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铁血首辅 > 第144章

大明铁血首辅 第144章

作者:用灵魂去瞄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0:49

第144章

第144章

最终马师爷还是说服了张宗贤,不过张宗贤也给出了限制,在京城每发一两的票据就要准备相应的储备金,总号只会按照京师分号的库银给予相应数额的票据,

京师分号也不从事贷款业务,只允许进行银钱汇换。这钱银汇换的利润可不小,百姓将手里的散银,杂银汇换成纯银和票据,是要收手续费的。这一片的利润足分号在京城的开销了。

先搞汇换业务积累百姓的信任。等张宗贤官做大了,再开展其他业务。

总号还会额外给分号十万两票据,作为京城分号的建设资金。这也是为将来做准备。

张宗贤计划在京城建一座水泥打造的金库,整个金库陈回字形,最中间是金库,而外围的四个面将全部建成,类似于前世银行的柜台。人员出入则是通过地下通道。

说是金库其实就是一座小型要塞,另外张宗贤还让马师爷,将自己带出来的卫队带走一半。作为金库的守卫人员。等回到葭州还会给京城分号安排学派弟子过来。

另外也让马师爷在京城挑选一些孤儿之类的送到立法学派来学习。

等张宗贤回到葭州已经是五月底了,此时的草原上,顺义王已经解决了素襄,并且召集了剩余的十个万户部商议共同进攻河套。

然而分裂已久的土默特各个万户部,各有各的打算,有些万户已经投靠了林丹汗,此时就想看顺义王的笑话,有些部落的草场与河套并不相连,不愿意为他人火中取栗。

最后只有河套接壤的大成台吉万户部,达拉特万户部和顺义王本部愿意出兵进攻河套。

两个万户和顺义王本部最多可以凑出五万骑兵,这还是将所有部落的男丁都算上了的,毕竟只是一个冬天两个万户部就被消灭了。

顺义王不得不全力应对,而且还得是到了秋天才能出兵。

在归化城做买卖的不止是太平号一家,太平号撤出后,调查科的人自然就用其他家的名号,继续留在归化城里探听消息。

鞑子完全没有什么保密意识,本部骑兵的百户千户,喝多了到处吹牛。很快就打探到了顺义王,计划在秋天进攻的消息。

拿到调查科报告的张宗贤,在询问过两大弟子的意见后,决定先静观其变,优先保证定居点完成粮食收割,鞑子能集中人马过来进攻也好,省的拉长补给线。

在秋天到来前,还可以再训练几支部队出来,计划用守备前卫基地的四个步军团,为骨干在新建四支骑兵旅。

这四支骑兵旅无需训练骑军冲击等骑兵战术,只要会骑马就可以,作为可以快速机动的步兵旅来使用。

等秋收后,定居点的青壮就会被组织起来,进入前进基地,代替原先的守卫。那时候可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将达到,九个旅四万多人。

就在张宗贤去京城的这段时间,先前许诺给士兵的免税土地,在朔方城建立后,陆续都已经发放了下来。因为招募的士兵很多都是延绶镇军户家的少年。

都没有成家,拿到土地后自然是交给家里人耕种,这就导致大量延绥镇的军户拖家带口跨过边墙,前往朔方城附近的定居点定居。

而立法军不停的以太平号的名义招募军户中的少年,每一名被招募的少年都会得到五十亩土地,这让原本给世袭将官当佃户的军户们,毅然决然地离开边墙前往朔方城定居。

先是无地的军户逃离边墙,接着家里有几亩的军户也开始逃离边墙,这让延绥镇上下终究是察觉到了不对。

虽然调查科极力掩饰朔方城的存在,但是终究动静太多,知道的人也太多了,延绶巡抚衙门和延绶总兵府收到下面人的汇报后,也是惊惧不已。

河套发生的事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一个商号竟然打败了鞑子在河套建城了。

虽然这个商号的背后有一个知州做靠山,但是他们一个巡抚一个总兵,可比知州大多了,想都没敢这么想。

两人也有很多的疑问?张宗贤既然有这样的实力,为什么不直接造反呢?或许是学太祖皇帝搞“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套。但也不像啊!

为了防备张宗贤真的要造反,两人开始安排手下调查张宗贤的所有产业,王总兵负责调查边墙外,胡巡抚负责调查边墙内。

俩人的异动很快就被调查科的人察觉。即便发现了两人的异动,张宗贤也没有什么办法好应对的。

只能写信给马师爷,让他在京城注意拦截这两人的上奏。另外让调查科的人准备好,实在不行就制造一场兵变,乘机宰了两人。

延绥镇的王总兵和胡巡抚汇集俩人收集到的情报后,这才发现张宗贤的太平号根本不是在赚钱,而是在生产钱。

虽然大明自有国情在,是个商号就敢发行票据,但是这些票据流通不高,而且都是以各个商家的信用做担保。

哪像太平号的票据,在西安都可以花出去,百姓用得也多,制作精美耐用,防伪技术也是独一无二。

胡巡抚草草计算了一下,太平号至少发出去不下两百万两银子的票据。还有那些小额票据具体发了多少只有太平号自己知道。其中肯定虚发了不少的票据。

不仅是票据,太平号的粮栈还垄断了,葭州乃至半个延绥镇的粮食生意。百姓都愿意卖粮给他们。致使原先做粮食生意的商家只能向太平号买粮。

王总兵则是认为要拿下鄂尔多斯部至少也得三万边军才行,要彻底占领鄂尔多斯那至少得十万大军。即便那张宗贤练的兵枪炮犀利,粮饷充足,那也得至少五万大军才行。

要说养军的粮饷,光是太平号就能养活整个延绥镇的边军,这还不算张宗贤掌握的羊毛作坊和马市都是日进斗金的买卖。

两人分析来分析去,最后得出张宗贤之所以不造反,是因为舍不得这些家业,毕竟一旦造反太平号的信用就全毁了,除非张宗贤能打下京城来。

然而不说最能打的陕西三镇,一路上大同镇,太原镇,宣府镇都不是好想与的。张宗贤敢造反光是陕西三镇就能拉出至少二十万大军来。

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朝廷权威早已深入人心,他造反只会落个夷灭九族的下场。所以他不敢造反。

延绶王总兵认为他能拿下鄂尔多斯万户部也是趁着土默特内乱,另外延绶镇的边军,以前也经常将河套的鞑子打得找不着北。

太平号能拿下来纯属鄂尔多斯万户部承平已久,被太平号偷袭才败的,等土默特部大军一到,还是得退回边墙里来。

至于张宗贤为什么要冒险那些河套,应该是为了那羊毛而来,毛线获利巨大,定是那草原的鞑子知道了羊毛可以织成毛衣,不愿再低价卖给太平号,这才让太平号动了抢夺的心思。

虽然两人断定张宗贤不敢造反,但也要防着张宗贤。随即决定悄悄调集人马随时做好准备。尤其是榆林镇和延安府两地兵马一定要准备好。

说张宗贤不敢造反,其实两人也是给自己找安慰,毕竟他俩卖粮给太平号,还在毛线作坊入的股,这几个月每月都能拿五千两的分红,张宗贤两个弟子还是在他们的保举下,当了清水营和黄埔川堡的守备。张宗贤还是延绶胡巡抚治下的官员。

张宗贤真要造反了,朝廷追究起来他俩也脱不了干系。一个失察的罪是跑不了的。再加上卖粮给张宗贤,诛九族的名单里肯定有他们的一份。

延绶胡巡抚听了王总兵的分析,也认为是鞑子承平已久,早已没了当年的战力。既然有陕西三镇的兵马在,张宗贤的两个徒弟不足为惧。那么是不是可以乘着土默特部躲回鄂尔多斯的时候,把张宗贤给拿下,而后吃了他的产业。

有了这个心思的胡巡抚,越想越觉得可行,此事若成既可以除掉张宗贤这个心腹大患,还可以拿下那么多挣钱的产业。已经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的胡巡抚。立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总兵。

王总兵一合计确实可行,以他对鞑子的了解,鞑子每年只有在秋天的时候,才有余力大规模征战,到时候太平号的兵肯定要跟鞑子血拼,如果此时他们抢占了清水营和黄埔川堡。将太平号的兵阻隔在边墙外,那些兵没有了退路,再加上补给被切断,军心必乱。他们在给土默特部的人送信过去,就那两个连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屁孩必败无疑。

太平号的兵都被鞑子给灭了,那张宗贤还不是随意让他们拿捏。到时候他们再以张宗贤擅自挑起边衅为名罢了他的官。那张宗贤的产业不就是他们的了。

随后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心中都有了打算。胡巡抚看上了太平号钱庄和粮栈,王总兵看上了马市和羊毛作坊。

延绥镇的兵马调动立即就备,调查科得知。张宗贤得到消息后,思索再三还是不想和延绥镇撕破脸,毕竟再等三个月的时间,天启就登基了,哪怕等到神宗驾崩那。

便想着先稳住两人,等到天启登基后,就检举两人盗卖军粮,正好给张宗贤让位子。

延绥镇的胡巡抚和王总兵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想等到秋天才动手,也不想打草惊蛇。

为了稳住延绥镇,张宗贤派出了赵幕僚去探探胡巡抚口风,此时的赵幕僚已经完全投靠了张宗贤,虽然没有马师爷那么受重用,但也是张宗贤团队里难得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赵幕僚以太平号的名义给胡巡抚衙门送了拜帖。收到拜帖的胡巡抚,一方面感叹张宗贤的消息灵通,但也更加认定张宗贤不敢造反,随即派出自己的侄子去和赵幕僚谈。

经历了马师爷的背叛后,胡巡抚已经不再轻易相信所谓的幕僚,这些要紧事都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去办。

赵幕僚做过监军太监的幕僚,自然认识胡巡抚的侄子。两人在预订的酒楼,见面后先是互相客气了一番。赵幕僚就开始试探的把话往边墙外引。

“胡公子听说今年来红山马市的鞑子比去年少多了。”

这位胡公子背靠胡巡抚,在延绥镇放印子钱,横行霸道无人敢惹。自然也看不起赵幕僚。赵幕僚也是故意提起红山马市,因为好多马市的商人都和此人借了印子钱。

“什么少多了,就他妈没有?好处都让你们太平好占了,害得老子亏了不少,我可听说你们把河套鞑子都赶跑了。就是因为这个红山马市才没人来做买卖。你们太平号可得赔我银子。”

赵幕僚自从被毒蝎子关了几个月后,整个人改变很多,在投靠了张宗贤后,为了增强业务能力,整日研究孙子兵法,现在依然今非昔比。

“胡公子我们太平号哪有那种本事,只是那些鞑子见毛线生意有大利,便坐地起价,想要一两银子一斤羊毛的卖于敝号。后面见谈不拢就起了强抢的心思,就和商队的护卫做过了几场。这才引得草原上有些动荡。至于胡公子的损失,这都是小事,这是太平号一千两银子的票据,随时都可以换成现银。就当是给胡公子的补偿吧!”

这胡巡抚的侄子也不客气,直接就把票据塞到了怀里,嘴上还说:

“这不够啊!一千两就想打发本公子,你们太平号钱庄那是有好几百万两的银子的。”

“胡公子说笑了,那钱庄里的钱都是百姓暂存在我们钱庄的,都是百姓的钱。”

“反正本公子不管,最少得补偿本公子一万两。”

赵幕僚心想一万两你还真敢要,就不怕有命拿钱没命花吗?

“钱好说,只是得胡公子帮忙和胡巡抚那面说一声,莫要听信谣言,太平号也是为了大家的生意着想,这才和鞑子起了冲突,那羊毛生意这延绥镇上下多少人的钱都投在里面,没了羊毛的供应,怎么纺织毛线啊!没有毛线就没有钱啊!”

来之前那胡巡抚就交代了他,太平号提的要求都要答应了。

“没问题?这事好说,本公子回去就和我叔父说。”

谈妥了正事,两人就喝酒吹捧起来。喝酒期间那胡公子不断的打听太平号钱庄的事,竟然还问起了这钱庄是如何运作的。

新人新书求订阅!求!求推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