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0章 黄巢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0章 黄巢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0章 黄巢

即便是管队们,也有很多觉得王瑾严苛过甚了,总是这样压制着兄弟们,恐怕人心会散。经过一番争论,王瑾总算让步了一点——今后所有死刑都需要李自成复核,不能王瑾一个人做主。

尽管有一些人走了,但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闯营的。李自成和十二个管队与普通士兵穿一样的衣,吃一样的饭,只有伤病员和孩儿队能多吃些好东西。在发布命令的时候,李自成、刘宗敏、李过、王瑾等人的作风都十分严酷,但是在吃饭聊天的时候,他们就像兄长一样,不会像官军将领们那样拿士兵不当人看。乱世之中有这么一个能吃上饭的地方就不易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青涧本地的流民在闯军过境时也有很多来投奔,到离开青涧县境时,闯营的人数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五百人。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李过捡了一个叫李懋亨的孩子,这个小孩只有五岁,父亲是个童生,去年病死,母亲不久前也失踪了,他的表舅高守义投奔了闯营,就把他也带来了。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来,李过也是挺大年纪还没有老婆,于是决定收李懋亨为养子,但是这个“懋”字有点复杂,李过现在虽然才认了不到一百个字,但一直以认字自居,要是连儿子的名字都不会写,未免让人笑话。于是,李懋亨的名字就被改成了李来亨。

虽然还有好些王瑾熟悉的人没有出场,但是后来那个席卷半壁江山的闯军的雏形已经有了。让王瑾感到沉重的是,现在军队中有不少人能力很不错,不见得次于谢君友、张能、张礼、张成他们,可是这些人的名字大多在王瑾的记忆中检索不到。有的人王瑾是知道的,比如说白鸠鹤的远房亲戚白旺、在青涧刚带着十来个饥民入伙的郭君镇等等,而更多的人,王瑾在另一个时空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这些人入伙这么早,又有武艺胆识,却没能成为未来大顺军的高级将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来或者会战死沙场,或者会逃走、叛变,其中大部分人恐怕都没能活到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在中原崛起的时候。

即便是这些王瑾熟悉的人,难道结局就会好吗?

张成会在太行山死于左良玉之手,谢君友死在和孙传庭的战斗中,马世耀被多铎杀害,张洪被南明军队袭击战死,郭君镇在陕西抗清时中流矢身亡……他们在史册之上留下的,也仅仅是一个名字和几句话的记述而已。

王瑾本来已经很习惯这种事了,但是见到李来亨还是引发了他的感慨。谁能想到这个瘦得实在过分,乍一看像地精一样的小孩,便是明朝的最后一位征虏大将军。征虏大将军是明代武将的最高官职,徐达、蓝玉都曾经担任此职,统兵扫北,但到了李来亨担任这个职务的时候,日暮西山的大明朝只剩下西南一隅,李来亨的“征虏”也仅限于在夔东山区中尽忠死节。

算了,不提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顺着青涧河进入延川县境内之后,战斗的痕迹多了起来。王瑾抓了几个本地百姓询问,得知不久前这里有大队流寇过境,不过现在流寇的主力已经去了南边的延长县,延川境内只剩下小股人马活动。这些流寇似乎是有统一指挥,但是又各行其是。他们的军纪参差不齐,有的吃了饭便走,并不扰民,有的打了土豪还开仓放粮,有的则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有一个百姓说,前不久一个叫“黄巢”的大王打破了塬北村,把抓住的乡勇全都关进一间房里放火烧死,为首的董老爷被用长钉钉在大树上,挣扎了一天才死,全村一半的人都被杀被抓了。

王瑾估计,这个黄巢便是张存孟麾下四队的部将武大定。武大定这个人是明末众多以反复无常著称的将领之一,做过农民军,做过明军,做过清军,一生有八次叛变经历,比有“活吕布”之称的王辅臣还多一次。先是在李自成失利时跟着他的队长拓养坤一起投降了孙传庭,后来拓养坤想再造反,他便谋杀了拓养坤。孙传庭死后,他投降李自成,又在清军入关后降清。剃发令下达后,他起兵反清,兵败之后被杨展收留,却串通袁韬、李乾德杀害了杨展。再后来投奔孙可望,在孙可望造反时改投李定国,最终在云南沦陷时降清,用他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要不是三藩之乱的时候他已经病死了,说不定还要再多反叛几回。此人忘恩负义,残暴不仁,是个十足的小人,可是却又抗清抗了十几年,让人很是无语。前不久他才从青涧过境,青涧是他的老家,他没有祸害,一到了延川境内,就大开杀戒起来。

田见秀首先提出质疑,如果不沾泥麾下都是这路货色,那闯营还不如自己单干,跟着这种人能成什么气候。不过李自成还是认为,不沾泥麾下七队兵马,每一队下面又有若干股,良莠不齐是难免的,并不是每一支队伍都像武大定这样。比如说同属于四队的兴世王王光兴,也在几天前路过了青涧县,他就和闯军一样,只向士绅富户勒索钱粮,对穷苦百姓秋毫无犯,这说明张存孟部下还是有真正的英雄好汉的。他本人究竟如何,还是亲眼见见再说。

渡过了青涧河之后,闯军终于遇到了他们起事以来碰上的第一支其他农民军。巧的是,这支队伍的骨干也大多是米脂人,而且首领是李自成和刘宗敏的好朋友。此人名叫李友,原本是米脂一家大户的短工,与李自成、刘宗敏相识,当时他生活困难,李刘二人帮过他很多次,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东家虐待,便跑出来当了流寇。现如今,他已经是不沾泥麾下二队长点灯子赵胜的两个副手之一。这个赵胜也是青涧县人,原本是个穷秀才,借住在一家寺院里,每天熬夜点灯看书。没想到,县里的衙役奉上命所差抓捕流寇,不敢惹真的流寇,于是盯上了赵胜,说他每天晚上点灯是学“黄巢点灯”的故事,打算造反。赵胜听说官府要捉拿自己,一气之下真的造了反,而且以“点灯子”自号。

李友的队伍看起来还是很像样的。他占据了一个村落,村子里的老百姓都被赶到村外的关帝庙去住了,不过没有发生流血冲突,李友还赏了他们点银子。老营之中除了几个管队的老婆之外没有别的女人。营地的防御虽然不像王瑾部署的那么严密,但也知道派人站岗放哨。众人这才略微放心,和这样的队伍还是可以合作的。李友乍见老友,说不尽地欣喜,听说李自成是来投奔张存孟的,更是大喜,满口打包票,说可以向张存孟引荐李自成,凭李自成的实力,绝对能做一路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