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一六章 随便你们说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一六章 随便你们说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一六章 随便你们说

三千八百名新军军卒,这真的让赵曦心疼了。

就是他率军与西夏作战,双方投入几乎是这次十倍的军力,当时折损的新军军卒也只有五千多点……折损的西军另说。

毕竟当初是以西军为主,新军为辅。而这一次对战吐蕃,是完完全全的新军,居然有这样大的伤亡率。

所以,郭逵和种鄂回朝后,赵曦根本没有接见他俩,直接让他俩到讲武堂了。

朝堂没人觉得奇怪。

除了大理,国朝所有对外的大胜,都是官家亲政赢下的,就是大理那一次,也是以老护卫营为主打赢的。

这一次,赢了凶悍而好战的吐蕃,在朝臣眼里,这一次胜利的意义比官家做主帅的意义更深远。

偏偏官家如此这般的冷落功臣……再想想太祖太宗的一些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国朝,还是文臣的天下。

“汉臣,规劝他俩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虽然无意惩处,但我担心自己见他俩真的会压不住脾气。”

“这一战本不该这样。咱们都推演过,最不如意的战术,也不过两成的伤亡。而他们呢?居然三成多的伤亡!”

赵曦没有接见郭逵和种鄂,并不是要把他俩丢一边去,如今的国朝还丢不开他俩。

“陛下,老臣明白。其实这次伤亡较大的原因,并不是将帅不和,也不是没有两翼分兵追击。真正导致伤亡过高的原因是种、郭两位老帅对火器作战没有深入了解,导致在追击时战车的分布不合理。”

“将战车置于中军,这样安排本意是中军策应首尾,是老成持重的排兵布阵,却让战车失去了该有的作用。战车的功能偏向于守,有移动缓慢的缺点。”

“而新军作战,在突袭、阵地战上有优势,而战车的作用应该体现在阵地战上。”

“两位老将仅仅把战车当作坚城,当作将士们的后盾,忽略了战车在阵地战上的大部分作用。这才是伤亡过高的主要原因。”

“老臣会在讲武堂将这次战事与两位老将进行推演,以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误,绝不会对官家的处置有任何怨言。”

狄青还真没觉得官家这样做是错的。

他当初征战广南,还是有官家亲征做掩饰,可回朝以后,确实得到了赏赐,还入了西府,官至枢密副使。那又怎样?从他入朝堂第一天起,就没有断过被攻讦。

而郭逵和种鄂,一样是大胜。若官家这时候再不吝赏赐,恐怕结果未必会比自己强多少。

其实,狄青还是想的简单了。

郭逵和种鄂,即便受到了赏赐,也不会遭遇他狄青的情况。

他们两人都属于武将世家,并不是像狄青这样纯粹的草根大将。

有没有根基,在任何时代都是混朝堂的关键。

当然,狄青不会这样说,赵曦即便能想到狄青的想法,也不会去点破。

“确实,这次让他俩到讲武堂,虽然不至于如同其他将校那样接受授课,还是希望他俩能沉下心来去熟悉火器作战的方式方法。”

“早年设想的各种地形作战的战例,让他俩尽量多接触,工坊城的新式武器,也让他俩多参与试验。只有这样,老帅才能不老……”

虽然称为老将老帅,其实都不算老。不管是郭逵还是种鄂,年龄都不到五十。

狄青是真正的老帅,已经六十多岁了。

国朝的将帅梯队,自狄青往下,种鄂、郭逵算得上中坚力量了。

不是说没有这年龄的将领,而是没有他俩的威望和战功,真正统率一路军伍时,不像他俩能服众。

就如熊本,就如向敏中……

至于再往下一个梯队,如曹霖等老护卫营的四大金刚,他们还需要积累名望……

不管是不是变相保护吧,反正见郭逵和种鄂被放在讲武堂闲置,朝堂没有一份攻讦他俩的奏折。

这在国朝是从来没有的事。所有武将,在一次大战之后,不论胜负,是肯定需要面对朝臣们的弹劾的。

偏偏这一次没有。这结果狄青是真心羡慕,而种鄂和郭逵似乎也体味到了官家的深意……错对吧,赵曦没心思想这些。

因为朝臣闲着没事,看到了内苑那些修造一新的亭台楼阁,开始接连不断的指责官家奢华无度了。

什么不体恤边疆军将之苦,大胜吐蕃的奖赏够不着内苑修缮的皮毛。

什么国事蜩螗,官家不思进取,安于享乐,乃是祸国之举……还好,没有提亡国。

凡是能跟修建内苑挂上勾的借口,全部被臣工拿来指责他赵曦了。

这时候没人想这笔钱的来源,更没人考虑就连勤政殿也是内库出资修建的。

赵曦没搭理,一律留中不发,甚至看一眼奏疏,只要是关于这方面的,他直接丢一边,择日用于烧火。

不仅如此,赵曦还在这时候派遣一千人的队伍,前往河北道……

市井有传,官家这是为到泰山,请泰山石欲安于内苑。

这一下更加激发了臣工们的愤怒!

对检点帝王得失的奏折留中不发,这已经是对臣工的蔑视了,居然还变本加厉的劳民伤财……

一份份弹章,开始从低阶御史,往四五品的官员上升。

“官家一直留中不发,又停了朝会。富相,这样不行的,还需要跟官家沟通一下。朝臣与官家对立,最后难为的还是我们……”

韩绛如是说……

除了吕公弼有意附议,其他人都不想掺合。

王安石自官家再一次改良了市易法,他就话少了。应该是意识到官家一直在用他分散火力。这不,这段时间自己没有再继续推出什么新法,朝臣的弹药都冲他而去了。

而司马光则在忧忧官家说过的官制改革…~他是递过外出折子的。

“跟官家沟通?说什么?六品官员家里都有专门切葱的婢女,整个朝堂谁家的侍妾比官家的嫔妃少?”

“内苑修院子,没动过一文左右藏库的钱粮,就是连工坊城和内库都没动,有什么理由指责官家?”

“现在不是与官家沟通,是请各位告诫一下自己的门生故吏,别过了。都明白这闲钱的来源,都也享受着这份收益,以己度人,都好好思量一下吧。”

富弼越发对现在的朝堂烦了,甚至比官家还烦他们。

这不是先帝时,朝廷窘迫,朝臣用弹章叫停官家修院子的理由充分。

现在,不管是朝廷还是臣工,就是黎民也过的富足了,怎么就容不下内苑修个院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