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46章 上书房临时工贾琏的内阁会议之旅

第146章 上书房临时工贾琏的内阁会议之旅

第146章 上书房临时工贾琏的内阁会议之旅

内阁会议相当于大周朝最高的权利机构,能在这个场合里旁听,意味着获得第一手大周帝国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贾琏的位置算是个角落,也不算角落,坐的太远了,听不清楚,太近了也不合适。

一张书桌,笔墨纸砚备好,承辉帝与诸位重臣次第入座之前,孔照领着诸位大臣,先行拜见皇帝之礼,这里的礼不是叩拜,而是站着四十五度作揖,皇帝也同样回礼,显示出君臣之间在这一刻的礼节上是平等的。

作为旁观者的贾琏,此刻还是很震撼的,这个流程自然是本朝太祖留下的。有别于前朝的老朱与后来的辫子朝,这是皇帝对大臣的尊重。实际上这种礼节是一种复古!

“今日之会,朝中要事有二,一者西域战事基本平息,论后事如何收尾。二者,郧阳民变自去年五月起,至今一年却迟迟不能平定,后续如何,今日需议定。”

起身主持会议的自然是右首位的首辅孔照,抛出今日的主要议题后,孔照坐下了。

贾琏飞快的提笔记录,进入状态非常的顺滑。丝毫没有紧张和局促的表现,落入了众人的眼中。居中的承辉帝在心里不禁默默的称赞:【有的东西是天生的!】

孔照倒是没在意贾琏,毕竟两人差距太大了,倒是梁道远这个次辅,有点尴尬。

因为尴尬,往日发言积极的梁道远扭了扭身子又坐稳,决定缓一缓,看看风声再说。如同是商量好的一样,孙化贞微微皱眉,李清若有所思。

张廷恩则是在等,毕竟排名最后一個,讲话的次序还是要维护的。

承辉帝听到这里,连连咳嗽,打断了张廷恩的喷子。

孔照一听继续讲要出事,赶紧站起来说话:“各位说的都有道理,总结各位的观点,不外做事先用人,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湖广总督江朝宗称病,那便安心养病好了。两江总督韩宗,资历威望足够,可调任湖广,主持大局。两江官员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孙相乃事功之首,还请辛苦一番,兼任两江,督促地方尽快清欠。”

话说的很平和,实则在平和的话语下面,刀光剑影,杀气腾腾。

孙化贞之后是李清开口:“西域贼首远遁安息,朝廷应遣使臣要人。不给交代过不去!王太尉用兵狠辣不假,然则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臣以为他并无错处。今王太尉三辞帅印,臣以为可以缓一缓,待安西土酋明确答复再论王太尉去留。御史台有的臣子,总想搞个大的,也不看看时候。将士们在外作战,风餐露宿,为国卖命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忧谗畏讥,能不寒心么?陛下应斥责督察御史,令其管束下属。”

如果三步走没效果,那就不要怪孙化贞心狠手辣了。实际上孙化贞的话里透着对和平解决问题的极为不乐观态度。

孔照一看大家不约而同的沉默,开口道:“陛下,看来诸位同仁没想好。”

孙化贞起身抱手:“如臣往两江,先行整顿两江驻军,再查地方官员,肃清吏治,稳定地方之后,召集地方士绅有名望者商议,如何尽快的清理积欠的税收。如还不能见效,臣只好整顿地方治安,打击不法,还两江百姓一片安宁。”

承辉帝接过话:“既然如此,朕也只好点名了。梁卿先说说,西域之事,该如何收尾?”

孙化贞这一大串的话说的非常流利,明显是早有准备,尤其是郧阳民变的事情,他肯定是想过很多次,才会有这么一番说辞。

一切都要从整顿驻军开始,然后是整顿吏治,第三步是谈判,先礼后兵。

承辉帝在决断之前,特意问一句:“孙卿,如卿往两江,欲如何行事?”

梁道远没法子,皇帝点名无法逃避,只能起身冲皇帝抱手作揖后,开口道:“西域战事基本结束,王太尉三辞帅位的同时,提到了西域设行省一事。臣以为此策大善,西北稳不稳,西域说了算。王太尉有退休荣养之心,朝廷应成全。郧阳民变,臣不善军事,不敢妄言。”

等到张廷恩的时候,站起来非常的直接:“西域,郧阳,都离不来钱粮的支撑。眼前最要紧的是搞钱,没有足够的钱粮,一切都是空话,无法落到实处。就目前局面而言,两江积欠的税银四百余万,必须尽快启动清算。不要总说什么士绅的体面,朝廷的体面不要么?御史台那些御史们,为何不盯着这个事情弹劾?非要盯着在外作战的将领?不知所谓……。”

李清抱手作揖,以示歉意,继续:“臣看过去年郧阳地方上的奏折,春季多有洪涝灾害,百姓本就民生艰难,朝廷也下旨免了郧阳及周边数州一年的税收。为何还出现民变呢?原因不外有二,一为地方官员赈济不力,甚至毫无作为,二则可能是朝廷免了地方一年的税,地方上的官员却没有执行,而是继续收税,进了官员的口袋。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一顶巨大的黑锅扣两江地方的士绅脑袋上,【形同自立】,这是要压死人的帽子。

梁道远坐下后,都不用等承辉帝点名,孙化贞站起来作揖行礼:“陛下,诸位同仁,西域之事,王太尉思虑周全,老成谋国,在下无异议。郧阳之乱,看似军事,实则为民政。民乱始于去年青黄不接之时,各位皆有州县履历,不难想到百姓不到活不下去,不会铤而走险。臣以为,当先整顿湖广吏治,好好查一查地方官员如何官逼民反。否则,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军事上,周边各州县,当前应以稳守为主,稳住局面,限制民变范围,处置地方官员,给百姓一个交代后,再行招抚可事半功倍,而不该像去年那样,直接派兵镇压,军心民心不在,自然是连战连败。”

承辉帝似乎不想听这个,敲了敲桌子:“说说郧阳!”

孙化贞短暂的诧异之后,并没有开口反驳,而是耐心的等待承辉帝的决断。

承辉帝也好,几位阁臣也好,边上的贾琏也罢,此刻看着孙化贞的眼神,只有尊敬。

贾琏头一次听到内阁会议里的内容,没想到这几位大臣说话真的猛啊。尤其是孙化贞和李清,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贾琏想说的是,孙化贞和李清都在刻意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官绅勾结,借天灾侵吞百姓土地。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张廷恩悻悻的抱手致歉后,继续开喷:“两江地方上动辄以税收比例说事,只想着享受朝廷给的便利,不愿意负担应有的责任。依我看,两江地方的士绅所为,形同自立。”

两江地面上,一百年来出了多少进士举人,如今在朝为官的又有多少人?

孙化贞即将面临的阻力有多大不知道,但真的如同计划那么去做了,未来受到的打击报复烈度可想而知,真的就是遗祸子孙。

我弄不了你孙化贞,还弄不了你的儿子、孙子?还有族人!

承辉帝沉默良久,迟迟没有开口,他真的有点为孙化贞担心,同时也知道,孙化贞说的都是真心话,也知道他说的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现实。

把问题搁置,留下后人处理么?这很明显不符合承辉帝的性格。

思之再三,承辉帝终于下了决心:“拟旨!”

承辉帝口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赐尚方宝剑,准便宜行事……钦此。”

这道圣旨里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赐尚方宝剑,准便宜行事。】

尤其是准【便宜行事】意味着两江治下,三品以下(不含三品)官员,孙化贞可以先处理了再上奏理由,四品以下,可以先斩后奏。这权利就大的不得了!

下了决心的承辉帝,果断的连续拟旨,礼部尚书李清分别给孙化贞和韩宗的圣旨后,双手递给孔照等人审阅,无异议之后,孔照用印,表示该重大调整内阁集体通过,最后交给承辉帝用玺印。

至于孙化贞空出来的位置,那就空着好了。

会议继续,西域方面的事情,反倒是落到了后面出决议。王子腾的请辞留中,待西域之事彻底结束,再行议论。西域设省一事,由内阁着手准备,走完流程后计划出台,皇帝批准那一刻起,从省到府、县,开始安排人选。

改土归流知道吧?这个说法的另外一个解释,编户齐民!

什么意思呢?取消地方土司的羁縻统治,改由朝廷派官员治理,建立户籍制度,入籍之后的地方百姓,是要交税的。有了户籍,意味着个体百姓拥有了国民身份,有权利和义务。

有个问题承辉帝和阁臣们不是没想过,就是一旦改土归流编户齐民,西域边远地方的土司们,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土皇帝当的好好的,头上多了个爹,多半是要闹事甚至反叛。

这就是王子腾的三辞得不到准许的原因了,你还要留在西域,安定地方。

眼前的情况是西域方面,敢于反叛者,无论是贵贱,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敢反抗,自然就只能乖乖的就范,所以王子腾才上奏称,错过这个时机,再想改土归流编户齐民,建立行省,难度会无限放大。

…………

实际上内阁会议讨论的时候,王子腾旗下的使臣已经翻过葱岭,进入安息。

当地大酋长被王子腾的刀锋吓的瑟瑟发抖,亲帅群臣出城五十里迎接。

马背上的周林远远的看见迎接队伍,并不下马,斜着眼睛看着步行上前的大酋长,开口喝问:“天朝使臣在此,为何不跪迎,欺我腰间宝剑不快乎?”

话音刚落,身后五十随员,纷纷兵刃出鞘一截,做好了厮杀的准备。

大酋长顿时两腿一软,跪地拜服:“上国使臣息怒,下国小王不知上国礼数,恕罪恕罪!”

大酋长一跪,余者陆陆续续的也都跪于道旁!

反抗?安息才多少人口,没见隔着一个葱岭,几百万人头滚滚么?

直接弄死周林不难,全灭这股使团也不难,后果是赶紧收拾东西,安息国上下集体跑路。

西域于安息方面,顶层之间都沾亲带故的,没少联姻。王子腾在西域大开杀戒,真就是给安息以及更北面的各部落的酋长们吓坏了。即便是一直致力于煽动叛乱的罗斯帝国,也被吓着了。罗斯帝国南下的爪子,不是第一次被斩断了。

只不过上一次在东边,罗斯帝国的损失不大,放弃东进的原因更多因为太过遥远,怎么打都是必输的结果,被打疼之后,无奈的接受。

这一次王子腾的屠刀举起来,再次让罗斯帝国与安息各部看到了,天朝上国的刀锋上落下的是两千年来,为了安定边疆所饮的胡人血。

数百安息贵族,跪于道路两侧,使臣周林不紧不慢的策马往前,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历史上的名字,有汉有唐,今后他的名字,也会进入史书。

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斗争,在农耕时期无法根绝的原因是自然造成的。

每一次中原王朝的衰弱期,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短暂狂欢。之后便是来自中原王朝的刀锋,再次另北方跪伏,那是另一个轮回了。

东方这片土地上无论如何轮回,中原王朝始终屹立不倒,文脉不断,精神不断。

所以,两千年后,人们冠以【复兴】之名。

她一直都在,只不过有时候生病了,等病好了,又回到名为世界的棋盘前。

这份底蕴,全世界独一份!

………………

贾琏的上书房观政,本质上就是给皇帝当秘书,只不过这个秘书的权利比较大而已。

各地上来的奏折,内阁看完后,给了建议,能处理的都处理了,需要皇帝处理的,送到上书房。以前是皇帝亲自全部看完,如今多了个上书房的临时工贾琏,由他先过一遍,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上呈君前的先后次序。

令群臣关注的点,则是以前并没有这么一个临时工的岗位,贾琏的岗位是完全生造的!

这次是贾琏,下一个会是谁,是临时工,还是正式编制?

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是个官员都能一眼看的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