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铁血首辅 > 第147章 遇刺

大明铁血首辅 第147章 遇刺

作者:用灵魂去瞄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0:49

第147章 遇刺

第147章 遇刺

九月初六这天早上,瑕州治所城外的黄河边上,人山人海。

所有人都仰着头看着黄河上新出现的铁索桥。

几千年了黄河上终于出现一座沟通两岸的大桥了。

这座桥是由二十六根两百米铁索组成,全桥由桥亭、桥台和桥桩三大部分组成。

东西两座桥亭为木结构建筑,风貌独特飞檐翘角、古朴大方;东桥亭上还留有空白匾额,两处桥亭将作为过桥收费处。

桥台是用来固定铁索的,由王家建造和刁三一合作,在黄河边建炉,现场炼制钢铁浇筑桥台基座。

而后又趁着冬天黄河水量最小,河道中央沙洲漏出来的时候,在沙洲用砖石将桥桩的地基部分给围出,再等到天气暖和时,再用水泥钢筋搭建起桥桩。

建好桥桩后,就将打造好的铁锁固定在桥桩上再与两岸的桥台相连。

铁索桥全长四百米,宽三米;桥身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两边桥栏各有两根铁链,桥面有九根铁链;

桥面上铺有木板,每片木板块长三米、宽十厘米,横桥中间主走道板宽七十五厘米,桥两侧扶手处辅走道板宽二十厘米。

每根铁链由1720至1982个铁环相扣构成,总共有48656个铁环相扣;整座桥用铁量达到二十万斤,造价近七万两白银。

原先王家建造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次性建造三座这样的大桥,然而终究是耗费太大,先集中力量建造出了一座。

张宗贤故意选在朱由校登基这天将桥建好,就是为了拍朱由校的马屁,等今天大桥试运行没有问题后,就会向京城请功。也让朱由校有个借口给他升官。

延安知府今天也到了现场,如此难得的名留青史的机会,知府可不想错过。其实巡抚也想来的,只不过做贼心虚的他,不敢贸然前来。

在桥亭完成剪裁仪式后,颇有文风的知府还想给桥提名,被张宗贤给拦了下来,这命名权可是留给皇上的。

虽然知府有些不高兴,但是也不敢和皇帝抢,当然他还不知道张宗贤说的皇上是其实是朱由校,还以为是朱由校他爹。

接着就是验收环节,首先就是由载重三百斤,全重不超过五百斤的,十辆满载四轮马车,率先通过。马车顺利通过后,黄河两岸的百姓爆发出海啸般的叫好声。

马车安全通过后就由延安知府带头,前往中间的桥桩处将带领大小官员一起祭拜河神,对岸山西临县的知县也来到了现场,双方在中间的桥桩处汇合。

走到此处才完全见识到了这座桥的伟大,奔流不息的黄河从桥下穿过,竖立在河中央的桥桩,像是一把利剑一样劈开了黄河。

祭祀完河神后,双方先一阵互相吹捧,而后没过多久延安知府就和那临县知县等一众官员凑到一起,开始想要给这座桥题诗。

张宗贤知道这些人是看不起他这个监生,认为他不是靠科举正途当的官,与他们不是一路人。

张宗贤并未对这些人生气,反而把弟子们叫到身边,指着那些官员毫不顾忌地说道:

“看看这些自以为是读书人,耀武扬威地想要在这座桥上留下他们的名字,好向后人夸耀他们的功绩,就好像是他们亲手建的这座桥,

然而真正的建设者,反而被这些读书人看不起。他们以十指不沾阳春水为荣,这样的官员如何能做好父母官?又如何会爱惜百姓?

在建桥前,他们甚至不相信这座桥能建成,那对岸的知县甚至骂为师是个傻子,就因为,为师为了让他配合建桥给他送了两千两的银票。

如今桥已建成又迫不及待地过来强功,这就是大明的官僚,已经烂到骨子里了。而本派最讲究的就是实践,最讨厌的就是自以为是的浮夸,

我立法派就是要将这些官僚赶下去,取代他们给百姓办实事。你们要记住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走随为师一起去看看这座大桥的建设者们。”

随后就带着弟子们下了桥,走到原先为了建桥而修造的炼铁炉旁,此处建桥的工匠们正在收拾工具,他们将要前往参与下一座桥的建设。

老王头此刻也在这里,如今已是腰缠万贯的员外,他依然还在一线工地上,见到张宗贤来看他们,赶紧带着工匠们给张宗贤行礼。

张宗贤早已准备好的纪念章,让弟子们发给参与建桥的工匠,他现在还不能以朝廷的名义嘉奖这些工匠,只能先给他们发放纪念章待将来再嘉奖。

发完纪念章后,张宗贤还表示会记录下所有工匠的名字,而后全部刻在那座桥桩上,当然也包括参与计算设计的弟子们。让后人明白是谁建了黄河上的第一座大桥。

随后鼓励工匠们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建成可以横跨黄河的铁路桥。

在完成黄河大桥的验收仪式后,张宗贤借口身体不适,就没有去参加衙门组织的庆功宴,带着弟子们往学院而去,知府他们也乐得张宗贤不去。

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下手的死士终于等到了机会,料定张宗贤必然会回到学院,早早地就已埋伏在张宗贤回学院的必经之路上。

由于今日看热闹的百姓众多,路上一直有人,使得他们没法直接在路上埋地雷。只能拿着高价买来的燧发短铳,假装在路边休息,等张宗贤的车队走过来后,再暴起袭击。

平日里出行张宗贤向来从简,只不过今日有知府过来,不得已摆起了知州的架子,安排衙役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在前面开路。

不过张宗贤并没有坐在轿子里,作为穿越者真心不觉得轿子有什么好坐的,便让衙门的轿夫抬着空轿子往学院走去。自己骑着马和弟子们混在一起。

因为有过张宗贤的嘱咐,开路的衙役并没有故意地驱赶百姓,自然也就没有驱赶蹲在道路两旁假装看热闹的死士们。

待张宗贤的坐轿路过他们跟前时,左边的死士拿出手雷点燃扔向了轿子,右边的死士拿出火铳对着坐轿就是一铳。烟雾和火光瞬间就淹没了轿子。

跟在后面的张宗贤也意识到了,有人想要刺杀他,在周围的护卫冲向那些死士的时候,张宗贤带着弟子们调转马头反身向治所跑去。

进入到城墙内后,那面的战斗也已经结束,来袭的死士全部被击毙在当场,学院里留守的骑兵也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前来查看情况。

确定袭击者都被杀死后,张宗贤在骑兵连的护卫下返回了学院里。

收到张宗贤被刺杀消息后,庆功宴自然也开不下去了,钱同知顾不得知府也在场,赶紧快马加鞭往刺杀现场,到达现场后只看到满地的血迹和尸体和已经烧成灰的坐轿。

询问衙役后得知,知州已经返回了学院去了。至于受没有受伤他们并不清楚,他们也是后面赶过来的,原先在现场的衙役已经被税班的人给带走了。

等到了学院后,钱同知并未见到张宗贤,只是看到那些身穿白衣的医女,端着血水从学院的医馆里进进出出。

张宗贤的弟子梁程远接待了他。满脸泪水的梁程远告诉钱同知他师傅被人暗算受了重伤,如今正在救治。

钱同知得知张宗贤受了重伤后,心里并不着急反而有那么一丝高兴。想着是不是自己的机会来了。要是张宗贤死了他的产业是不是就是他的了。

至于他的儿子和老婆,孤儿寡母的也选不起什么风浪来。又想到自己也吃不下这么大的产业,肯定将大头分润出去,正好知府也在葭州,一会先多烧烧知府的香去。

想到这里钱同知就赶紧安排手下,将张宗贤重伤被抢救的消息告知知府。自己则是留在学院等待结果。

知府在得知张宗贤重伤后,立即安排手下前往巡抚衙门报信,而后假意知州受伤不能理政接管了葭州衙门。

到初八这天在得知张宗贤受了重伤后,王总兵立即下令进攻清水营和黄埔川堡。

这两座堡垒里的部队,已经都被抽调到了朔方城的前进基地,在这里防守的都是葭州县城招募来的青壮。王总兵带的又是明军,并未抵抗就让出了堡垒。

王总兵轻易拿下两座堡垒后,借口鞑子扣边,立即封锁了这一段的边墙,严禁任何人靠近边墙,违令者以通敌罪论处。

紧接着还在葭州的延安知府,就借口葭州府库不清,公库与私库混存,要太平号立马交出账目。

此刻张宗贤已经知道了是谁要暗算他,原来在遇刺那天,张宗贤以为是宫里派人过来杀他灭口,毕竟是来个人的死士不是般的势力能拿得出手的。

其实那天从宫里出来,张宗贤就有点后悔自己说得太多了,自古帝王向来无情无义,威胁到他们统治的人和事,这些帝王绝不会心慈手软。

所以张宗贤一直害怕朱由校当了皇帝后,翻脸无情。从京城回来后一直深居简出。直到大桥造好要验收,还好自己不喜欢坐轿子,不然就真的嗝屁了。

于是为了混淆视听,张宗贤就让调查科的人将,现场的人都带到学院里,钱同知看到的救治现场那是在救受伤的轿夫。

而后让雨农尽快调查出这些死士从哪里来的,如果真的是宫里来的,张宗贤就直接假死,而后跑出边墙去。

当雨农报告说延绥总兵带着,巡抚的标营和他的亲军,已经占据了清水营和黄埔川堡。此刻张宗贤已经明白,想要他命的就是谁了。

不过好在,朔方城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已经勉强可以生产大部分的军火,定居点秋收后粮食也不缺。

再说了以现在立法军的实力随时可以打进边墙里来,不过既然不是宫里要他命,那就没有必要现在翻脸造反。

在告知良臣他无事后,让他们安心备战,张宗贤决定先假意继续受伤休养,和他们周旋一段时间,等待京城的消息。

在延安知府提出要太平号的账目时,张宗贤觉得不能一直装病也该露露脸了,不然他们要是查封太平号那可就太影响票据的信用了。

这也是延安知府故意试探张宗贤还活着,手里还有没有反击的力量。

其实在张宗贤受伤后,已经有很多商贾已经拿着票据换回白银了,只是还没有形成挤兑效应。

张宗贤先是让赵幕僚去找知府,而后自己假意拖着受伤的身子,出面会见了葭州商会会长。

葭州商会是在张宗贤的支持下成立的,如今张宗贤遇刺受伤他们很着急,害怕张宗贤这个后台倒了,他们便会再次成为鱼肉。

而且他们手里持有大量的票据,一旦他们丧失信心开始挤兑,太平号的钱庄可撑不了几天。

商会众人见到张宗贤没事后,这才把心放下,不仅是商会的人关心,葭州的老百姓也非常关心,很多老百姓都在家里立有张宗贤的生词。

还有好多百姓,跑到葭州的各大庙宇,道观为张宗贤祈福,百姓知道谁对他们好,内心里都希望知州老爷平安无事。

赵幕僚在葭州衙门大堂见到延安知府后,按照张宗贤的吩咐,直接毫不客气地给延安知府下达最后通牒。

“我家老爷让我转告府尊,有些事水太深,府尊就不要参和了,看在马师爷的份上,我家老爷不会计较前面的事情。

但是府尊要是还不打道回府,那我家老爷只能认为府尊,一心想要与我家老爷为敌了。”

这话一说直接就把知府给惹脑了,一个知州的幕僚敢如此说话,活得不耐烦了。立马就下令道:

“来人,将这狂徒给本官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五十大板这是要打死人啊!赵幕僚怎么也是跟着监军混过的。这种场面也吓不到他,而且知府喊话后,衙门里的衙役也没有出来。

衙役们自然认识这位幕僚是知州的亲信,这衙门上下如今都享受这羊毛作坊的分红,怎么会去动知州的亲信那!

他们知道知州还活着,而且知州的手段他们是见识过的,并不想得最知州。

新人新书求订阅!求!求推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