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七十七章 炎黄子孙的传统

第三百七十七章 炎黄子孙的传统

毕竟孙权饱受掣肘的原因,并不是干不过国内的世家大族,毕竟东吴过半数的力量,还是掌控在孙权手中的,特别是军队这块,历任的东吴大都督,都是孙权定下的人,基本上都是可以信任的。

而世家大族并不是铁板一块,东吴国内数得上的起码也有十数到数十个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合起来的力量虽然不容小觑,但是却难以聚合起来、统一号令,因此孙权若立定决心要对付这些世家大族的话,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对付这些世家大族的话,消灭少数完全没有效果,反而会激起剩下那些世家大族的拼死反抗之心,使得他们团结一致起来自保。

所以要达到削弱世家大族影响力的效果,起码要消灭一半到三分之二的世家大族,这样才能将世家大族的力量压缩到只占国家一城左右的比例,再无法危及到君王的地位。

但是一下子消灭这么多世家大族的话,他们遗留下来的力量,孙权并没有办法完全掌控,起码也要花个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掌控这些世家大族的力量,加上屠杀这么多世家大族,孙权的人望肯定大跌,如果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的话,孙权要花个十年八载重新掌控这些被灭的世家大族遗留下来的力量,也一点不足为奇。

一下子失去让自己失去三分一左右的力量,要花个三五年,甚至十年八载才能恢复,在这个有曹魏在北方虎视眈眈的三国乱世,就差不多等于宣布自杀了,就是有这层顾虑,孙权才对这些世家大族一再容忍。

如果没有了曹魏这个强大外敌的存在,相信孙权早就对这些危及君权的世家大族出手了,就如西汉的汉景帝那样,当时各诸侯国不尊重皇帝,颇有骄横之姿,汉景帝和大臣晁错商议,意欲削夺各诸侯国的封地,使君权更为集中。

如此一来,首当其冲的吴王刘濞当即起兵,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国的诸侯王以“清君侧”的名义向汉景帝发难。

汉景帝此时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本就有意与各诸侯国和解,拖延一段时间再作打算,正好此时袁盎向汉景帝进言,只要诛杀晁错,各诸侯国自然再没口实,只能退兵。

汉景帝听信了袁盎的话,腰斩晁错于东市,并封袁盎为太常,让他出使吴国,而七国联兵自然没有如此轻易退兵,吴王刘濞更自称东帝,显是冲着汉景帝的帝位而来,于是汉景帝不再心存幻想,命令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出动大军平定此场“七国之乱”。

周亚夫颇具名将之姿,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平定了这场涉及半个国家的叛乱了,于是周亚夫之名及细柳营之事也传唱天下,名声直达后世,民间有些地方甚至为其立庙祭拜(笔者家乡身处岭南,就有一座周将军庙,笔者年少时候第一次听闻,还以为在南方出名的将军肯定是周瑜,谁知道细细打听,竟然是周亚夫将军,真是囧囧有神了),七个诸侯王全部被杀,六个封国被废除,只有楚国这个封国得以保留。

汉景帝与众诸侯王还是同宗同源之血亲,也上演了这么一场相互厮杀的大戏,孙权与这些世家大族无亲无故,若非对付他们等于间接自杀,想必早就对这些世家大族动手了。

只要孙权带着心腹人马去到海外之地,就再无顾虑,大可放开手脚大干特干,毕竟海外之地,现在要么是无人之地,就算是有人,也不是同种的炎黄子孙。

而炎黄子孙自三皇五帝以来,一向有一个避而不谈的传统,那就是只要不是自己同种的人,就算杀伐再多,也忽略不计,书面上是不会写上半个字的,看看炎黄子孙起源自黄河两岸,但是随后的版图不断扩大,那么这些土地难道是别人白白拱手相送的吗?

但是浩如烟海的诸多史书中,可有半条记录,记载了这些土地上原先居住的人去哪了,他们可曾建立国家,可有文化,一概全无,仿佛真的是自古以来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