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铁血首辅 > 第146章 天启登基

大明铁血首辅 第146章 天启登基

作者:用灵魂去瞄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0:49

第146章 天启登基

第146章 天启登基

当张宗贤收到战报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底,对于取得这样的战果,张宗贤认为是应该的,每一个士兵都是花费巨资练出来的精兵。

且不说招募的都是少年兵,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为了让他们用心训练,每天都有肉食供应,所有军官都是张宗贤亲自给上过历史课的立法派弟子,那都是华夷之辩的忠实信徒,每天都是打着鸡血在训练士兵。

什么前世的996,007,立法军的士兵都是715,除了春节外全年不休息,从凌晨五点起床训练,除了吃饭时间一直训练到下午六点,晚上还要上一个小时的文化课,外加一个小时的张宗贤编撰的中国史。

而像是大明精锐边军基本上三五日一练,十天半月出上一操就不错了。治军最严的戚家军可以做到隔日一练。即便是前世的英军龙虾兵一周要训练六天,别误会,军营里练两天,军官的庄园里干四天体力活,最后一个礼拜。

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兵,再加上一身的豪华装备对付几个臭鞑子,张宗贤觉得零伤亡才对。

另外虽然鞑子的这次突袭被先遣队给阻挡了,但是那些安排在外围的预警的部落,完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张宗贤在次连感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给那些投降的部落都分了牛羊草场,每年他们交的税才是以前的一半。

结果这么一大股人马进入河套,那些部落也没有人提前报告,而且这些鞑子明显是朝着最薄弱的防守方向去的。可见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感恩。

随即下令给良辰然他们,将投降的部落全部迁移到,新建的八个前进基地南面草场上,至于那些没有及时报告来袭鞑子动向的部落,一律按照草原规矩处理。

并且要求良臣开始准备收复东胜卫的战前准备工作。等京城的消息任命一来,他就亲征发起收复东胜卫的大战。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驾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明光宗拿出内帑,各发银一百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朝野感动”。

张宗贤在得知明光宗如期即位后,便开始准备给天启帝的奏本。在奏本里张宗贤先是陈明了大明九边各种弊政,而后提出以恢复太祖旧制来整顿延绥镇,许诺给予士兵河套的土地,让军户重新拥有大片土地,来恢复开国时的战力。而后再收复东胜卫,而后再以延绥镇为基础,整顿宁夏,甘肃两地军备承诺将收复沙洲卫,哈密卫故土分给参战士兵,如此一来不耗费朝廷的一分粮饷,就可以收复三卫。

至于被建奴占据的辽东三卫,张宗贤建议对建奴实行封锁政策,坚决不让一粒粮食流入到建奴手中。天气越来越冷,辽东苦寒之地,只会比关内更加难熬。建奴全靠劫掠来维持其内部团结,只要辽东做好防守,让建奴抢不到东西,其内部自然会分裂崩溃,到时候再调集已经整顿好的陕西三边人马,开赴辽东消灭建奴,至此五年内必能重建七处卫所,而后接引真武大帝神力,一举封印雪妖,保大明万世之太平。

张宗贤还向天启立下军令状,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收复河套,重建东胜卫。

又将收集的有关延绥镇巡抚勾结总兵盗卖军粮,喝兵血的证据附上。

写好奏本后,就让人送至京师交给马师爷,嘱咐他在九月初六后再交给李公公。

做好这些准备后,张宗贤就等着天启登基后,特简他为延绥巡抚。

延绥巡抚和总兵在收到万历驾崩的消息后,两人感叹老天也在帮他们,开始还担心张宗贤毕竟是被万历特简的知州,如今万历驾崩也就不用担心皇帝过问此事了。

正好趁着新君继位,朝堂混乱的时候搞定张宗贤。想必朝廷也不会过度追究此事。

为了尽快搞定张宗贤,胡巡抚督促王总兵立即派出信使去归化城联络顺义王。

王总兵暗骂巡抚不干人事,通敌卖国的事都让他干,更加想要杀了巡抚以此拿走张宗贤的全部产业。

就在顺义王畏惧立法军的战力,想要放弃进攻河套的想法时,延绥镇总兵派来的信使,绕道偏头关出边墙来到了归化城。

顺义王这次得知这股打着太平号的汉军,其实是大明的叛军。鞑子们一直不明白,这股汉军怎么不打明军的旗号,原来是他们大明的叛军!

鞑子开始就觉得这股汉军有问题?原来的明军进入草原都是抢一把就跑,或者是在草原放火,从来没有占领一地固守的,更不可能开垦土地。要不然当场也不会放弃河套。

延绥总兵给鞑子传信,故意将良臣他们说成叛军,并且想着与顺义王约定在九月十日共同出兵,由他们先截断叛军的退路,乘着叛军退路断绝人心慌乱时,顺义王再发兵进攻。

然而顺义王并未完全相信总兵信使的话,即便有在归化城做生意的陕西商人为信使作保,这信使的确实是延绥总兵派来的。

这些商人和延绥镇上下关系匪浅,而且已经快要被太平号挤兑的破产了,在得知总兵想要对付太平号后,立即凑了上来出钱出力。

在顺义王看来汉人的话不能信,什么叛军这么厉害?五千勇士对战三千汉军差点被全歼,这叛军这么厉害怎么来草原抢地盘了,南下不好吗?

所以顺义王认为汉人没有说实话,但是鞑子也没法获得大明内部的消息。那些商人的话也不可信,于是便表面答应信使说会在九月十日这天出兵,实际上则是准备坐山观虎斗。

到时候大军集结好后,如果河套的汉人自相残杀了,那他就出兵进攻河套,把汉人赶回边墙内。

如果汉人没有打起来,那他就会调转兵峰去,进攻那些已经投靠林丹汗的部族。等重新统一了土默特剩余的万户后,再来收拾河套的这股汉军。

而胡巡抚和王总兵两人收到信使的回报后,认为己方已经稳操胜券。两人开始商量在夺回清水营和黄埔川堡后的安排。

王总兵想的是让胡巡抚下令把张宗贤引到榆林镇来动手,而胡巡抚则是认为张宗贤没有那么傻不会冒险过来的,应该由王总兵带领精锐大军直接前去抓捕张宗贤。

王总兵自然也不愿意,心想老子一把年纪了,又不是那两毛头小子,几句话就想让老夫去拼命,上次一万多人马都没有打下那个乡下土堡。

如今张宗贤在葭州修的房子,听说有六层楼高,总不能真带两三万人扛着大炮过去攻打,此时可不是冬天,而且那葭州治所现在很是繁华,张宗贤又没有真的造反。

而且监军那面也不好解释,调兵去边墙可以说是防备鞑子,带兵去围攻朝廷地方官,他这个总兵才是真的造反。

胡巡抚见王总兵不同意,又心生一计,提议挑选几十位军中高手,在张宗贤出行的路上,埋伏行刺于他。

王总兵也觉得此计甚好,成功了张宗贤的产业自然就都是他们的了。

即便失败了,只要他们守住边墙,让张宗贤的弟子回不来。那他张宗贤就是待宰的羔羊任任他们拿捏。除非他想造反被诛九族。

而且从手下人的探查来的消息看,想必是拿下河套已经让他倾尽了全力,就连原先镇守长胜堡的部队都调到了边墙外,可见张宗贤在边墙内也没有什么力量了,而且这边墙内人口众多也藏不下什么大军。

也就他修的那个学院里们不知道什么情况。不过最多也就能藏个千把人。千把人能干什么?延绥镇可是能随意就拉出五万大军的。再加上山西其他镇,在陕西造反就是取死之道。

两人商量好后就开始了各自的准备,胡巡抚这面开始起草张宗贤的罪状,准备在杀了张宗贤后上奏朝廷。

王总兵这面则是,一面调动亲军和巡抚的标营,准备拿下黄埔川堡和清水营。另一面开始从家族子弟的亲军中挑选好手,准备行刺张宗贤。

与此同时在京城,已经晋升为皇长子的朱由校。在目睹他爹即位后,意气风发颇有明君之像,原本已经忘记了张宗贤和他说过的话,结果他爹朱常洛举行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初十日,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这时的朱由校又想起了张宗贤的话,不过他也牢记张宗贤的嘱咐,让他静观其变不要有任何动作。

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便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八月二十八日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朱由校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的意思并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说:

“彼称仙丹,便不敢信。”

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

“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

到了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于是,李可灼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结果九月初一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驾崩,享年三十九岁。

当朱由校得知他爹驾崩后,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差点仰天大笑。幸好魏忠贤就在他旁边提醒他赶紧哭。

朱由校一边痛哭,一边想的是当了皇帝后,要不要先杀了张宗贤,如此一个妖人,他知道得太多了。可又想到雪妖灭世,冰封千里的恐怖景象。让朱由校害怕大明的基业在他手里葬送。

最终朱由校决定,先利用张宗贤解决了雪妖,他那天已经听出张宗贤的意思,想要他朱由校登基后就给他升官,张宗贤要真有解决雪妖收复六卫的本事,也可以成就他朱由校的圣君之名。而后再杀他,毕竟他是真龙天子,成祖必会体谅他的难处,杀功臣这事他们老朱家熟。

光宗死后,李选侍与由校居干清宫。刘一爆与内监王安骗过李选侍,扶朱由校出宫,至文华殿,与张惟贤等叩头呼万岁,拥朱由校居慈庆宫(太子寝宫)。尚书周嘉谟等官疏请李选侍迁出干清宫,移居哕鸾宫(宫妃养老之宫),以防止选侍干政。

首辅方从哲犹豫徘徊,御史左光斗上疏直斥李选侍,并说“武后之祸将见于今”。

李选侍大怒,宣召左光斗,左光斗拒不赴召。给事中杨涟力促方从哲定议移宫,并严词抗疏说:

“选侍阳托保护之名,阴图专擅之实,宫必不可不移。”

刘一爆、周嘉谟等共助其事,李选侍被迫移宫。

九月六日,皇子由校还居干清宫,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

而在葭州的张宗贤,收到京城的消息要慢上五天,这还是花费重金用的驿站八百里加急的渠道。

八月十五日中秋这天收到朱常洛病重的消息后,张宗贤便彻底放下心来,历史并没有因为辽东没有陷落而改变。现在就等天启看他的奏本了。

然而延绥总兵挑选的死士也来到了葭州,他们伪装成来葭州找活的普通百姓,准备对张宗贤下手。

此时的葭州商队云集,南北客商往来不绝,附近州县的百姓,也成群结队来葭州找活干,使得调查科不像在清涧县那样,可以掌握每一个外来人员的信息,只能采取重点监视的办法。

这些死士都已经被总兵用银子喂饱了,全都抱着必死的信念来的。好在平日来张宗贤也不喜欢出门,一直在学院里给新一批的速成军官班上课。让他没有找到机会。

直到他们得知张宗贤要去视察即将竣工的黄河大桥。

新人新书求订阅!求!求推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