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军啦!
“清廷大军停留在高阳,他们看来要在安平与我军接战了!”
“是否可以等待北伐兵团合兵后再前进?”
“不!不行,若是如此清廷就不会打了,没有人会打必败之战的!”
“我军军粮可够?”
“抵达高阳后只剩三天,若要在安阳接战,军粮的压力很大!”
“从最近的粮战运粮需要多久?”
“若是没有战事阻挠,也要两天的时间。”
“建议停留几日再向高阳前进。”
“战机稍纵即逝,清廷大军见势不妙随时可能会逃!”
四个龙骑兵镇。
“那就是铁丝网?这位大明皇帝的脑袋究竟是怎么想的,怎么什么注意都能想得出来呢?”
“以我军之战力,敌军无法将我军包围,我军可以粮道为诱饵诱使敌军野战!”
“皇上,鞑子肯定是在打袭扰粮道,迫我军缺粮的注意的,若是现在扑上去确实是有些冒险。”
在不列颠的军事顾问的建议下。
不列颠的东方大使乔治.斯当东建议道。
但是现在看来。
当即下令大军迅速扑击高阳!
两天之后。
这是清军之中的不列颠顾问提供的建议。
能在击溃的同时尽可能的消灭对手就算是很不错了。
真是蛮夷作风,一点都不知天朝之雅礼。
就是放弃了弯刀、弓箭。
大大的欧化了。
可真的一把进步了快两百年
真的是太厉害了。
这给了清帝国天赐良机——在战场上包围大明皇帝的机会!
但蒙古人天生就会骑马,所以排成差不多看的像那么回事的密集骑阵还是可以的。
这样的“高合成话陆军镇”,乾隆手头有八个!
其中他带出来的镶黄旗有两个,其他五个旗各有一个。
“军师认为当稳妥起见?”朱道桦问道。
有认为机不可失,应当立刻扑上去与敌接战,将敌击溃的勇战派。
乾隆可没有闲着。
所以要在中原战场尽可能击溃对手,有可能的话,把他的十几万骑兵全歼——不过朱道桦也知道。要歼灭十几万骑兵的难度堪比登天。
但是骑枪和弯刀是管够。
自从没办法从大明身上得到什么好处,另外不列颠的东方舰队都被大明彻底歼灭了之后。
“他们的火炮数量很多,而且还有火箭。”
虽然说大清得到了不列颠的工匠的支持,在燧发枪和火炮的生产能力上进步很大。
这么欧化,乾隆爷觉得自己气运回来了也很正常。
转而装备燧发枪。
陶必铨说道。
“敌军定是冲着我粮道而来,一旦粮道断绝,我军将陷入险地!”
再加上不列颠友邦的协助。
“可就食于敌!清军十几万大军,也需要依靠粮战运转!”
也有认为清军肯定是有预谋的拉长我军粮道,以优势兵力来袭扰我军粮道,稳妥起见应暂停前进,等待与北伐军团合兵,确保粮道无忧之后再继续向前的稳妥派。
他知道。
而明军近卫兵团想要走的话,这百里的距离很容易就拱过去。
除此之外。
没错。
近卫兵团的参谋部就吵作一团。
“皇上,咱们最近的粮战在河间府的景州,可以让宋国公派人护卫粮道,在河间府的肃宁囤粮!如此一来,我军只需要撤出战场就可抵达肃宁,以为后路!”
大明皇帝是个喜欢自己亲自领兵出战的将军。
而这两年。
自己的孙子道光就是那个被自己忽悠瘸了的,自己主动和汉人一起把眼睛蒙上了,以至于不列颠人打上门来,都不知道不列颠国在何处这种大笑话
“皇帝陛下,我认为您应该立刻下令发动进攻,因为明军如今兵少,但他们拥有援,我们必须要在他们的援军抵达之前,完成对他们的合围!”
那乾隆肯定跑了。
他也不会允许他带着十几万骑兵跑。
他不是他的孙子道光。
可以说在编制上是相当进步了。
“机不可失!”朱道桦见后路安排好了,也不再犹豫。
八个步兵镇。
否则让他去了西域,再和沙俄勾结起来,岂不是大麻烦。
主要是.
枪械不够。
⊙t tkan ⊙¢ ○
清军那边由于火力密度不够,所以没有按照明军一个旅五千人这样合成,而是合成一个镇,每个镇一万人,下有步兵协、骑兵协各两个,辎重参领和炮兵参领合成另外一个协。
就在高阳以南的平原上。
分左中右三翼,每个镇也各有步、骑、炮分别部署,三翼都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仿佛是三个拳头摆在了正面。
这五万蒙古人有一万作为侦骑,另外四万
被改造成为了冲击骑兵。
此时。
“我认为不可,风险太大了!”
此时摆在正面的。
还经过了这么大的一番改造。
两边争论不休。
军师陶必铨和大明天子朱道桦也没有阻止参谋们的争论,而是在盯着地图。
他的“大八旗”军威之盛,远超两年之前。
还有一个轻骑兵镇。
此时在乾隆和福康安等清军高层大将旁边,几名同样头顶扣着大清顶戴的洋顾问也在举着望远镜观察明军的军阵。
不至于真的把自己的眼睛蒙上——蒙眼睛这事,蒙汉人的就可以了,把自己的眼睛也蒙上,这不是大傻叉么。
说是卧薪尝胆是有些过了。
“皇上,现在乾隆手头上有八旗之中的六个旗,每个旗都有步、骑、炮等编制,其中包括了八个步兵镇,每个一万人,下有五个协,每个协有两千人,合成度很高!”
转而追求专精肉搏、冲阵的冲击骑兵。
他不会让乾隆的本钱这么厚。
乾隆想要再和明军碰一碰也就特别能理解了。
其中有五万蒙古兵也经过了“骡子化改造”。
此时经过两年的摸索和改造。
但是进步再大,也是停留在手工业时代的官办手工业。
但肯定是殚精竭虑了。
若是他按部就班,会和赵四的北伐军,再浩浩荡荡的杀去。
“可以先用火炮轰击他们的阵地,清理他们的铁丝网,然后再派遣步兵压上去和他们打排队墙壁。”
乔治.斯当东显然是知兵的。
在谈判桌上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
可以说是局面是相当的糟糕了。
“那就先发火箭!让逆明看看我大清的火箭之威!”
他就没有再亲自领兵和明军正面打过。
从大明陆军军官学院毕业的年轻参谋们各抒己见。
虽然训练成明军胸甲骑兵旅那样的程度很难。
这些洋顾问们没怎么学会规矩,站在皇帝身边都敢直挺挺站着,皇帝还没说话呢,他们倒是先嚷嚷了起来了。
一路败退。
然后就是淮南、淮北、河南、山东。
全面学习明军骡子兵的作战方式。
现在在东方战场也讲究合成度了。
但是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清帝国先丢掉了东北方向的“祖宗之地”。
肃宁在河间府和保定府的交接,距离高阳不过百里。
“我们这边也有火箭!可以用火箭袭扰他们。”
只要完成了对大明皇帝的包围。
不过乾隆也不以为意。
以铁丝网、壕沟组成的阵地,看着就让人害怕。
乔治斯当东在东方的使命就只剩下一个:帮助清帝国抵抗明帝国的攻势。
在生产效率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和已经跑步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的大明相比的。
虽然没有胸甲。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只不过是把发射实心弹丸的火炮变成了抛射开花弹的臼炮和康格里夫火箭而已。
乔治.斯当东的工作完成得很不好。
陶必铨手指着地图上的肃宁限说道。
在乾隆摆出了驻兵高阳的态势之后。
“不,我认为这是机会,只是.我们当然也不能太过于冒进。”
现在的大清已经进步到有西洋顾问的程度了。
这样的兵力。
而这不是朱道桦想要见到的局面,因为即使乾隆要跑。
剩下四万蒙古人不是不想改造,不想求进步。
公元1794年3月12日。
另外他还有五个镇作为预备队。
到时候看情况再压上去试试。
乾隆举着望远镜在观察着他的敌人。
“很镇定,很勇敢,但是他们人数太少了!”
双方的大军就已经在高阳以南的平原上对峙了。
陶必铨也在盯着地图。
这一套也是欧洲人常用的战术。
大明皇帝朱道桦率领的两万七千大军在抵达之后就立刻修筑了军寨。
就是数量高达九万的蒙古兵了。
所谓合成读,就是集合了火枪兵、炮兵、骑兵、辎重兵、工兵的合成化不对。
自两年前赣州一败。
“还真是兵力雄厚啊。”朱道桦说道,“所以更加不能让他带那么多兵马逃走了!”
这些蒙古骑兵抛弃了利用骑弓骚扰的轻骑兵战术。
这样经过了“骡子化改造”的蒙古人有五万。
是三个步兵镇三万人
那么清帝国和不列颠就能趁机和明帝国谈判。
所以没办法。
四个冲击骑兵镇。
但是乾隆是真的万万没想到。
和把火箭编入各旅和炮旅,根据需要来使用不同。
乾隆选择的是把所有火箭集中起来。
组成了一个火箭军。
这名字一听,就气势恢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