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314章 你懂的有点多啊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14章 你懂的有点多啊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314章 你懂的有点多啊

第314章 你懂的有点多啊

“你怎么搞得像要慷慨赴死一样。”

307宿舍,胡自强上下打量着李建昆,还搁这深呼吸呢,只差没留下一首绝命诗。

李建昆瞥他一眼,没有搭理。

没人能懂他现在的心情,他的那篇论文,强哥这点水平大抵也就当成阴谋论看,但扛把子可不同,那是宗师级人物。

受限于国门的开放程度,也唯有这样的人物,才能真正看懂他的论文,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侧面来说,他一个小研究生,能搞清楚许多讳莫如深的东西的底层逻辑,实在过于逆天。

就在刚刚,扛把子托人捎来口信,让他去办公室报到。

他几乎都能预见扛把子的震惊。

他之所以搁这做心理建设,不是怕没命回,而是打算豁出去。

燕园两年半的生活,平心而论,他没有真正融入进去,更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学生,临了临了,总该……留下点什么。

他在论文中提到那些点,都是日后实打实会对老百姓和国家,造成重大伤害或损失的祸事。

是的,就是警示。

扛把子是北大经济学的扛鼎人物,八十岁高龄仍站在讲台上,桃李满天下。同时国内的经济学高层,他应该都认识。

只要能让他警醒,李建昆料想,未来的经济走势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变化。

不谈其他,但凡能让老百姓少背几年房贷,或者把那该死的公摊打掉,也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好事。

为这,他豁出去了。

谁要真怀疑他是什么妖怪,便……怀疑去吧。

“强子,哥走了。”

“去吧,以后每年的今天,我会祭奠你的。”

李建昆给强哥比了根中指,转身,大步流星踏出房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肯定还。

还来我就溜。

这年头,许多东西还没正规化,外加经济系扛把子说了算,知道他有许多问题,李建昆此去正为答辩,把他说得心服口服,还犯得上走流程吗?

燕园西门,行政楼,经济系综合办公室。

房门没有关死,留下一条缝隙,李建昆抬手敲了敲。

“进。”

“吱呀!”

推门而入,李建昆搭眼一扫,忽地生出一种打个哈哈,说我敲错了门,扭头就走的冲动。

搞什么东东?

只见办公室里何止扛把子一个,坐着一群老头!

李建昆错愕打量,这一张张脸可不算陌生,作为经济学学生,不认识这些位,那跟小鬼不认识阎王差不多。

他们分别是:孙志芳、薛暮乔、于光元、许涤星、马宏、蒋一伟、杜闰生。

再加一个陈岱荪。

老一辈经济学泰斗几乎到齐。

我的妈妈咪呀!

李建昆赶紧向各位大佬执弟子礼,完了瞪眼望向扛把子,潜台词是:您可别说,我的论文,这些大佬全看过!

陈岱荪表情复杂,带着几分欣慰、骄傲,又透着几分震荡和疑惑,笑道:“几位都是我的老友,不是外人。”

李建昆:“!!!”

这可整大发了呀。

您老就不能以后再告诉他们吗,但凡等我离开燕园也行啊,现在把这群爷带过来……您不怕吓死我啊您!

也就是他啊。

换成强哥那条废柴,面对这阵仗,腿肚子不打颤才怪。

“小李是吧,不用拘谨,过来坐吧。”

李建昆深吸几口气,这会倒真有点慷慨赴死的意思了。

他可不敢跟这帮大佬同坐,独自扯了把椅子,在他们对面坐下,怎么看都像一个接受审讯的犯人。

不待他屁股坐热时,孙志芳老爷子的一句话,差点没让他栽到地上。

“我们原本在京西宾馆开房改的经济座谈会,好嘛,你的论文里的几段话,震耳发聩,我们硬是不敢继续了,只好草草收场。”

李建昆:“……”

“论文里的其他内容同样发人深省,这个我们后面再谈。听伱的导师说你前不久才去过港城,老话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这些闭门造车的老家伙,今儿可是来向你求教的。”

“不敢不敢。”李建昆连连摆手。

他心里很有逼数,他相对了解的那点东西,纯粹是仗着多活了一辈子,真论知识底蕴,他给这些泰斗提鞋都不配。

“你给港城的那种楼花房地产的经济模式,定义为预征税赋,能详细讲讲吗?”

李建昆点点头道:“这事说穿了也简单,地方政府想要卖地增加收入,开发商想要拿地赚钱,双方一拍即合。而土地卖出去,至少是几十年,也就是说,现任地方政府通过这笔买卖,拿走了这块土地未来几十年的收益。”

孙志芳沉吟:

“听起来是有些对不起子孙后代,但反过来想想,我个人觉得也未尝不可,现任地方政府拿到这一大笔收益,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改变民生,创造更多的基础建设和就业岗位,该地区未来难道不是越发展越好?”

“表面上看会。”

李建昆道:“会呈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国外称作房产泡沫。我们现在只谈到地方政府,还没谈到开发商。”

孙志芳在这些人里年纪排第二,除陈岱荪外,数他最大。作为交流代表,示意李建昆继续说。

“以港城那种模式,开发商拿下地后,会立马用这块地向银行贷款,这样一来他们拍地的钱就回来了。他们也不必自个掏钱建房,地在那里,先弄个设计图出来,就可以对外卖楼花。

“等于说开发商没有任何资金付出,顶多进行了一次垫资,便开始产生收益。所以我才说,楼花模式,本质上是一场造富运动,富了开发商,却苦了老百姓。

“老百姓多半无法进行一次性付款,只能采取贷款,一贷数十年。刚才说地方政府拿了一大笔钱,可以快速改变民生,民生福祉能有多大的改变,才抵得上这几十年背负的贷款?”

李建昆顿了顿,摇头道:

“没用的。即使地方政府把土地卖光,换得海量资金把民生福祉提升至最高,大量的炒房客不断哄抬房价,还有开发商从中推波助澜,最终老百姓的口袋依旧会被掏光。

“据我所知,港城那边,通常两口子结婚买套房,加上双双父母,需要掏空六个荷包,才能负担起。”

这话听得在场大佬们面面相觑。

两代六口人,老的忙碌一辈子,小的忙碌半辈子,只为一套房子而忙活?

那小的将来孩子长大呢?

亏得内地许多人,还羡慕港城人的生活,这可不就是表面光鲜,虚假的繁荣么?

如此一对比,他们不知道有多幸福,职工家庭,房子多半是国家分的。即使是租住,人均每月一两块的房租,也算得上低廉。

唯一的问题是不太够住,所以才要房改。

马宏老爷子提出质疑,“这个虚假的繁荣的说法,是不是有些过了?我去过港城,那边入目可见的确实很繁荣,大厦林立,高耸入云,这些可不是虚的。”

李建昆道:“老爷子可曾知道,港城有多少公司是离岸公司吗?”

马宏:“……”

李建昆自问自答道:“几乎所有房地产公司都是。我刚提到一个词叫房产泡沫,供楼房地产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是百分之百会遇到瓶颈的,或是土地饱和,或是市场饱和,国际上那些率先施行这种模式的国家,无一例外。

“到那时,嘭!房产泡沫破碎,真正的大灾难来临了。

“房价大跌,开发商停摆,老百姓买了楼花却拿不到楼,还要按期偿还银行贷款。而房地产公司背后的老板呢,他们早通过离岸公司的便捷,将大笔资金转移出去。

“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大不了申请破产,最后无非是政府和老百姓来兜底买单,他们则照样逍遥快活。”

李建昆望向对面。

“这么一捋,诸位老爷子应该就明白,这种供楼房地产的模式,最后只会便宜谁。而带来的危害,又到底有多么大。我们的体量远非港城可以比拟,将来真等到某天房产泡沫破了,吸干老百姓所得的庞大资金逃逸,后果不堪想象。”

在场众人皆皱起眉头。

那确实是一场浩劫。

如此看来,港城的供楼房地产模式,当真不可取。

一直没说话的薛暮乔老爷子,盯着李建昆,目光如炬,“小李同学,你怎么懂这么多?”

这可不是简单去过几回港城,能说得通的,感觉都在港城待了几十年似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