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519章 臣请剿匪

明末妖僧 第519章 臣请剿匪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519章 臣请剿匪

早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昨夜的恐怖袭击案件,刑部尚书张忻亲自出马,把两侯府的案件描述得绘声绘色,最后总结道,“臣已传令九门,责令顺天府尹派出所有捕快彻查此案。”

崇祯恼怒不已,武安侯郑之俊和镇远侯顾肇迹都是开国功臣之后,吃了两百多年的皇粮,今日突遭毒手,他的脸就像被人扇了两巴掌一样难受。

他看了看侃侃而谈的张忻,一字一句地问道,“何时能结案?”

张忻一愣,“这……”

“骆养性!”崇祯懒得跟他啰嗦,直接派出自己的心腹大将,准备接手此案。

骆养性缓缓地走出阵列,“臣在!”

张忻的神经一下就绷紧了,在大明,文官和厂卫的斗争是不死不休的,作为文官中的一员,他如果让骆养性把手里的案子抢走了,自己以后还怎么在文官集团里混下去?

虽然明知崇祯在坑他,但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回陛下,一月即可结案!”

骆养性道,“臣半月可结案!”

“臣……”张忻正要说自己十日可以结案,崇祯却大手一挥,道,“张爱卿,朕给你半月时间,必须查明此案,否则你就致仕回乡种田去!”

骆养性不依不饶地道,“陛下,臣愿立军令状,十日结案!”

崇祯摆手拒绝了他,“即日起,朕令你接手宣府通敌卖国案,限半月之内结案!”

“臣遵旨!”骆养性大喜,这个案子可比两个侯府遇害案分量大多了,皇上让他全权处理此案,也显示了对他的极度信任。

安排好了通敌一案,崇祯又着手处理周延儒的案子。

周延儒才刚走到固安,就被骆养性派人叫了回来,现在被关在石灰市一所小宅院里,有专人侍候着,除了不准出门,其他的一如往常,百官们对骆养性这种做法莫名其妙,听崇祯亲口说出“监视居住”一词才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骆爱卿,你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负责延儒的案子,延儒乃是朝廷重臣,你务必要有理有据,有法可依,不可冤枉了他。”

骆养性偷偷地看了刘慧明一眼,见他正在打瞌睡,听到崇祯皇帝再次点他的名,马上精神一震,大声道,“臣遵旨。”

“陛下,臣方岳贡有本奏!”崇祯刚说完案子的事,一个满面风霜的老臣就出班行礼道,“臣奏沿途见闻。”

方岳贡?

刘慧明很快就想起了这个人,他是襄阳人,方慧儿的族叔祖,天启二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后来一直在江南任职,光是在宋江知府(相当于现在的恶上海市)任上就干了十四年。在任上,他做了很多实事,劝课农桑、打击盗匪、发展教育等就不用说了,还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石塘——漴阙石塘(位于上海奉贤区),彻底根治了海潮的泛滥。

不过,这条石塘并没为他带来功绩,反而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石塘完工以后,有人挟私举报他贪污工程款三千两,朝廷二话不说就把关进了大狱。好在上海的百姓有良心,联名上书为他喊冤,最后朝廷以查无实据为名放了他,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做上海人民的父母官。

此事之后,方岳贡名声大噪,很快就被提升山东兵备副使兼右参议,负责江南的粮食储运,现在已经是漕运总督了。

他此次押送大批漕粮到北京,并向崇祯汇报一路北来的见闻,这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崇祯听方岳贡说起淮安以北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山东、北直隶一带盗贼蜂拥,本来还算不错的心情又变得烦躁起来。

“陛下,臣有事要奏”,刘慧明适时站出来大声道,“臣这次从宣府回京,一路所见和方督丞差不多,臣愿带新军先剿灭京畿地区的流寇盗贼,还首善之地一个安宁。”

刘慧明刚说完,翰林院编修陈名夏就跳出来指责刘慧明,“刘司马刚办完宣府大案,又要在京畿地区掀起血风雨,不知刘司马从何处听说经济地区盗贼蜂拥了?”

刘慧明盯着陈名夏,呵呵一笑,“陈编修怕是还没睡醒吧,刚才方督丞还说京畿、山东一带盗贼蜂拥,到底是你听错了,还是方督丞说错了?”

刘慧明说话向来无所顾忌,方岳贡也是个耿直男,不等陈名夏说话就站出来反驳道,“回陛下,臣刚才所言句句属实。”

作庶子杨观光站出来道,“陛下,京畿重地,不能再起风雨,臣虽然听说偶有山贼为祸地方,但京畿之地尚算太平,臣以为此事当缓。”

刘慧明不禁大怒道,“掩耳盗铃的故事已经过去两千年了,想不到今日在朝堂之上竟然重现了。哼,你们这些词官白天在朝堂上忧国忧民,下朝以后就花天酒地,为何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本官这几个月四川到湖广、从南阳到京城,通州、密云、大兴、昌平、延庆、宣府等地都曾去过,所到之处不说人,连野生动物都看不见了。就连京城眼皮底下的西山都有好几股盗贼在活动,你们竟然说偶有山贼,尚算太平?”

崇祯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李邦华站出来奏道,“陛下,臣以为刘尚书说得有理,建虏屡次入关肆虐,京畿之地早已残破不堪,建虏一走,盗贼即四处作案,朝廷屡禁不止,正需要刘司马派兵征缴。”

“不可,李院使乃刘尚书好友,立场不正!”一个绿袍小官发生疾呼道,“上朝之前,臣在午门见李院使等人和刘尚书有说有笑,显然交情莫逆,李院使为好友说话,乃是公私不分!”

李邦华大怒,厉声呵斥那小官道,“胡言乱语!本使与刘尚书从未深交,何来交情莫逆一说?”

争议一起,朝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几没有刘慧明说话的机会了。

刘慧明索性不说话了,看看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果然,朝堂上迅速分成两派,但反对刘慧明用兵的占了多数,而李邦华、凌义渠、倪元璐、黄道周等人虽然为人正直,却势单力孤,渐渐地落于下风。反倒是目的不纯的张缙彦火力凶猛,一人舌战群雄,虽然输仗却未输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