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132章 朱元璋因军火贸易大赚而喜,决定大

第132章 朱元璋因军火贸易大赚而喜,决定大

第132章 朱元璋因军火贸易大赚而喜,决定大兴工业!

朱元璋的确很愿意看见义军内部能够更加和睦。

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胡元剿灭。

所以,他才对促成此事的章诚颇为感激。

当然。

朱元璋对李善长和冯国用、邵荣三人主动把兵权交给大同社的行为,也很感欣慰。

这无疑意味着,在军事指挥上,整个滁州义军可以更加地实现,军令上下通达,而减少可能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

只是。

冯国用对李善长已经先主动表示愿意把兵权交给大同社的行为倒是颇为好奇。

他想知道李善长是怎么想的。

“公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善长回道。

李存义颇为惊愕:“可是兄长,这样下去,我们李家的子弟兵就真不再是我们李家的子弟兵了。”

李善长淡然地说了起来,就道:

“所以,我不但交了兵权,还主动要求加入大同社。”

“最多不过是若干年后以百姓的名义重建礼教纲常而已。”

“我们要相信,礼教纲常没那么容易变,别说现在上位承认百姓有理,就算上位现在直接否定天下有尊卑,而说人人贵贱相等,皆只能是个人之情愿而已。”

于是,李善长就笑着说:“自然是一时权宜之计。”

冯国用跟着说了起来。

冯国用这里也看向冯胜:“可也是为了大同社的人接管我们子弟兵的事?”

“所谓一时的新鲜,也不过是刹那间的烟火。”

“就说我的话,谁不听大同社,就将谁开除族籍!”

李存义着急忙慌地先对李善长说:“兄长,大同社的人一来就让我们的乡兵成立互助社,学习大同理念,还批判我们李家乡族中各房管事者打骂过度的行为,要求管事们道歉,管事们因此都来让我问问你,我们要不要拒绝大同社接管我们的人,再这样下去,子弟们都不听我们管束了。”

“但也因此,我发现,上位跟以前的确大不一样,他受章诚的影响太深了!”

“其实无妨的!”

“他居然真的打算否认天命之说,让君权归于民授,还要承认百姓造反有理!”

“公应该知道,当年金国,在初期,皇帝还能因为犯事被杖责呢,但结果呢?”

李善长不假思索地吩咐道。

这时。

“总之,上位要怎样做,我就跟着这样做,我相信,上位改变不了这天下,最多他这一代有所不同而已!”

李善长瞅了冯国用一眼,心想自己不如直接说是一时权宜之计,来看看冯国用的反应。

李善长听后,不以为意地笑了起来,又说:

“因为上位要建设天下大同,那我就跟着支持天下大同就是!甚至还比上位自己还努力,如同,他要天下人皆为他朱家奴,我也会努力让天下人皆为他朱家奴一样!”

李存义只得称是。

“别说把百姓当人,就是把百姓平等相待,乃至当我们主子,我也认了!”

李善长摆手说道。

冯胜点头。

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冯国用的弟弟冯胜走了进来。

“且待他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再看看,这天下无论再怎么变,都还会是礼教纲常那一套,也还是会被后人重新捡起来的。”

冯国用听李善长这么说后,点了点头,并当即站起身来,凝重道:

“随着金国渐渐承平,不还是变了?”

“大同社的人要怎么做就让他们怎么做!”

“是真要求天下大同,还是一时权宜之计?”

“正是这话。”

冯国用点了点头,随后就又对李善长说:

“实不相瞒,我已经跟上位聊过这个,也企图阻止上位心向大同。”

“没什么可是的。”

“既然已经决定跟着上位造反,田地都分了,还在乎什么子弟兵?如同下注赌博一样,索性都押了,没必要瞻前顾后,那样反而容易得不偿失。”

“我跟李右丞的态度一样,谁不听大同社的安排,就开谁的族籍!”

冯国用在接下来还特地悄悄问起李善长来。

“公说的对!”

“不会有新鲜事的!”

“所以,我们要对诸圣贤建立的礼教纲常有信心!”

“上位要怎样就怎样吧,我们这些为臣的,只能是跟女子嫁夫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冯胜这里也没再说什么。

冯国用这里只对李善长说:“我现在倒是越发好奇,上位和这章先生会用大同社将这天下改造成什么样?”

“拭目以待吧!”

李善长淡淡一笑。

因为李善长和冯国用主动配合,所以,李善长和冯国用两支兵马的整编非常顺利。

邵荣这边因为李、冯尚且都如此配合,也没有产生多大的阻碍。

而郭天叙和张天佑这里,因为是章诚亲自来训导,所以郭天叙和张天佑也没那么抵触。

“章先生的神机营,咱是早有耳闻,大胜数千元兵不说,还能攻下集庆。”

“咱就想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咱的步兵火器手也能跟神机营一样厉害。”

郭天叙在章诚来后,就对章诚好酒好菜地款待,且也主动问了起来。

章诚则道:“这也不难!”

郭天叙听后不禁更加欢喜:“是吗,倒也请章先生赐教。”

说着,郭天叙还主动给章诚倒了一杯酒。

章诚这里则道:“首先,就是要开识字班,让公的士兵们学认字学背条令。”

章诚是没有说谎的。

因为火器兵,好歹也是属于划时代的热兵器兵种了,虽然对士兵的武艺和骑术要求下级,但文化要求却提高了。

要知道,历史上戚继光练南兵的第一个训练课程就让士兵们识字背条令。

所以,章诚现在才这么说。

“让士兵识字?”

郭天叙颇为意外起来。

章诚道:“那是当然,要想火器兵能成为精兵,就要在军纪与操练上有更高要求,所以识文断字是必须要有的!”

郭天叙笑了笑:“识字就识字!”

但这时,张天佑就问了一句:“章先生,这要是让底下的兵卒都能识文断字了,他们是不是就可以自己悄悄地买《中华报》看了?”

“没错!”

“章先生不会是想在我们的弟兄里推广大同社的理念吧?”

郭天叙突然警惕地问了起来。

章诚道:“你就算不让他们识文断字,他们就不能让别人读《中华报》给他们听吗?”

“通过我大同社的人转述的《中书报》内容,只怕更容易让你们的士兵只听到关于大同社的宣教吧?”

“也是!”

张天佑和郭天叙点了点头。

章诚又问道:“你们就这么反感大同社?”

“倒也不是反感。”

“为自己求富贵的同时,也为百姓人人求富贵,我们也是愿意的。”

“但这不现在大同社说了算的也是你们嘛!”

郭天叙倒是对章诚如实说了起来。

张天佑点首:“没错,章先生,我们不是反感大同社,我们是还没有对丞相完全服气和完全放心,事实上,我们也不明白,为何章先生您对他就那么放心。”

章诚微微一笑。

随后。

章诚就道:“如果眼下的礼教纲常不变,我会对每一個人都不放心,如果能变,我会对每一个人都更放心。”

章诚这么说后,两人都沉思了起来。

过后,张天佑便主动对章诚拱手:“倒要请章先生赐教。”

章诚便将自己昔日对朱元璋对礼教纲常的一番解析说给了张天佑和郭天叙听,也算是给这两人一个关于礼教纲常的新的认知。

……

“章先生对他俩人训导的如何?”

而章诚在回到行中书省后,朱元璋也关切地问起了章诚对郭天叙和张天佑的影响。

章诚道:“他们已经同意对他们的兵卒开识字班,也对礼教纲常产生了了解的兴趣。”

朱元璋听后点头:“这就好!”

“接下来增办工厂后,当以募股的方式让他们也参与进实业的分殳中来,这样会更利于他们转变。”

章诚接着又对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笑道:“咱倒是更想看见他们将来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底下将士逼着他们两人信奉大同理念的场景。”

章诚也笑了笑:“我也一样!”

而章诚接下来就真的开始增办工厂。

其中。

军械厂也扩大了火铳的生产规模不说,还增设了造炮与造千里眼、仪表盘等分厂。

而炼铁这项则分出去重新设立了更大规模的炼铁厂。

同时。

章诚还直接设立了一所工业学堂,取名为中央工业学堂,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地方。

许多在州学中数理考试不错的少年,会被安排到这里进行再培养,同时,对外招生,以考试的方式录取学员。

而凡进学的学员都和其他官学学员一样,获得本人免役的资格。

工业学堂的教师则是选自匠户中既粗通文墨也颇娴熟技艺的老工匠。

只是扩大工业规模,需要更多资金。

章诚除了让行中书省出公款增加投资外,也对外募集资金。

郭天叙和张天佑如今也知道滁州军械行每年会带来不少分红,倒也愿意入股。

所以,资金上的问题倒也不大。

而滁州军械行,即专门负责军火出售的商行,在接下来也因为工业规模的扩大,向外出售着更大规模的军火。

且说。

在至正十四年的年底,腊月初七日。

脱脱这边再次集兵于高邮城外,准备在解除自己兵权的诏书到来之前,拿下高邮城。

为此。

脱脱不惜亲自率铁甲兵卫队督战,逼着大量元兵如潮水一般不停地冲击着高邮城。

一时,高邮城外杀声如雷,尸堆成山,流血成粥。

但脱脱很快就发现,从高邮城城垛射出来的箭雨从未间断,城防使用的各类兵械也在持续地往城下砸。

大量元兵因此死伤在高邮城下,而不能越上高邮城半刻钟。

“奇怪!”

“这张贼怎么还有这么多器械箭矢!”

脱脱因此沉下了脸。

中书参议龚伯遂道:“看样子,这张士诚可能已有外援。”

“撤!”

脱脱颔首,不得不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并吩咐道:

“上次打高邮就觉得不对劲,贼军所配军械明显超过府库所存,这次看来,定有蹊跷!”

张士诚这里因为元兵再次撤退而高兴不已。

“老程啊,你们滁州军械行的兵械来的及时啊,孤要再增购箭矢十万支,刀枪各五万把,我江南不缺百姓,就缺他娘的刀枪箭矢,只要军械足够,他脱脱就算再来攻十次,孤也不怕!”

张士诚为此在见到商贾程仁墨后也满心欢喜地对他说了起来,且当即表示加大投资。

而张士诚现在已经称王,建国号为周,所以他已经以孤相称。

不过,也正因为他迫不及待地先称了王,所以元廷才先派脱脱来剿灭他,而使得元廷一直在跟他死磕。

当然,这里面也有张士诚断了江南粮道的原因。

张士诚这里表示要增加订购后,程仁墨自然也很高兴。

但程仁墨同时还瞅了受了他重金贿赂的张士诚弟张士信一眼。

张士信会意,忙建议道:“兄长,不如多购买些,最好是有多少购购多少,毕竟眼下争霸天下要紧,我们也不必自己造,让我们的匠户们也参军,这样就能迅速扩大兵力,增兵到三十万乃至五十万,说不定能一举击溃脱脱,进而可以彻底割据江南!至于这样导致库财不足的问题,倒也不用担心,有雄兵数十万在手,还怕没有钱财吗?”

“说的好!”

张士诚不禁大赞一声,就对程仁墨道:“就按孤二弟说的办,你们滁州军械行,有多少军械,孤就买多少!”

而到至正十五年年初,滁州的章诚和朱元璋就从回滁州的程仁墨这里知道了张士诚加大订单的消息,也收到了张士诚提前预付的折银五十万两的丝绢。

尽管朱元璋不是一个对经济利益很感冒的人,但在知道这个张士诚预付了价值五十万两白银的丝绢后也很受触动。

“这军火之利还真是丰厚!”

“章先生,这下子,我们滁州光是为他张士诚造军械都能养活许多无地流民了!”

朱元璋还因此对章诚笑着说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