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261章 假钞案

崛起,从1900开始 第261章 假钞案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261章 假钞案

一时间里,盛宣怀成了上海滩上,乃至海内外金融投资界最关注的人物。

他办通商银行,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更多的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外国洋人们首先反对,这很容易理解,谁愿意多一个分食者?

英美法德,俄国,日本等列强们首当其冲,纷纷提出只能合资,否则不予支持。

盛宣怀客气回击道:“和贵国合办银行,体现大清国善意,难道因此本国就不能再开设独资银行了吗?”

除了应对洋人,他还得面对国内权贵们的反对声。

首先湖广总督张之洞坚决反对,他在湖广早几年前就设立湖北银元局,铸造银圆流通于湖广和江浙一带。

通商银行开办,肯定会发行流通货币,甚至是先进的纸币,这对湖北银圆局将造成威胁。

总理衙门大臣荣禄提出多项反对意见。

监察御史管廷献上书弹劾盛宣怀。

……

关键时刻,恩师李鸿章枪伤痊愈,走马上任。

在他老人家的斡旋下,终于在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上海外滩六号大楼,挂出了中国通商银行的营业招牌。

通商银行总股本金为二百五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来自盛宣怀控制的招商轮船局和电报局,七十八万两白银股金,出自李鸿章父子,盛宣怀本人,以及另外几位淮系官员。

剩余七十二万两白银股本金,来自许多民间商人和钱庄投资。

银行参照英国汇丰银行的业务管理模式。

同时,清政府下旨,中国通商银行获得了发行银元券,银元券两种钞票的特权。

这是首家华资银行纸币钞票,实行了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意在用本国纸币在大清国土上,与外资银行纸币分庭抗礼,希望大清国的金属控制权,不复为外资银行独家把持。

说起来都让人心酸得两眼泪汪汪。

在自己主权国的国土上,开家华商独资银行,发行点货币,还得看洋人脸色,许多国人自己还尚不觉醒。

真是岂有此理?

盛宣怀全权委托英国汇丰银行办理纸币印刷事务。

首次共发行银元券二百三十五万块,分成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票面。

银两券五十万两,分成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票面。

初次规模不大,意在尝试与突破。

大清国流通货币不是大一统,可以说混乱得五花八门。

因为纸币不是大清国内唯一的流动货币,实物货币和各种银票在市面上的流动,占了大半壁江山。

二个月前的一天,通商银行上海总行的一楼柜台上,一个钱庄伙计在用银元券兑换实物银元。

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张假钞,十元面值,做得很粗糙,便当众予以没收撕毁。

过了几天,通商银行其它分行相继发现了假钞,除了十元面值,这次有五元和五十元两种面值。

马上,上海通商银行出现假币的消息不胫而走,各钱庄相继拒收通商银行纸币,市民闻讯,争先恐后去通商银行总行,几家分理处柜台兑现现大洋。

到了二月底,上海出现了挤兑浪潮,更有流氓无赖在各大网点门口起哄,秩序大乱。

租界的英方当局派出几十、甚至上百名巡捕前去维持秩序,使用高压水枪驱散尚不能止。

“立即筹措现洋,随到随兑,决不能让通商银行名誉受损,同时,张贴伪钞鉴别方法,让广大市民辨别。”丁忧在家的盛宣怀坐不住了,他下达了指令:

“礼拜天照样营业,并且委托汇丰银行代为收兑,把已发行的旧币全部收回,不得有误。”

“明白。”银行总经理点头执行。

他明白,一旦出现假币,先前发行的旧币同等于一张废纸,没人敢收敢用,只能咬牙将其收回,重新印刷新币再发行。

可通商银行库存现大洋不多,盛宣怀当机立断,用金银珠宝抵押方式,向汇丰银行临时借支七十万块现大洋。

由于措施及时到位,通商银行现大洋准备充足,见票就兑,讲究信用,挤兑风潮现已平息。

到目前为止,已兑现收回纸币一百余万元,仔细辨认,发现假币有近十万元。

这都是有人乘乱,柜台人员分法仔细辩认的情况下收回来的。

这种哑巴亏,盛宣怀只能是打碎牙自己往肚子里呑。

这次假币风波,收到假币的直接损失,加上忙中出错,错兑多兑,运行费用等粗略计算,直接损失达到二十万元。

而余下的后遗症,隐形损失还无法估量。

二十万元明面上的钱,对于盛宣怀本人,以及通商银行而言,伤不到筋骨。

问题的关键,制造假钞的源头没找着,隐患照样存在。

而且对方究竟是什么目的,是混水捞鱼,还是意在搞垮通商银行?

站在窗棂前的盛宣怀,不寒而栗。

“大人,李公子李大人和大少爷到了。”侍卫长推门进来禀报。

“他们来了,快请。”盛宣怀精神一震,回身坐回办公室里的沙发上。

一会功夫,李经方和陈天华匆匆进来。

“杏生兄,我们来了。”

“晚生陈天华,拜见盛大人。”

李经方与陈天华分别作揖问候。

“来了就好,快坐下喝口茶,咱慢慢聊。”盛宣怀用手拍了拍沙子,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说道:

“华之贤婿,此事是由你岳丈推举,专程从江宁府把你叫来,那边没什么事吧?”

“禀大人,在江宁府晚生见到了张香帅,一切安好,晚生与他有了约定和新的合作,这些事倒不急,待您的事有个眉目,晚生再向大人禀报不迟。”

陈天华不急不徐地回禀道。

从江宁下关码头到上海长江口约二百海里,他的小火轮一早沿长江开足马力,于下午四点钟前到达十六铺军用码头。

上岸之后,他租了辆马车先到达李公馆,找到大叔李经方了解情况。

李经方把大概情况跟陈天华介绍了。

原来,李经方在陈天华离开杭州不久,他乘快艇也回到上海,随即去看望盛宣怀。

这时,盛宣怀才将通商银行假钞案的大概情况,向李经方全盘托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