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国士无双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国士无双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3:35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国士无双

作为一个两千年后穿越而来的灵魂,林朝至今很大程度的保留着后世的价值观。

倒不是说林朝看不起古人,只是这个时代放目望去,尽是英雄史观的赞歌。世人崇尚德行,敬重能力,追求舍生取义的大义,尊崇视死如归的精神。

如此这般唯心,固然诞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却也让林朝这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无法完全认同。

品性是立身之本,手段则是立命之法。

凡事不俯查致知,而单凭本心行事,纵然能不忘初心,结果也难以预料好坏。

因此林朝认为,道德要讲,方法要找,未来要谋,往来要算。如此,人方才能不迷茫,不动摇,不迟疑,不生畏,最终结果即便不如预期,也不至于后悔。

这才是真正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林朝信奉此道,并且一直以来也是如此行事,这才有了徐州集团内部流传的一句话。

生性谨慎林子初,卑鄙无耻谋人术!

当然,对于这些污蔑,林朝早就习惯了,甚至不需要细想他都知道是谁散播出来的。除了喜欢凭空污人清白的田某人与郭某人,还会有谁?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时代唯心的英雄史观,也着实催生了一批色彩鲜明的狠人。这些人若以常人的眼光来看,身上的某些特质压根不可能称之为人。

在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下,你很难理解刘备一生屡战屡败数十次,妻离子散,穷途末路,虽年过半百却依旧壮志不改,最终成就功业!

要知道在这个人过五十,而不称夭的时代,年过半百意味着随时可能会患病而死!

人生一直努力的最坏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而已!

这般坚韧的品质,放眼数千年历史,也极少有人能做到。

又如关羽这般熟读春秋,倾慕大义的真正强者。

在原本历史上,关羽斩颜良,攻襄樊,水淹七军,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欺强而不凌弱,是其勇!

一生追随刘备,哪怕短暂屈身于曹操手下,可一听说旧主的消息后,立刻挂印封金而去,是其义!

而真正少有人提及的,也是在关羽那滔天的威势下,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颗仁心。

纵观关羽一生征伐,无论克敌制胜,还是仓促败退,都保持了他那一观不伤无辜的作风。整个襄樊之战其间,相比于曹仁征发徭役,屠戮宛城的行为,关羽从始至终都是以堂堂正正的姿态进攻,以兵道取胜。

哪怕是水淹七军后,面对如此多的俘虏,关羽宁愿损伤实力分兵押送,也没有滥杀无辜,足可称之为仁!

所以,林朝虽不认同,却很喜欢这个崇尚英雄史观的时代,因为这些人性格分明,甚至执拗得有些可爱。

只可惜就算是这些人,也没能拯救这个乱世。

汉孝桓帝时,整个东汉人口足有六千五百万之巨,而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三国归晋时,据官方统计,只剩了一千六百万人。

这其中固然有世家门阀大量隐匿人口的原因,可就算把他们隐匿的人口加一起,也绝不会超过三千万人。

也就是说,汉末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动乱,足足让华夏大地损失了至少三千五百万人!

若细分这些人口损失的原因,恐怕是三分死于兵灾,三分死于天灾,而剩下的四分,则是全部死于疫病!

没错,就是瘟疫!

这个时代的瘟疫又称之为伤寒,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快速传播特性。一旦一人得了瘟疫,往往一夜之间就能传遍整个家族,继而传遍整条村子。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有记载的瘟疫一共爆发过十一次,造成的死亡人数足有两百万之巨!

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史书记载的只是大瘟疫,或者说集中大规模爆发的瘟疫。而那些一夜直接便死绝了整个村子的情况多不胜数,甚至每年每月都有发生。

可无论是大瘟疫还是小瘟疫,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消失。

林朝之所以想建立一条完整的医疗体系,正是为了防止瘟疫快速蔓延。哪怕以现在的医疗技术与条件不能根治瘟疫,但只要阻止其蔓延,便能活人无数。

而张仲景其人,就是林朝建立起医疗体系不可缺少的一根擎天之柱!

若论及医术高明程度,张仲景与华佗谁高谁低尚未可知。但论及仁心仁术,张仲景显然比华佗要强上一些。

纵观张仲景一生,都在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哪怕他后来身为长沙太守,在处理政事之余,居然把衙署后堂对外开放,甚至免费为平民百姓治病,把公堂当成了医馆。

而这,也正是坐堂二字的由来!

如此仁心仁德,足可称之为国士无双!

医圣之名,当之无愧!

眼下联军讨董已经结束,如果不出意料,将来数年甚至是十年内,林朝都不会在踏足南阳之地,索性趁着这个机会将张仲景掳……招揽走,免得以后没有机会。

可林朝这番建立医疗体系的想法,实在太过超前,自然不能对旁人言说。所以郭嘉开口询问,他也只是说去找张机宣读天子诏书。

在郭嘉的眼中,林朝这番话纯粹是推托之词!

什么天子诏命!

所谓的天子诏书,还不是你林子初自己拟的。

这位涅阳县丞张机,能升迁成为即丘县令,也绝对是你林子初的手段。

这点郭嘉都不需要猜测,单从即丘县的位置就能判断出来。即丘县位于徐州东海郡境内,郯县东北数十里处。

郯县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徐州治所,现在刘备集团的大本营。

林子初把张机安排到即丘当县令,其目的不言而喻!

一念及此,郭嘉冷笑一声。

某倒要看看这个张机有何本事,居然值得林子初放着雒阳城中的数十万联军不管,而亲自赶往南阳!

旁边贾诩亦是捻着胡须笑道:“子初谋人之术,世无双也。如今却为一县丞施展,倒是稀奇……”

贾诩本是老银币,但最近有向老阴阳人转化的趋势。这句话看似平和,但细细品味,不禁质疑了张机,连林朝也一并挖苦了。

只有沮授颇为实在,开口笑着问道:“子初,这张仲景有何稀奇之处?居然值得你亲自前往?”

对此,林朝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并不回答。

对比你们三个五行缺德的家伙,人家张仲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走吧,此次南阳之行路远途要,咱们可得快些赶路。若是迟了,那些关东诸侯指不定会在雒阳闹出何种变故。”

林朝笑道,随后双腿一夹马腹,往前驰骋而去。

太史慈见状,赶紧也追了上去。

后面,贾诩三人相视一笑,也跟了上去。

只有杨修落在最后面,一路充当瑟瑟发抖的小透明。

说实话,直到现在他也不明白林朝强留自己在他身边的目的。

……

在南阳郡,黄氏是大姓。

黄氏先祖出自燕山之南,后陆续迁至荆州之地。时至汉末,已然成为了荆州境内一股庞大的势力,甚至在南阳,江夏,江陵等地有八大黄氏郡望。

之所以称之为郡望,就是已经达到了士族的门槛,但是距离名冠天下的世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但大姓不代表是大族,因为黄氏从燕山以南迁徙至荆州南部,整个过程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高达数百年之久!

自春秋以来,黄氏祖先建立的黄国为楚国所灭后,大批的黄姓族人搬迁到楚国腹地,最后又历经了数百年的变迁,才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简而言之,荆州这块地方姓黄的人很多,出的黄姓名人也很多。诸如高爽开列的沔阳名士黄承彦,东吴纵火天团首席大长老黄盖,孙坚终结者黄祖,还有白地将军杀手黄忠……

他们虽然都姓黄,但是要论起关系,那可真是八百年前是一家……

作为荆州诸多黄姓中的一员,且出身黔首的黄忠,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

这个年纪按照这个时代来说,已经很大了,甚至可以称之为老者了。毕竟林朝家中的总管,曾侍候过两代家主的福叔,今年也不过四十五六岁的样子,就已经动辄自称老朽。

虽出身寒门,但平氏黄氏也称得上是县中的豪强,黄忠作为这一代黄氏家主自然生活无忧,而他为人仗义,且勇武过人,因此在县中也颇有威望。

按理说值此乱世之际,黄忠若胸有大志,自该投身军旅,成就一番功业。就算胸无大志,家中的钱财、人脉,在加上他个人的勇武,在乱世中安身立命也不成问题。

所以,黄忠的生活应该很滋润。

可事实是,黄忠这几年过得并不快乐,甚至整日茶饭不思。

原因很简单,因为家中独子黄叙自幼身体不好,甚至有好几次都差点早夭病亡,吓得黄忠整日心惊肉跳,生怕黄氏这根幼苗一个不留神就没了。

平氏黄氏的境遇,跟安喜林氏很是相似。都是县中豪强,却又都是大猫小猫两三只。

林朝好歹还有一个弟弟,但黄忠本就是家中独子,而他儿子黄叙又是他的独子,所以他黄氏一门是名副其实的三代单传。

就算是这根自幼多病的独苗,也是黄忠老来得子。黄忠今年四十二岁,可儿子黄叙才不过十一岁。在这个时代,三十一岁才生下第一个儿子,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老来得子。

毕竟像钟繇那种七十四岁生子的情况,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也找不出几个。

嗯,所以有一种说法,其实钟会是隔壁老王学**的结果……

说回黄忠,眼见他的独子自幼多病,便有人劝他多纳几房侍妾,唯恐黄叙天不永年,致使黄氏无后。

简单来说,就是大号随时都有被封断线的风险,所以多练几个小号准备着。

对此,黄忠表示同意,并且迅速行动了起来。

毕竟自己老而弥坚,莫说卧榻之上那点事,就算是迎男而上也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于是,这几年之间黄忠一口气纳了四五房侍妾,天天努力为黄氏开枝散叶,传承香火。

可结果却不是很美好……

他黄汉升累得头发都白了,却始终没能剩下一儿半女。

黄忠明白,可能自己是真的老了……

于是,独子黄叙便成了他最后的希望。

若黄叙不幸夭折,那他黄氏可真就要绝后了!

黄忠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但又无丝毫办法。毕竟病这种东西,又不像来犯之敌,他黄忠能一刀斩之。

而且就在前几日,黄叙的病又一次发作了,而且很厉害,差一点就撒手人寰。

这可把黄忠给吓坏了,当即什么都顾不得了,赶紧弄了辆马车,亲自带着儿子赶往涅阳,找张机治病。

张机此时身为涅阳县丞,平日里政事不多,又看不惯官场上那些蝇营狗苟的手段,因此平日里以钻研医书为乐。

若非族里给他举了个孝廉,父亲又强行要求他出仕,他才不做这个县丞。

是以,每当他闲来无事时,便打开府门,免费为人治病。

来者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贩夫走卒,张机皆一视同仁,悉心治理,照料有加。

此举固然是善举,也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称赞,但县中官吏却看不下去。认为他这是在邀买人心,甚至有人认为他整日与黔首厮混在一起,有**份。

对于这些人明里暗里的指责,张机的回应很简单。

你有本事说闲话,你有本事生病别找我啊!

张机固然仁心仁术,却不是那种迂腐之辈,也非妇人之仁。当然,这个武德充沛到溢出的时代,也根本没有妇人之仁存活的余地。

于是,再也没人敢说闲话了。

在这个动辄瘟疫爆发的年代,得罪谁也别得罪一个医书精湛的医者,不然就等于跟自己的性命过不去。

林朝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五日后赶到了涅阳县,找到了一家驿站投宿。

一番打听,林朝得知过两日后便是张机坐堂的日子,于是打算休息两天,再去拜访这位传说中的医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