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054章 过年,组织做年糕

崛起,从1900开始 第054章 过年,组织做年糕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054章 过年,组织做年糕

陈天华处理完订船的事后,在家里召集吴老三,林根,阿华这三个老骨干开会。

“到今天为止,「天华商行」终于有点实力了,我们可以按先前的计划推进实施。”

陈天华这段时间里,把土根精品水产,正式改名为天华商行,准备过年之后到县衙门里,办理登记、拿执照等相关手续。

清末,自百日维新之后,清政府也着力经济改革措施,为保护农工商业,下旨要求各地设立农工商署、局,提倡民众开办实业。

“我刚才已经委托我舅家大表哥薛朝源,帮订一条大船和五条划船,这样,开年之后我们做水产生意,围湖养殖等,有了交通运输工具,就能如虎添翼!”

他宣布第一项商行措施,也是告诉大家一个喜讯。

“好,这太棒啦!”

“这样我们年后可以大干一番啰!”

“……”

年前,他们三个人在商行里,已有了不少收入,这下听说要大搞,自然很开心,三个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陈天华继续他的想法:

离大年三十也就八天时间了,他告诉三位,他想以天华商行的名义,为西埠头村里的老百姓做二件好事善事,以此来扩大商行在村里,乃至乡里的影响力。

第一件事就是由商行组织,免费给村民加工年糕。

在浙江乡下,做年糕是件大事儿,‘年年高’嘛,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年货。

但手工年糕不是说做就能做的,大户人家他们有能力自家做,富农家里也可家族合起来做。

但穷人家,小户人家呢,特别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们怎么办?

没有年糕,这年过得少了点味。

陈天华计划把原先招募的二十位年轻人,现在就归建,在村中心的大庙前有块青石板空地,搭蓬建起年糕临时加工坊,免费为乡亲们加工年糕。

乡亲们只要出点人力,或提供些稻草什么都成,以劳动或实物换取加工,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们,天华商行免费赠送年糕。

“这做年糕这事由吴老三,林根你们俩负责,阿华跟我做第二件事,就是为乡亲们免费写春联。”

“我做这二件事的目的,除了做善事积德之外,就是为我们商行做宣传,给乡亲们有个好影响,新年有个好的开端嘛,你们说怎么样?”

“好,还是少当家想得远!”

“行,就这么定了,大伙分头行动。”

“……”

商行既招的员工很快集中起来,在西埠头村的大庙前面的空地上,大家架木桩,撑竹竿,用稻草搭蓬,帆布围圈,建土灶,忙得不及乐呼。

很快,一个很敝亮的临时加工场地建好了,然后有人家提供门板,板凳,石臼,蒸桶,年糕模子。

陈天华对作业按程序分工,蒸米、开舂、压印等都落实到人,既要保证质量,又不能出差错。

否则,村民们有意见,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他张榜公布,但凡来料加工年糕的人家,以户为单位,自己提供用晚稻米磨成的米粉,并适当提供稻草或桔梗等柴火,不收加工费。

每家米粉蒸煮、年糕加工过程,由该户人家自行监督,预防拿错或偷窃行为发生,商行要做到透明公正。

做年糕的第一步是蒸米。

米粉放在一木制蒸桶里蒸,内中底部安有活动的竹片制成蒸架,在临时建成的土灶上烧火,大概一刻钟的样子,蒸桶已经雾气氤氲,米粉蒸好了。

做年糕的第二步是开舂。

米粉蒸好后,人们就尽快把蒸好的米粉往石臼里面倒,立即剩热开舂锤打。

舂年糕是个力气加灵巧的活,也是做年糕中最关键工序,需要二个人配合进行。

一个人抡个三十多斤重的木头大锤,上下不间断捣打米粉。

这个活是个力气活,由林根、林祥、林君三兄弟轮换着锤打。

第二个人叫揉捏,这是个灵巧活,就要趁着大锤提起的时候,手在温水一蘸,捋一把锤子。

一来是把锤子上的米粉给弄下来,二来让锤子顶部保持湿润,省得米粉粘在上面。

与此同时,他还要把石臼里捶散的米粉揉弄在一起,让木锤反复捶打。

最终让蒸熟米粉变成玉石般质地的糕状团子。

这道工序非常重要,蒸熟的米粉要在规定时间内成为糕状,而且要均匀,不能留死角。

否则,做出来的年糕是开裂,散的,被村民报怨。

这道工序大约需要一刻钟左右,陈天华在县里买了个计时沙漏回来,一个轮回刚好一刻钟。

做年糕的第三步是压印成年糕。

这时,把这个捶打好的年糕团子,从石臼中搬起,放到旁边用门板排成的操作台上。

由几个用手挤出一个个小团,跟做馒头似的,或用刀切成块。

旁边的人就把年糕搓成条状物,再用手中的木制模子压印成型。

这样,手工年糕就做好了。

商行规定:每户限一至二锅,不足一锅的小户,最好是二家或三家合成一锅,叫搭户。

这个时候,做出来的年糕依然还是热乎乎的,可以现吃挺香挺糯的。

操作坊边上都是村里各家小孩,围在那里时不时地赏吃点,一天肚子都是饱满的。

过年是人人都盼望的最大节日,也是合家团聚,共叙美好生活的日子。

乡下人在腊月间本就无正事可做,除了准备过年还是过年,天天掰着手指,在数还有多少日子,在盼望大年三十的到来。

尤其是村里的小孩子,盼望过年都盼一年了。

因为过年,人们可以穿上新衣裳,能大鱼大肉的吃,吃了自家的,还得周转到亲戚家去吃。

乡村年味儿,除了蒸做年糕,每家每户都是袅袅炊烟在准备过年饭菜,要越多越好,大年三十不动刀了。

就算村里最穷的人家,这时候那怕是用白水煮石头,也得让热气从窗户飘逸出去,草房顶的烟囱里冒烟子才行。

否则,家里没有烟火味被隔壁邻居看扁,更加的瞧不起。

过年,除了准备吃的,就数家家户户的大门前,大红的灯笼和春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