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268章 陪义弟回家乡

崛起,从1900开始 第268章 陪义弟回家乡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268章 陪义弟回家乡

那名浪人连忙把他寻找的过程,做了详细汇报,总结起来就是:山下忠太郎早上九点准时出门,他的家里人从阳台上亲眼目睹,他坐上自家的那辆专用人力车后,走了。

寻找的浪人沿途仔细察看,没发现人影和山下那辆专属的人力车。

为了对租界内部实行有效管理,日方从国内运来百余辆人力车,车子上都刻有编号。

当局规定,租界内除了巡警和军人,其他人一律不准使用马匹。

日方在租界里很讲究清洁卫生,马匹随地拉屎撒尿的不便于管理。

除了个别商行、会社拥有私家人力车之外,租界内也成立了三家车行对外营业,在租界内起到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之功能。

车行里的人力车一律刷成黄色。

人力车是日本人最早制造和使用,所以在大清国称之为东洋车。

上海租界内最早大规模使用人力车,除了私家车,属营业性质的统一漆成黄色,俗称黄包车。

“八嘎!”

一声咬牙切齿的闷喊。

正襟危坐的藤田英夫拍案而起,面露凶相,一双炯如黑豆般的鹰犬眼,横扫在场每个人之后,叽里呱啦一通。

他的意思是说:这事很是蹊跷,请租界警察全力侦破,以便早日完成合约,给大木营有个交待云云。

话毕,他起身拂袖离开,吉田等随后一起送行。

随着藤田和他副官的马车扬长而去,吉田太郎回到会所里,召集他手下几个浪人头目,道:

“立即把此情况报告给租界警察局,你们也组织本部人员随警察四出搜索,一定要把山下君给我找到。”

“哈吚…”几个浪人头目点头称是,分别出房间安排人员执行吉田命令去了。

时空指针划拨到正午时分。

一向很平静的租界内一片骚动,如临大敌,所有租界内的守备队和警察全部出动,挨家挨户进行询问,设岗盘问声,同时,向租界周围荒郊河坡等展开搜寻。

……

接近傍晚,军警联合搜索队终于在租界北边郊外,一条运河支流的河坡棚屋里,发现了山下的那辆人力车。

旋即,有人在河道死角的一片荷花塘里,发现一具尸体浮在荷叶下浮浮沉沉。

捞上来一瞧,正是山下忠太郎,此时的他被水泡得面目全非,浑身肿涨。

无独有偶,搜索队还在运河东岸码头附近,一间日籍人员居住的房间里,发现有三具男尸,均为正元会社里的日籍人员。

其中一位是刚从上海英租界引渡回来,涉及通商银行伪币案的中井义之助。

谁敢在日租界里动手杀日籍人士?

调查工作立马在租界内展开。

码头苦力,人力车夫等都是警察们的重点排查对象。

很快,当局找到了嫌疑人的蛛丝马迹。

一周之前,二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到东码头当苦力,曾经一脚将监工踹成内伤。

现在,这二人突然失踪了,同时失踪的还有一个少年。

据临工头目刀疤老五说,这二人身手不凡,自称是洪门湖绍帮的人。

……

就在日租界里为山下忠太郎的死因调查之时,陈天华带上左刚等人前往上海,跟盛宣怀,李经方等人商议下月初牛头山煤矿开业事宜。

宋小牛请假,他说要陪义弟顾祝年回山阴县钱清乡小望村,一个偏僻水乡,探望他的母亲和弟弟。

这就是江湖义气。

陈天华对宋小牛这种侠气还是很欣赏,对顾祝年这个少年也是颇有意收留。

他不但同意,还给了宋小牛五十大洋,作为这次惩处山下忠太郎等人,对他个人奖励。

宋小牛当然很高兴,平生第一次得到这么多钱,除了存四十块到丰众银行,他带上十块大洋随即出发。

作为义兄,安置义弟家人也是义不容辞。

次日,天蒙蒙亮,宋小牛已经收拾好行李,不过几件衣服而已。

吃完早餐,和顾祝年一起前往杭州武林门码头,他们得坐轮船到钱清。

这时天已经快亮了,东方天边红彤彤的。

买好船票上了船,这里是起点站,二人有好的坐位。

等到了山阴县境内,已经是大中午了,夏天闷热,虽说轮船都开着窗,吹进来凉爽的江风,但是架不住船舱里空间小,又是人挤人,两人热的满脸是汗。

虽说是大热天,坐船之人着实不少,京杭大运河作为江南水乡的运输大动脉,流量巨大,人来人往上下人多。

宋小朱把背在背后的包袱横置在胸前,双手紧紧扣住,毕竟全部家当都在里面。

顾祝年递上一个大馒头,这是他临上船时,在武林门码头足足买了六个大馒头。

宋小牛靠着船舱柱子啃了半个馒头,就听见船上售票员扯着嗓子大喊:

“前面停靠码头就是钱清,要下去的乘客做好准备!”

“小牛哥,我们到了。”顾祝年对宋小牛低声提醒。

宋小牛只得把半个馒头放进袋子里,紧抱着包袱,和顾祝年随着人流往后甲板缓慢移动。

夏日的河水没有那么满,码头下面的基石都露出来了,左右是没有开发的岸滩,河水一轮接着一轮的拍在岸滩的礁石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慢慢的码头上行人越来越多,讲的基本都是家乡话,顾祝年听的入神,甚是欣慰。

他有一年多没回老家里来了,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样?

轮船靠上码头,俩人跳上了岸,到望石村还得租条小划船下去才行,倘若走路到天黑都到不了家。

在乡下,水路比陆路快,那时候许多地方都没有桥。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江中心出现了一条小划船,俩人二话不说就跳了下去。

小船很摇晃,幸好宋小牛也是淮河边长大的,若是不识水性的北方汉子初来乍到,怕是要晕船的。

船夫用家乡话问:“到那块子去哦?”

顾祝年也用钱清话答道:

“我们要到望夫村!”

船夫一听还是正宗的本地话,不禁来了兴趣,一路上边走边聊天道:

“你是从那块来的啊?”

顾祝年此刻心情放松,随口答道:

“我从杭州府城来,回家探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