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八十七章 性恶论

第四百八十七章 性恶论

等赵云诵读并讲解完《孙子兵法》这段话之后,赵云就也退回屏风后面,将这五十名学生交由老师教授《三字经》了。

我和刘禅陛下等数人在屏风后面安坐,听着前面这么多学生齐声诵读《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到“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这一段。

一众同音齐声朗读,令我有了后世看一些影视剧集里面私塾场面的感觉,真的是有种“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时空错乱感,闭上眼细细再听这读书声,真的有种以为回到后世的感觉啊。

读完这段《三字经》里面的话后,老师就开始讲解了,单是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就说了不少时间。

因为这句话如果按照后世的解释,就不免会陷入“性恶论”和“性善论”的学术辩论里面,无益于教学。

虽然“性善论”的代表人物孟子孟轲,被世人尊为“亚圣”,是儒家里面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人物,其学说自是显学。

但是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荀况,也不是简单的人物,其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国兰陵令,为政为学都是出类拔萃的,已被后世之人尊称为“后圣”,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

而且其家族在汉朝也是根深蒂固、枝繁叶盛,荀子的十一世孙名叫荀淑,是东汉皇朝汉和帝至汉桓帝时期人物,以品行高洁,博学多识著名于世,被当时的人称为“神君”,可见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

荀淑育有八个儿子,个个成才,被世人称为“荀氏八龙”,其中又以荀爽才名最著,著书立说不少,号为“硕儒”,世人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美誉。

而到了荀爽的下一辈,也出了一个厉害的人物,那就是“王佐之才”荀彧了,荀彧与其侄子荀攸一起为曹操效力,一为政一为谋,可谓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使得荀氏一族,在曹魏的地位是举足轻重。

荀子学说与孟子学说虽然互有相悖之处,但是都是儒家里面的重要学说,荀子的“性恶论”,说人的本性乃是兽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这与后世科学家说的人类是高级动物可谓是不谋而合。

荀子说人的本性趋于野兽,并不是要否定人,而是说人的不足,所以才要重视后天的教化学习,这也是儒家的神圣使命。

荀子说“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成人后表现出的贤愚不肖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造成的,也就是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荀子提出只要“生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人人都可以经过学习和教育成为君子。

荀子的“性恶论”最终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而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荀子的这些观点,已经与后世的一些教育理念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思想颇有共通之处,而荀子可是生活在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的人,比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1265年-1321年)可是早了差不多一千五百年,真的是先进得要命了。

而荀子除了提出著名的“性恶论”,其实他还有一套独特的天人观理论,阐述了他对于天道、人道、天命、自然等的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