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们成了大明人?

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们成了大明人?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此话放在关外很适合。

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五卫设立在贺兰山西麓沿黄河一带。而平虏城在长城之外。那里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沟渠纵横,地势一马平川,并不适宜守城。平虏城虽是永乐时期明人修建,但毕竟在关外,在那里开荒种田的大明百姓不多,回回和蒙古人占多数。

明廷的官员不会跑到平虏城收税,除了一年难得几次遭受鞑靼铁骑的掠劫,在平虏城的生活还算不错。自打威宁伯王越在贺兰山伏击达延汗、致满都海夫人死亡后,这里的人三年多没看到鞑靼人。

平虏城土地肥沃,可耕种可放牧,当地人不缺粮食。不过油、盐、茶、布匹等生活物品还需要从关内获取。山脉另一边的青土城筑成后,有不少的行商会深入草原贸易,他们偶尔会绕过贺兰山来平虏城。

时间一长,有不少关内的商人跑来平虏城定居开店。客栈、茶楼、杂货铺、布庄、粮铺等关内县城有的,都能在平虏城买到。当地人甚至还能在杂货铺正大光明买到盐,盐的价格比关内低上三成!谁让杂货铺掌柜拿不出明廷卖盐的许可证呢!

平虏城安逸的生活招来大量的关内百姓跑来开荒种田。陕西的旱了几年,在关内种田收成低还要交税,哪有在关外的日子快活。

一晃神之下,汉人的人口加起来超过的回回和蒙古人。平虏城外能看到的荒地都被汉人种满水稻,湖泊里养满了鱼。平虏城的人口也达到了一万,城里都快住不下了。以前只要10两就能买下的院子,现在涨到了40两!听说京师的院子也只要50两而已!

“俺去过关内,见到他们的县城外修了附郭县。我们如果也修个附郭县,把地卖给行商们,马上就能发财啊!”

“你想的倒好!谁来建?明廷花银子修我们不得交税?况且……你我又不是汉人,入不了籍,连鱼鳞册都办不下来。”

“学学买买提吧,把自家两个院子卖给行商,到青土城买了房、租了地还入了籍。”

“我们的土房子能和人家的青砖瓦房比?卖也没人要啊。”

“……”

不知什么时候起,当地茶楼卖起了烟丝。买烟丝送烟斗。花十文钱,能在茶楼抽一天的烟、喝一天茶唠嗑,还有茶点垫肚。茶楼里还有冷气,在炎日的夏季是个好去处。偶尔还提供冰镇绿豆汤等冰饮。如果没钱,花个两文钱也能待上一个时辰!

卖掉一斤羊毛得30文。羊毛和牧草一样都能长,因此当地人很乐意到茶楼消磨夏日时光。

穿着湖蓝色丝绸夏衫、腰系白玉、手持折扇的李兆先踏入茶楼的时候,茶客们突然之间安静了下来。倒也不是李兆先富贵人的打扮惊了大家,平虏城经常有行商出没。有些行商身上挂满宝石饰品,比李兆先的派头足多了。

大家惊讶的是李兆先身后的两人。两人穿着皂靴、直身褐衫、头顶戴圆帽,大明东厂番子的标致性服饰。平虏城靠近关内,也经常能听到东厂的威名。

“掌柜,这四桌我们包了。”其中一个高个子番子从腰间的荷包里取下一枚1两银币扔在柜台上。

三人找了个靠墙的角落坐下,周围一圈人识相地换桌子。

那些只付了2文钱的茶客,喝光掌柜送的冰镇绿豆汤,轻手轻脚地离开。心疼十文钱的人,坐得离东厂番子远远的,压低了说话声。

“掌柜的,我入关的时候在《京报》上看到银币的图案。让我掌掌眼。”有人招来淡定自若的胖掌柜。

“是假的你敢找人算账?”有人嘀咕。

胖掌柜笑呵呵拿出银币,任凭茶客们传阅。

“一点铸造的痕迹都没有。到底是什么造的?”

“这也太精致了!我家婆娘的银饰都没这般精致。”

“你们北面的龙纹,龙鳞片片可见。这不是铸的,是雕刻的吧?”

“每一枚都雕刻,得用多少人造币啊!”

哪怕茶客们初次摸到银币心情激动,也不敢大呼小叫惊扰了东厂番子。

两个从当地雇的小二不敢上前端茶送水。胖掌柜笑呵呵地接过茶水,又端了三碗绿豆汤上前招呼。

“李大人,您的这碗绿豆汤凉气散了,我给撒了不少糖。您放心吃。”胖掌柜压低声音,熟稔地招呼李兆先。

胖掌柜在两年前由太子府派往此地探查情况,当初在青土城曾和李兆先共事过。

被像病人般照顾的李兆先一脸无语,再次重复无数次说过的话,“我身子骨好的很。”

李兆先有一位神童父亲。以前困在京师无所作为,心情非常抑郁导致三天两头生病。去了青土城有了干劲,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贺兰山深处气温低,他来了半年没得过一次伤寒。不过是拿下平虏城而已,太子竟然派了两名东厂番子保护他。

刘健带上内阁和九卿找上文华殿,软声软语请求派弘仁殿精通火器的匠人指点工部工匠。

朱厚照正等着官员们认怂,甩给他们一份上百人的传奉官名单。

刘健捏着鼻子认下。

先皇宾天后,弘治帝在百官的强烈要求下撤裁了一半的传奉官。如今到好,传奉官的人数比先皇在位期间还多。如果全是弘仁殿的匠人也还罢了,刘健竟然看到了程穆的名字。程穆,荣盛堂的东家,大宁城市长。

“殿下……卖官了?”不怪刘健阴阳怪气。

官员们根据规则恳请弘治帝赐与子孙国子监监生,被朱厚照说成索要官职、要搞文官世袭。如今吏部不敢给监生授官,监生只能当吏目或者去囚牛商行找一份月俸高的工作。弄的官员们浑身不舒服。不是所有人的子孙都是读书的料,能中进士科的毕竟少数。

朱厚照大笑着摇头:“本王只是让程穆帮点小忙。想办法逼出达延汗而已。”

“这样啊。”刘健点点头。把眼光投放到更远的地方,和大明交手百年的蒙古人还真称不上难对付。

“还有一件事本王觉得应该同爱卿们商量一下。”朱厚照眯起眼睛一脸无害地道。

刘健立刻绷紧了神经:“殿下请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