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建个新衙门

太子别动 第三百四十九章 建个新衙门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三百四十九章 建个新衙门

当大老板不容易啊!

朱厚照伸了个大大懒腰,把三份传奉官送到吏部的《官职调动申请表》扔在书案上。

传奉官人数在1500左右。除了300多人在弘仁殿表现优异外,其余人都是皇恩恩宠之人。光从先皇时期留下的就有600多位。他们虽然受恩宠,但身份普遍不高。真正的皇亲国戚、权贵子弟都荫封成锦衣卫或监生。

在朱厚照眼里,传奉官、荫封的锦衣卫和监生没什么区别。

“让东厂查查这三人。”朱厚照让刘瑾办事。

又道:“把秦纮的履历读给本王听。”

段聪翻开王鏊拿来履历档案:“小爷,似乎全是马尚书的字。”

能被朱厚照看重留在身边的,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段聪任司礼监文吏期书办期间看了很多书,知识渊博涉猎广泛,能陪朱厚照唠嗑。他还能认出朝堂、地方众多官员的笔迹。

“马老头不服老啊!”吏部有足够多的文吏能差遣。马文升亲力亲为,显然是非常想让秦纮出山。

“秦纮,宣德元年生人,字世缨,山东单县人。景泰二年进士,最初被授为御史……天顺初年人任雄县知县,王府奉御杜坚捕天鹅暴横,纮执杖其从者,坐下诏狱。百姓为其鸣冤……成化十三年巡抚山西,上疏揭发庆成王之子罪行,诬告下狱,三法司查核其无罪。内臣抄家,仅得破衣几件……后改任巡抚宣府,整顿边备素有成效。成化十七年,鞑靼……“

“别读了,接下来本王都知道。”

朱厚照对秦纮并不陌生。弘治七年,他年仅四岁,每日被太皇太后带在身边。秦纮弹劾太皇太后娘家侄女婿安远侯,安远侯进宫哭诉的时候他在现场。秦纮御史出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长期在边疆担任巡抚、总督,文武兼资。

唯一的缺点,年纪太大。

朝中的能臣年纪都偏大。但是他们历经天顺、成化朝的风风雨雨,都是国之栋梁。

老骥有老骥的好。青土城的年轻将领,经过彭清的调教,战场上指挥的有模有样。尤其是勋贵子弟,简直脱胎换骨。

但官位就那么多,年长者长期霸着,怎么能让年轻官员有锻炼的机会呢?

想要解决这种矛盾其实也不难,全看皇帝的个人喜好。有些皇帝喜欢任用老成持重之人,比如皇帝爹。有些皇帝就喜欢任用敢于冒险的年轻人,比如先皇。他嘛,只要是能人都行。

“不能浪费人才啊!”朱厚照毫无形象的躺在布艺沙发上嘟囔。

他不喜欢硬邦邦的木制家具。但他也没有把布艺沙发放在囚牛商行里卖。上等木材制成的家具能卖上高价,海外的好木材便宜,一进一出赚的差价能抵皇宫大半年的开销。

布艺家具摆在文华殿,官员有兴趣想要,他会很大方地送,反正不费几个银子。目前为止,仅有马文升一人开过口。

段聪低眉垂眼,他在太子身边听到的话,出了房门便会忘记。端本宫总管黄献养病,刘瑾上蹿下跳、不放过丝毫机会表现。他却没什么野心,只想满了六十辞官回家养花看书。他做梦也想不到太子会看中他,并留在身边。

太子又不爱留很多人在身边,能当太子近侍比进司礼监都难。段聪在宫里的地位一下子水涨船高,虽然身份上还是小小的书办,现在连掌印太监李荣都要高看他一眼。

“去问问午门那的官衙还有没有空的?”躺在沙发上的朱厚照突然道。

段聪有片刻的迷茫:“啊?”

朱厚照挥挥手打发人:“你去六部那逛一圈就知道了。”

“奴婢遵命。”向来只读读东西的段聪硬着头皮接下。

真是奇怪任务!段聪压根不知道太子的用意。老实本分的他只有认认真真办事。

段聪几乎和朱厚照寸步不离。拿着腰牌独自出午门的时候,引得不少人留意。太子让他逛一圈,他真的把皇城左右两侧的官衙都走了一遍。宗人府、吏部、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大理寺、都察院,连太医院和会同馆都去了。

皇城旁哪里会有空置不用的衙门!段聪扶额,只能用铅椠在速写纸上把各官衙的位置记下来,把能建新衙门的空地标出来。段聪字写得还成,画技就差了点。他看过弘仁殿交到太子手上的图样,横是横竖是竖、圆形规整,画的非常规整。

段聪又逛了一次,用脚丈量距离。改了几版,好容易把官衙地形图按照弘仁殿的规格画好。

书办的宦官服不起眼,段聪也面生的很。刚开始没有官员注意到他。见他在好几个衙门口东张西望,有官员警惕地问了段聪的身份。瞬间,段聪出现在各官衙外的消息传遍五府六部大小衙门。官员们看着段聪来来去去,手里记着什么,恨不能凑上前去偷看。

有官员想上前套近乎。段聪收起速写纸,不冷不热的用“三字经”回应。

段聪画完地形图径直回到文华殿。官员们开始四处串门,打听消息,纷纷猜测太子是不是派段聪来的原因。推测理由五花八门。

段聪奉上地形图:“小爷,没有空置的官衙。奴婢瞧了,会同馆周围还有空地新建一座。”

伏案书写的朱厚照收笔,吹干刚写好的奏疏,塞进衣袖里。

“走,去瞧瞧。”

出于安全考虑,朱厚照出宫前前后后至少跟着一百人。当一行人浩浩荡荡经过礼部时,吓得窜门的官员差点躲到桌底。

朱厚照在会同馆周围逛了一圈。会同馆是接待藩属使者的衙门。为彰显大明威仪,四周很空旷。会同馆右手边是太医院,左手边隔着一条河是詹事府,与翰林院南北遥遥相对。

“在会同馆和翰林院之间修一座官衙。规格样式照翰林院修,一定要有花园。”朱厚照指着段聪找的空地道。身边会有人把他的命令传下去,将会由负责修缮殿宇的内宫监负责。

朱厚照又加了一句:“安排在重修乾清宫、坤宁宫、端本宫之前。”

下边的人立刻重视,小跑着回宫通知内宫监。

“去吏部。”

朱厚照又在吏部和马文升关门谈了大半个时辰才回宫。

据吏部官员描述,朱厚照走后马文升又笑又哭,还唱起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