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军侯 > 第五百三十八章 论储君之人选

大明军侯 第五百三十八章 论储君之人选

作者:冼青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9:54

第五百三十八章 论储君之人选

朱标终究是走了,纵使朱元璋心中再是不愿面对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回想起其生前的种种,有和朱元璋之间的争吵,有对兄弟的疼爱,也有对父皇母后的崇孝,还有对朝臣对武将乃至对大明百姓的等等……

但人死终究乃不可挽回之事,就算朱元璋悲痛的难以附加,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为自己的爱子送上一个他最喜欢的一种谥号,懿文。

懿文太子便定位了已故太子朱标的谥号,这一点没有人会出声干涉和反对,因为他们知道朱标当得起这个谥号,也知道如果谁敢在此时有什么不敬的话语,那肯定活不过第二日的早晨,因为在此时的朱元璋正是最招惹不得的时候,也是最喜欢杀人的时候。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事是不得不面对也不得不需要处理的,哪怕是要顶着朱元璋的怒火和杀意,朝臣们终究还是要提出来。

而作为第一个开口的便是当初十分支持朱标的文臣派系,他们很清楚这种立储大事不能含糊也不能拖延,当得力断才行,万万不能让堂堂上邦大国没有储君太子,不然要成为外邦蛮夷之笑柄。

甚至有的忠胆直谏刚臣更是大张旗鼓的要朱元璋赶紧决定这件事,完全没有在乎自己的性命,就算皇帝陛下你是在气头上,心情正是不满的时候,他们为了大明为了朝局稳固该说的还是要说。

哪怕因此获罪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那他们也不惧,更是觉得自己死得其所,是为了大明千秋万载的江山社稷而死,并无什么不对的地方。

而对于这种朝臣,朱元璋才是最头疼的。

他不怕那些顺风顺水随波逐流之辈,也不怕那些莽撞无脑的武人,但但只是对这些其心为国但行事方法过于忠烈之朝臣而感到难办。

现在的他虽然也有要定下储君的打算,毕竟大国无储乃后患之事,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朱元璋真的有一天突然暴毙归天,又因为没有来得及定立储君大位,那对大明而言不亚于一场灾难。

到时候推举谁来当皇帝都会有人不满,天下藩王何其多,每个人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三护卫,只是在于护卫的兵卒数目不同。

如坐镇西安的朱麾下五万护卫兵卒,坐镇太原的朱手底下亦是五万,而坐镇北平的朱棣手下更是有近八万之重,这些藩王真要是有哪个对皇帝不满意,那岂不是霍乱的源头,让大明很有可能便在二世就面临崩亡的局面。

所以储君很重要,很重要,还必须尽快册立确定,免得让朝局动荡有心人继续不甘谋划,早早的定好储君大位,让那些心中打着小算盘的人早早的灭了心思才好,不然怎么都是对大明不利的一件事。

可问题的难点就在于朱元璋本人也并不好选择,到底由谁来继承太子的大位,这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先说一说人选,按照兄终弟及的说法太子病故当有次子也就是秦王朱继位,但他刚刚被赶出京城,在想一想自己这个儿子总是招惹是非,虽然大错不犯但是小错不断,每每在关于藩王的奏本上都有他秦王的事,简直是让朱元璋头疼的紧。

所以就算秦王排在了顺位第二,他也已经在朱元璋的心里没有多少分数了,**成是淘汰出局的结果。

那再往后说,晋王朱,老三倒是没什么过错,但问题也在这,他同样并无什么优点啊,说好听一点叫宽厚平和,说难听点不就是碌碌无为的人吗,如果真要选了他做储君太子之位,那么大明将来难保要发展成什么样子。

现如今虽然四夷皆服大明国泰民安,但外邦对中原的窥伺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打消的,选了朱做下一任皇帝,先别说治理国内能否安稳妥当,但是真要面对外敌入侵时就很容易胆怯心虚。

要知道上一次他和朱棣奉旨北伐靖边,那一份军报传回来时朱元璋差点没气的剥夺了他晋王的爵位。

朱元璋看的可不是被润色过的军报,而是锦衣卫传回来最贴合实际也最真切的一份,所以才让老朱对他这个三儿子大大的失望,因此心中对朱也不是最佳的太子人选。

而再往后算便是老四燕王朱棣了,这个儿子说实话是众位亲王乃至算上太子都是最想他朱元璋的,手段不错,心智不错,对战事的领悟更是不错,活脱脱一个早年翻版的朱元璋啊。

之前为什么要限制朱棣,那还不是为了让太子朱标将来登基大宝之时能够安稳,值少不会出现兄弟阋墙那一幕。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朱标因病故去,朱元璋虽然心中哀痛悲伤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却也渐渐看中了朱棣,如果真要是公平竞争太子大位,显然朱棣已经是他心目当中最佳的人选了。

可错就错在现在本就不是公平竞争,因为朝廷需要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个刽子手,不是一个对战事兴趣高于对理政安民的一个皇帝。

如果现在大明风雨飘摇四夷八方也不安定,他朱元璋百分之百会选择朱棣作为下一任大明之主,用来巩固江山稳定。

但显然情况不同,选择自然也就不同,先天上便让朱棣少了几分优势,更何况这兄终弟及一直都是朱元璋心中的一个问题。

这是他自己定下的祖训,已经因为驱逐朱而半违背了,现在如果直接跳过朱去选择朱棣,那岂不是间接让他前面的两个哥哥心中凸起怨恨吗,这样对大明江山依旧不利。

可再往下算的话更没有合适的人选了,下面那些个亲王啊一个个别看哭的伤心,实际上没几个真正悲痛的,但这样也就算了,可要说有能力有才华的,也没有啊,大多数都是向晋王朱那样平凡的亲王,虽然很多本身平凡却野心勃勃的人想着要争夺太子大位,但朱元璋可不是瞎子,真要选了他们还不如交给朱棣呢。

结果就是这样没有结果的选择,一直困扰着朱元璋的问题,直到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穿着孝服的青年,那便是朱标的次子朱允。

虽然说是次子,但其实已经是长子的辈分,因为朱允的长兄朱雄英早夭,八岁的时候就因病死了,所以算起来朱允现在便是明正言顺的长子。

长子,长子,这正是让他进入朱元璋实现的关键。

名正言顺继承大统,这对于以孝为国本的朱元璋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朱允不恰恰处于这最合适的地方。

他是太子的长子,也就是皇长子的长子,名正言顺的嫡亲皇孙,论继承太子之位他也应当是有数参与的。

只不过现在其父身故,正是哀痛悲伤之事,朱允哪有心思想其他的事情。

可是他不想不代表朱元璋也不像啊,当他命人将朱允这些年来的经历过往统统翻阅了一遍之后,竟然发现这个嫡亲皇孙居然和其父朱标如此相似,性格做人做事,待人相处等等方面,如果不是年龄上不对,朱元璋都以为是在看自己儿子的少时经历呢。

这边让老朱心里有了另外一个想法,一个对他对大明而言都比较合适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