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8章 香花岭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8章 香花岭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8章 香花岭

李定国跟着王瑾一起走了,刘文秀被王瑾派去麻城办事,至于艾能奇……上次派他去借书,结果他自己一个人灰头土脸地先回来了。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又死活不说,气得孙可望把他关禁闭了。

幸好张尽孝他们把任务完成得很圆满,贺贻孙对他的陕西口音充耳不闻,你自称是本地的读书人,他就当你是本地的读书人。

井冈山这边诸事繁杂,但是哪件事也急不得,这些水磨功夫的活计,王瑾都扔给孙可望了。这些年来,王瑾就始终没把孙可望往带兵打仗的方向培养,闯营中能打的人太多了,不差他这一个,而他的内政才能不发展就太可惜了。

假如按照正常历史轨迹,闯营众将大多在天下一统前后才养育子女,将来第一代元勋六十多岁的时候,生长于和平年代的第二代才二十多岁,而一点五代的养子、孩儿队员们四十多岁,年富力强,且经历过开国战争,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这些人既是同学,也是战友,而且还全是王瑾的学生。开国之后也不意味着完全天下太平,边疆还会有战事,到时候领兵的多半是他们。到那时,他们和皇帝的关系可就不那么好处了。

李自成活着的时候,千好万好,他是开基创业之主,一手创建闯军,战场上拼杀出来的皇位,他用不着担心任何一个臣子威胁他的地位。卢绾、陈豨之流与刘邦作对,有一丝一毫胜利的可能吗?就算是王瑾想反李自成,黄色俊、刘文炳这些人难道会跟着他走?

但李自成的后代就不同了,没有战争带来的天然威望,就得动很多其他心思,去玩那些平衡、牵制的无聊手段。王瑾、刘宗敏、田见秀这一代人,到时候老的老死的死,也不用去管了,而孩儿队出身的这些人既是皇权的依仗,也是皇权的威胁。没有他们,军队就没有战斗力,打不赢战争的人还当什么皇帝。可是这些既会打仗又有文化的开国勋臣如果太过强势,那就又成了培养赵匡胤的土壤了。

尤其是王瑾这四个儿子,王瑾自信同龄人中不太可能有谁强似他们,就算偶然能蹦出一个可以与他们比肩的,难道还能一口气出现四个吗?正因为如此,二十年后,随着第一代开国元勋老去,他们四个人就会显得过分地重要。

目前闯营的基业还馕字都没一撇,王瑾想这些也是着实犯不着。不过预先谋划一下,总比到时候抓瞎强。最好是李自成活到八十多岁,把李来亨都耗成老头子,那王瑾想这些就纯属杞人忧天了。

艾能奇本来就是个偏科严重的人,也就罢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三人都是全能型的,但是跟着王瑾这些年,也变得有些偏科了。按照光荣的属性来说,孙可望是政治,李定国是统率,刘文秀是智略,艾能奇是勇武。其他方面他们四个不是不会,甚至也比一般人强得多,但是和自己擅长的那一方面相比,就要差不少了。

尤其是孙可望,王瑾对他的期望是做一个“懂军事的文官”,而不是“能治国的武将”。虽然这样说挺不应该的,但是王瑾对于孙可望始终比其他三个儿子多一丝戒备。他的品行并不差,但是以心胸而论,他也确实不及三个弟弟宽厚。孙可望倒是丝毫未觉,做大哥的往往被父亲要求得更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既是内政长才,王瑾总安排他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任何人觉得有问题。

要是这些未雨绸缪都用不着,当然最好。要是真用得着……只怕也没什么用。

王瑾此时,正在湖南临武县县城以北四十里处的香花岭锡矿。此地离井冈山有七百里路程,已经靠近广东。

香花岭矿区历史悠久,早在五代十国之时,就有人在这里采铜,万历年间,此地的锡矿大兴,聚集了大量的矿主和矿工。

无论是制作锡器还是青铜器,都需要大量的锡,锡矿采掘业是相当挣钱的买卖。但挣钱的是矿主和官吏,不是矿工。大明的矿工虽然还不至于像波托西银矿的奴工那样悲惨,但也就是当牛做马和牛马不如的差别。矿主总想让工人的待遇维持在正好死不了的水平,所以保不齐什么时候就玩砸了。前代的铲平王运动首领叶宗留、邓茂七的队伍中便有大量矿工。万历年间,湘南的矿工也暴动过。

本来矿工生活就艰难,万历皇爷又派了太监来征矿税。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指望太监像绿林好汉一样“打富不打穷”,那不是白日做梦吗。就算太监祸害了一部分乡绅富户,他们又没像闯军这样破门抄家,乡绅、矿主事后会从谁身上弥补损失,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如今全国整体消费能力正在减弱,三十年战争和日本锁国又造成出口规模的萎缩,锡矿的利润下降,但是矿主、股东的收益不能下降。于是,矿工们的日子也就越过越惨。

最近几天,王瑾和李定国带着兄弟们在香花岭周围踏勘了一下情况。地形倒无所谓,主要是此地的民生物价、矿工生活状况、官员廉洁程度、主要士绅有谁、近年粮食产量、商业发展程度、吃盐是否困难这些问题。

总体来看,本地的官员就和大明其他地方的一样清廉,士绅就和大明其他地方的一样仁慈,老百姓的日子就和大明其他地方的一样美好。

“辛苦诸位兄弟,又要在这儿做矿工了。”在一座破败的雨神庙内,王瑾拿出好不容易才搞来的酒,给要留在这里的十个兄弟每人倒了一碗。为首的小管队名叫胡兴民:“这个好办,挖矿原是我们的老本行,只是有一件难事:遇上不平事,管是不管?”

王瑾说:“除救人性命的大事外,别的都莫管。”胡兴民说:“那便好,虽不爽利,却也不算窝囊。”王瑾说:“兄弟们在这矿上,最要紧的事便是交朋友。钱不可吝啬,但也不可给多了露白,让人怀疑你们的身份。”

胡兴民知道,王瑾此次派出潜伏的不仅自己这一队,还有李庆棠去了蓝山县,邵章去了湘乡县的天王寺,张有声去了武冈州,领受的任务都是一样的——多听多看,广交朋友。几个带队的管队心里有数,王总制恐怕是要在湘南一带干一票大的了。

王瑾说:“这一次安排兄弟们在这里做工,时间可能会有些久,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到时候定会派人来与各位联络,下达新任务。”胡兴民拱手道:“总制放心,我们死都不怕,还怕做工吗。只要对闯营大事有利,没得说,一定办好!”

众人饮了酒,胡兴民带着兄弟们离去了,只剩下黄士欣率领的最后一队和李定国率领的王瑾的卫兵们,黄士欣说:“总制,我们也该出发了吧?”王瑾说:“你们这一队是最难的了,想好了吗?现在换人还来得及。”黄士欣笑道:“瑶人又不是青面獠牙的妖怪,有什么不敢去的。你就放心吧,我的事办得绝不会比老胡、老李他们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