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本宫不怕被骂

太子别动 第一百五十二章 本宫不怕被骂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一百五十二章 本宫不怕被骂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詹事府官员负责教导太子学识、为人处世之道,对太子的影响最为直接。

弘治帝倚重的重臣很多曾是詹事府官员,三位内阁都做过弘治帝的侍读官。因此,弘治帝为朱厚照挑选詹事府官员时尤为精心。弘治帝晕倒苏醒后宫里传出过消息,弘治帝有意增选内阁成员。大家分析,最有可能从詹事府官员中挑选。

一朝天子一朝臣。把教导太子的侍读官选入内阁,万一发生意外,太子可顺利掌控内阁,从而掌控百官。

程敏政即是弘治帝的侍读官,又是新上任的詹事府詹事,成了最大的热门人选。

明朝的会试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主考官定有两人,基本上从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之类的官员中选择。虽然主考官的人选是朝廷机密,一般只有皇帝本人知道,在会考前几天揭晓。但会试前,已经有很多人猜到程敏政会是其中之一。原因如上。

主考官自动成为今科进士的座师,相当于皇帝把政治资源送到主考官手里。另一名人选李东阳也就不难猜了。无论是弘治帝还是太子,都对李东阳赞誉有加。

程敏政见徐径、唐寅,并收下徐径给的润笔费给其长辈写墓志铭的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会成为主考官。

但,局已经布下了。

朱厚照一脸无奈:“李阁老已经入选内阁,所以程詹事必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王鏊、梁储对朱厚照给出的分析结果表示拜服。到了朱厚照练习九节鞭的时辰,两人悻悻然离去。

朱厚照摇头失笑。

侍读官们总教导他:合格的帝皇,不能以个人喜好做事。

他是好学生,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所以哪怕喜欢程敏政的为人,也不能让他入阁。至于原因……

古人含蓄,文章像《易经》一样,光看表面是读不懂内在思想。程敏政讲课时会旁征博引,揭开层层面纱,让朱厚照看清圣贤之言内里真正要表达的深意。程敏政教他的不是学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今日《礼记·祭义》中有一句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也就是说,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朱厚照发散思维,想到了两个月亮世界打工人的求职手册。其中有一条很有意思。

如果想要追求事业发展,找一有潜力的新公司奋斗。等公司做大做强,作为公司元老回报惊人。比如大米、某宝、某鹅之类的。如果想要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找一家老牌大型企业。企业经营得越久越大,弱化公司创始人,引进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成熟,企业发展越稳定。

太祖的大明是前者,现在的大明是后者。

皇帝爹晕倒的几日内,朝政行之有效。这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大明内部已经产生了稳定的管理体系,内阁充当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皇帝存在的作用其实和印章也差不多。甚至皇帝越有个性,给大明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

一心想要权利集于皇帝一身的太祖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从棺材里爬出来吧?

不用想,皇帝爹百年之后一定会成为青史上交口称赞的好皇帝。

而他,绝对不受欢迎!

大明施行的明明就是早已被两个月亮世界淘汰了的封建制度,为什么有些地方如此之先进?

真让人蛋疼!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绝对的权利只会带来绝对的**。深受两个月亮世界教育影响的朱厚照,能接受皇权被有条件的限制。

现在的问题是,大明畸形的制度导致国家经济出现问题。民间的资本日益强大,一步步渗透入官场。正在朝官商勾结,走向官商一体。年前直隶饥荒被他横插一脚,即将实施的纳粮捐监流产。这就是信号!

前任户部尚书叶淇改纳粟中盐为纳银中盐,一下子给国库增加了百万两的税银。更可以说“功在当代,害在千秋”了。囚牛商行开始行商,在民间已经发现晋商、陕西商人、徽商、江右商帮等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程敏政是徽州府人。

徽州有理学大家朱熹,也有徽商。

朱厚照自鸣得意:皇帝爹并不是位合格的老师。他凭自个儿瞎琢磨,慢慢触及到真正的帝王心术。他真聪明!

“诶呦喂”,正练习九节鞭法的朱厚照一个失神,脸上挨了自己一鞭。

王钦小心翼翼地指正:“殿下,您还没练到如臂指使的地步,在练武时千万不可分心。”

“唔!”朱厚照捂着腮帮子哼了一声。

“殿下,臣有句话不知当讲还是不当讲。”王钦犹豫再三,防备地四下张望,压低声音小声道。

朱厚照翻翻白眼:“王师傅是武人,能不能别学文人‘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王钦很纠结:“可是,这也只是臣的私下猜测。”这里是皇宫,不是他一手遮天的应天卫。皇宫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比如弘治帝在午门处置了百名宫人。有宦官,也有照顾太康公主的宫女。短短一个时辰之内,皇宫的气氛陡然变了。

“猜对有奖,猜错了本宫就当没听过。”朱厚照收起九节鞭,围在腰间的玉带上。

王钦这下放心了。他道:“宫中有不少宦官精通兵法。比如侍奉过六帝的名将刘永诚,还有汪直、萧敬等。司礼监把犯事之人集中关在三座无人的宫殿内,似乎不太妥。”

朱厚照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王师傅也说萧敬精通兵法。萧敬不可能会忽视这一点。我们还是看戏吧。”

皇帝爹要名声,做事强调师出有名。没有证据也要创造证据。

朱厚照其实不太认同这一点。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哪怕有理有据,只要立场不同,肯定有人会说闲话。这事他当主播的时候……也做过。为了热度嘛!

就大明文人的嘴,以及爱著书的臭毛病,谁知道会在书里怎么夸大其词呢!

除非兴文字狱,不然肯定不会落下好话。

朱厚照才不怕别人骂他。越骂他,关注度越高,活得越久。

“小爷,不好了!出大事了!”黄献跌跌撞撞地跑来。

又是这句!

朱厚照无力地吐槽:“下次换个台词,行不?”

黄献自顾自说:“太祖的孝陵塌了!都说是您不孝,引发太祖不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