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一五章 这算屁的大捷(下)

第五一五章 这算屁的大捷(下)

或许富弼的话大家真听进去了,也或许无法改变大捷的事实。

朝廷很快拟定了奖赏将士的方案,并经过政事堂所有相公认同后,一起向官家集议奏报。

“撤销郭伯通和种子正的赏赐,其他的由政事堂派员与中官一起到兰州赏赐吧。”

“另外,拟旨:着向敏中接郭逵主会川军,熊本接种鄂主环庆路!令郭逵、种鄂即刻回朝,不得延误!”

赵曦没搭理相公们的惊讶,见政事堂议定的赏赐并不过分,也不苛刻,都是按陈例在做,就准了。

只是下旨将郭逵和种鄂召回了朝廷…~这又是为哪般?

真的让人想不通,甚至政事堂有点怀疑富弼所说的那些道理,甚至怀疑自己对官家尚武的判断。

大捷了,官家居然对主将不予奖励,并撤销职位,让中使带回朝廷。这分明就是猜忌和戒备才会有的做法。

不管什么原因,这是削弱武将,政事堂诸公自然该欣然接受。至于原因,再想通也不迟。

“陛下……”

“陛下……”

富弼和文彦博同时喊出了声,应该是想劝官家,或者说想为这两位主将辩解什么。

“陛下,兰州确为大捷,瞎毡授首前方万不敢谎报。即便是在斩杀人数上有出入,也是情有可原,大家循惯例而为,不能作为惩戒主将的理由。”

富弼见文彦博出口,他就止住了。毕竟这是枢密院的本职,文彦博开口是应有之义。

“陛下,大胜之后剥去主将赏赐,会引起将士心思不稳,严重者甚至导致军心不稳,影响将士士气,对将来征战不利。”

“朝廷这些年不缺钱粮,那怕是对郭逵和种鄂不加官进爵,该有的钱粮赏赐不可不给!”

啥时候文宽夫这般体桖武将了?赵曦有些奇怪。关键是文彦博说的还这般的理直气壮,铿锵有力。

“陛下,老臣附议!”

富弼也说了,也是对刚才自己与文彦博同时开口的补充。

“诸位相公都这样认为?认为这是大捷?”

“臣等确实这般认为!”

赵曦见相公们众口一词,并没有搭话,而是再一次翻看着前方给朝廷的奏报……

前方还是团结的,给朝廷的奏报一致,就连王韶都具名了。

是打了胜战了,想来即便是有些龌龊也都想轻描淡写的就这么过去。可那些本不应该折损的新军军卒,谁来替他们喊冤?

抚恤吗?五万钱?连附注他们身上的装备都不够。

“折损三千八百余名新军军卒呀!还是在用火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

赵曦叹着气,把皇城司的奏报往桌子上一丟:“具体这战是怎么打的,这里有详细的情况,诸公看一看吧……”

王师在西出京玉关后,经斥候侦查,邈川城也出兵了,近三万骑兵与辅助军,一路向东杀来。

在曹霖和高敬贤的坚持下,王师派在南北两侧的山岭,各派了千人队防范吐蕃侧翼和后方攻击。并且在京玉关以西,以战车列阵。

很显然,这样的遭遇战,对于有战车的王师,根本不存在败退的可能。

吐蕃人在三次冲锋无果,战马又被火器惊吓的情况下,不得不败退。

就在这个时候,王师的帅帐里出现了争议。

曹霖和高敬贤建议在南北两侧各派三千军卒,与中军配合着向西推进……他俩经历过在安南官家指挥作战,对这种两翼包抄的战术很是在意。

而郭逵和种鄂一致认为,吐蕃军已溃败,并以遭遇战时,闲置于两侧军卒无立功机会,军卒怨言为理由,置下属将领建议不顾,且逼迫王韶追击。

这一条峡谷,确实距离两侧山岭较远,即便是吐蕃要打伏击也容易。

最终,王韶折中,令曹霖与高敬贤各率本部人马,攀越两侧山岭……

山形水势,何尝是固定的?淄重过多的王师,追击对方骑兵根本不可能追击到。

说白了,如其说是追击,不如说是大军压上,直捣黄龙,在邈川城下决战的想法。

而追击的一路上,时不时会见到被吐蕃遗弃的战马…~那些被火药弹爆炸震伤的战马,肯定经不起极速奔跑。

就这样,根据现场情况,确实显示着吐蕃人是在玩命的逃,并极有可能直接逃向邈川城,甚至退守青塘城也有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极速追击很自然在战前占据上风。于是,原本放三十里斥候的稳妥做法,变成了成厢建制新军,成梯队突进的战术。

一直到近邈川城百里之外,还依然能见到吐蕃被累死遗弃的战马,所有线索无不在显示,吐蕃确实被吓坏了……就跟当初官家第一次南征面对安南军时那样,只不过这一次是吐蕃上演情景再现。

当王师在两位老帅的指挥下,准备通过一截狭长地带后安营扎寨,准备第二日兵临邈川城下……

就在这时,两侧山岭突然就窜出将近万骑的吐蕃骑兵,直接冲向王师的队尾。

仓促应战,虽然凭着火器之利,挡住了吐蕃骑兵的尾袭,在混乱调度过程中,自邈川城方向,再一次杀出万骑吐蕃骑兵……

王师被两面夹击,不得不就地建立防线,调度战车和火炮,前后作战。

疲惫之师,又被敌方包围,也就是新军,即便是早先的西军,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溃败的份儿。

关键是,吐蕃人居然将战马的双耳刺伤,让战马不被火药弹的爆炸声影响,一次次的向中军冲锋。

吐蕃骑兵甚至多次都靠近了战车阵前……

本来大好的局面,由于主将错误的判断形势,让大军陷入困境。

也就在双方焦灼的战事下,曹霖和高敬贤率本部人马,从吐蕃骑兵的背后建立了步步推进的攻击阵型。

这才再一次激发了大军的战意,才将吐蕃后方的骑兵形成夹击,从而几近全歼敌方。

这就是所谓的兰州大捷!

看到皇城司详细的奏报,政事堂诸公也就理解了官家对两位主将的处置。

“官家,不管过程,单纯结果而论,大捷是真实的。陈例也没有如此处置过。”

“汴梁新军与西军轮戍也就三月时间。不如这一次让参战西军尽数轮戍回朝……”

富弼这是要替两位主将遮丑……也罢!

赵曦其实并没有想过要怎样两位主将,只是需要把他俩放讲武堂,用无数的战例说法,置换他们意识中靠军卒勇猛取胜战局的思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