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39章 方兴 ? 伍(上)

大周中兴 卷1-39章 方兴 ? 伍(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39章 方兴 ? 伍(上)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虢公长父撂挑子后,中军大帐内静如死灰。

方兴紧张地能听到心跳。不曾想,自己竟成了太傅撤军的导火索之一。尽管这很荒谬。

先父方武曾说起过虢公长父的“光辉”前科——二十年前,淮夷犯洛邑,太傅作为守将私自遁逃,枉顾数千王师将士性命;十四年前,国人暴动也是因他守城时的临阵脱逃,而一发不可收拾……今天是第三次。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良久,召公虎一声长叹:“社稷不幸也!”

方兴低眉环视帐中众公卿,程伯休父、皇父、显父皆沉默不语。

对野人少年而言,这两日过得如梦如幻——他一睹周王师军队,进过两位主帅军营,领略大周公卿风采。了解了人生一大愿,但心中落差却也不小。

就说今日这场高规格的前敌会议,周王师帅佐悉数参加,三公九卿大半列席。可方兴看来,无非是勾心斗角和互相推诿,恍惚间,与参加一场赵家村长老的无聊例会毫无二致。

至于召公虎,恰如传言般礼贤下士,“大周至仁”名副其实,与他相处亦如沐春风。可他贵为太保,那举手投足间的威严,还是让方兴不敢亲易接近。

“凡人皆有心魔!”他想起老胡公的名言。召公虎出征后始终忧心忡忡,他究竟受何心魔困扰,方兴无从得知。

就在帐内众人六神无主之际,帐外来报:“虢公、虞公已率本**队远去。”

召公虎方才回过神来,对程伯休父道:“大司马深谙军旅之事,烦请重新点兵、整编王师,如何?”

程伯休父闻言,当即施了个军礼:“老将自当效命!”

言罢,他左手捧印,右手持剑,雄赳赳气昂昂出了大帐,直奔校场而去。方兴也紧随召公虎之后,同少师显父、少保皇父出了大帐。

这两日,方兴见识不少大周公卿。虢公长父阴鸷暴戾、虞公余臣心宽体胖、虢季子白毫无心机、显父皇父小心谨慎——他们除了出身高贵外,倒和普通人无异,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憎情仇。

至于程伯休父,他有时莽撞,又有时谨小慎微。其年过六旬,须发皆白,精神矍铄。至少,他看起来可比虢公长父顺眼多了。

校场上,三通鼓罢,剩余周王师将士都应召而来,依行伍分列。

方兴吃惊不小。这人数稀稀拉拉,少得可怜——除了召公虎的几千中军大多还在外,前锋军已所剩无几。

召公虎震怒,问程伯休父道:“前锋军出征之时尚有万余众,如今怎只剩不到三成?”

程伯休父窘迫不安:“确是只有这些。”

“什么?虢公和虞公不过只是调走本国兵马而已……”召公虎不甘心。

“然也。”程伯休父拼命擦拭头上豆大的汗珠。

“也就是说,前锋军中,几乎都是虢、虞二公的私兵?”

“然也。”今日这窘迫场面,倒是比大敌当前更让这老将感到局促。

“少师,周王师按多少兵员补给粮饷?”召公虎转头质问少师显父。

显父顿足捶胸:“太傅他……向来报的满编。”

“这个蛀虫!竟然吃大周王师空饷!”别看太保平素儒雅稳重,发起怒来也是雷霆万钧。

“不仅吃空饷,虢、虞二公还用本国兵马冒名顶缺,等于朝廷花钱替他们养私兵。”显父补充道。

“岂有此理!”召公虎三尸神暴跳。

“怪不得太傅死活不肯出战,原来是怕折损了自家兵马。”少保皇父愤愤不平。

一味发怒也于事无补,召公虎长叹一气,哀戚道:“大周王师最后的家底,都在这了?”

“然也……”程伯休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想当年,大周坐拥西六师、东八师、殷八师,合计五万余众,”召公虎牙关紧咬,“如今只剩一万残兵,如此,大周何时能中兴?”

方兴心疼地看着老太保的身影。他似乎历来只关心政事,对军务却不甚了解,故而被虢公长父做了如此手脚二不知,陷入如今窘境。

“今日便是周王师同各诸侯**队会师的期限,诸侯们若见我等这般兵微将寡,会怎么看待周王师、看待朝廷?大周颜面何在?”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是他们的答案。

程伯休父道:“太保,事已至此,又该如何是好?”

“点兵!无论如何,赵邑一定要救!”

见召公虎表情坚毅,方兴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下,他生怕太保如太傅虢公般知难而退。

“遵命!”程伯休父施了一礼,便下令各军司马清点人数。

不多时,各军都报上人数——前锋军只剩程伯休父所部一师还算齐整,连同中军召公虎所率军队,加总后正好一万人。

“大司马,可知大周王师为何减员如此严重?”召公虎似被一阵春寒侵袭。

程伯休父犹豫再三,终是禀道:“周王师兵源皆来自国人志愿加入,平素为士农工商,战斗时动员组成军队。可国人暴动之后,参军者少之又少,国人不再以为国作战为荣。”

“大周王道中衰,一至于斯,”召公虎点头表示理解,“太傅虢公留下好大窟窿,若是被四夷得知大周王师羸弱至此,怕是再无宁日!”

“是,是。”程伯休父唯唯诺诺。

“大司马,重编这一万士卒,需耗时多久?”召公虎似乎并没有要责备程伯休父。

“一个时辰足矣!”

“那便有劳老帅。”

程伯休父正色道:“为列祖列宗、为天子社稷,在所不辞!”

这位大司马倒是雷厉风行,他捧出帅印,举起令旗,在校场点将台上召集各军司马。不一会,就重新整编部署了四个师:

第一师、第二师大多由老兵组成,编为主力战斗序列,由大司马程伯休父率领,少师显父为副手;第三师、第四师则是把剩余老弱伤兵同新兵整编,由召公虎率领,少保皇父为副手,主要负责后勤补给和辅助作战。

部署完毕,程伯休父邀请召公虎检阅部队,召公虎欣慰一笑:“大司马调度有方,不须孤多此一举,直接点兵罢!”

“唯!”

程伯休父转身,作起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将士们,十几年来,国祚不兴。戎狄犯边,犯下累累罪行,杨国、蒲国之血债,今天来偿;赵邑的围,今日来解!我大周天子之师,承祖先天帝护佑,必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王师所向,赤狄披靡!”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王师所向,赤狄披靡!”

军队士气被瞬间激发,人人振奋,摩拳擦掌,战意十足。

见周王师已然重整旗鼓,军心可用,方兴欢欣鼓舞。与老胡公约定的十日之约已过去两天一夜,眼下一切正朝恩人所料的方向发展。

周王师虽经虢公长父这一闹而实力减半,但好在军权已收归太保召公手上,主将程伯休父也是能征惯战之臣。只不知,这样临时重组的军队,能否突破赤狄重重封锁,最终得解彘林之围?

正当方兴低头沉思之时,一阵军鼓响起——那是周王师即将开拔的信号。

程伯休父对召公虎施过军礼,道:“禀太保,周王师万事皆备,只待太保下令北上!”

召公虎点了点头:“前方虽有各诸侯联军会师,但周王师必然是主力。便有劳大司马指挥作战,切不可让诸侯们看我军笑话!”

“愿效死命!”程伯休父大旗一挥,大军往北开拔。说起来,这位六旬老将还是首次以主将身份指挥周王师作战。

不到一个时辰,大军陆续渡过汾水,周王师到达会师地点,安营扎寨,以待各诸侯。

晌午,三个小国最先率军抵达——魏国、郇国、耿国国君亲自带兵出征。

此三国规模不大,其中郇国、魏国乃当年周文王姬昌两个庶子的伯爵封国,郇伯和魏伯各自率领不到二千名国兵出征。而耿国规模更小,其始封君主也是姬姓族人,同样受封伯爵,耿伯此次仅率一千兵马出征。

这三个姬姓诸侯军队合计五千人众。虽规模上接近周王师之半,但召公虎和程伯休父心里清楚,这支杂牌军为周王师撑场面还则罢了,真要让他们冲锋陷阵,恐怕顶不住赤狄精锐士兵一轮冲锋。

郇伯、魏伯、耿伯同召公虎、程伯休父行礼毕,程伯休父将三**队编入后军。

安排妥当后,大军便折向往东,又经一个时辰行军,接近黄昏时,终于同晋国、韩**队顺利汇合。

相比郇、魏、耿三国,晋国、韩国都是侯爵国,且皆是周武王嫡子的封国,出兵的数量和质量也更胜一筹。

韩**队由韩侯的上卿统领,韩侯年老体衰,太子韩奕代为守国,便委派上卿率一师以代驱驰。

晋**队的领军将领倒是方兴老熟人——晋世子籍。由于晋国本身也受赤狄威胁,需要留下大部分兵马自守,所以此次出战人数亦不多,同样仅二千余人左右。

晋世子籍下车叩见召公虎,道:“太保,末将奉君父之命,率师同周王师会师。”

召公虎回礼,问道:“不知晋国防务如何?赤狄是否围城?”

晋世子籍道:“据快马来报,赤狄目前正围困我晋国之附庸赵邑,如今战事紧急、城墙已危在旦夕。一旦赵邑被破,那我晋国便无险可守,成为赤狄下一目标。因此,君父亲自镇守晋国都城,不敢有丝毫怠慢。”

召公虎点头道:“晋国防务如此严峻,还派世子前来助阵,晋侯对周王室之忠心可见一斑!”

晋世子籍连连称谢,于是同韩国的上卿一道,被程伯休父编入周王师两翼,以防备赤狄大军从侧面偷袭。

这么一来,加上各诸侯国的军队,周王师能动员的军队达近两万人,声威大震。当夜便在原地安营扎寨,准备前往赵邑解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