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一七章 借圣人手打脸

第五一七章 借圣人手打脸

弹章一直在继续,而赵曦置若罔闻,根本不搭理。

这样做的结果是,那些靠嘴吃饭的臣工,越发斗志昂扬了,但政事堂诸公始终保持着静默,就跟没这事一样。

再一次集议时,赵曦带着相公们转道到了原来公廨房的那一片工地,看过这一片已经在收尾工程,就更不会再多嘴了。

谁也是从低阶官慢慢爬到高位的,都也理解朝臣们的做法,也就不能阻拦人家出人头地的步伐。

可居然没人想过,所有关于官家的弹章,最后都是啪啪打脸的结果。

就说近前的勤政殿,那原本就是先帝修院子的旧址,加上逢灾年兴土木已经是常规。

由于黄河堤坝和城墙因为水泥的出现,已经修缮过了,官家才修的勤政殿。即便这样,还是有人递弹章,直到勤政殿投入使用后,那阵风才停下来。

这次又来了!你们好歹搞明白官家除了修内苑的院子还干了些什么!

“官家,泰山石一事…~”

富弼在这片工地并没有看到泰山石,内苑好像也没看到。泰山石这样至阳之物也不适合置于后宫……

“哪有什么泰山石,我遣人将衍圣公请来了。这毕竟是文坛盛事,有衍圣公在场才能名正言顺。算算日程,衍圣公应该在明日未时抵达汴梁。”

“衍圣公恐怕要斋戒几日,方会出席仪式。至于该有怎样的流程,这还需要礼部筹划。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新创举……”

大概过了三五七日吧,衍圣公挺当回事,很庄重,不仅斋戒,还沐浴焚香,玩他家里那一套特繁琐的程序。

同样,这几天内阁议事厅也没有闲过,吏部、国子监陪着政事堂的相公们一直在订正完善一套礼仪,还时不时的征询衍圣公和官家的意见。

说来也怪,在整套礼仪将要完成的前一天,衍圣公同时结束了他复杂繁琐的流程……这根本就是看着礼仪在做的。

既然是把人家请来了,自然就不能埋怨人家摆谱。

在这一天,整个朝堂放衙了,所有文臣,包括当世大儒、国子监、皇家宗学等等,所有与文相关的人,统一着青衫在一尊盖着红绸布的雕像下驻足……

这是属于士林的盛世,跟武将无关。

因为,今天是夫子雕像揭幕暨贡院开院的日子!

这就是赵曦之所以不搭理朝臣们弹劾的底气,他借夫子的手,在今天啪啪的向那些弹劾自己奢华无度的人开打,用夫子的手打文臣的脸,再没有比这更爽快的事了。

在勤政殿建造之初,赵曦就对原来朝堂公廨的这片地方有了安排。

如今的科考,还没有固定场所,更别说用于开科取士的专门建筑了。

就赵曦知道的,一共开科十七届。而这十七开科取士,有八次在国子监的院子里,四次在大庆殿前,甚至还有在礼部衙门院子里过。

所以,赵曦很早就想着踅摸一处地方建贡院。

但汴梁不仅仅是寸土寸金,更是不可以随便占百姓祖业。

营造贡院又不是一两户三五户就够用的。

在搞掉汝南王时,赵曦曾想过把汝南王府改造成贡院。并且还让李诫详细测量过……

汝南王府造价太高了,仅仅拆除汝南王府的损耗,比营造贡院的耗费还要大。

赵曦不得不把计划搁置了。

经过这几年,他不停的回忆他曾经参观过的贡院格局,又跟韩缜、吕公弼、苏颂、李诫等人多次反复的研讨。

在河北道大旱时,赵曦终于开始了自己一步又一步的计划。

整个过程中,赵曦每一步都把朝臣的弹劾考虑到了,每一步都挖好了坑,每一步都埋人。

而且,所有的应对,都为后面的监察制度提供了素材。

直到今日,孔圣人雕像揭幕和贡院开院剪彩,赵曦的计划才算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借用整个计划中各种佐证材料的过程了。

所以,赵曦今天也很兴奋,完成了这最后一环,想必朝臣们对自己不敢再有一丝轻视,应该改为敬畏了,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老爹执政时的那种君臣关系。

说真的,自己即位六年,主政近九年,朝廷的股肱之臣,仍然还是老爹执政时的人……这帮人也确实有能力。

同样,这帮人都钻在老爹执政的那种朝堂氛围里,已经习惯了那种朝政的环境。

赵曦没想过把自己的皇位玩成炮仗,这就是他这几年不停谋划的原因。

只有一次次的打臣工的脸,才能加深他们敬畏之心。

只有一次次出人意料的结果,才能让朝臣不敢肆意开口弹劾。

只有一次次实现自己的想法,无论有怎样的曲折,最终还是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才能令朝臣真正的谨遵旨!

赵曦与衍圣公并列主位,两侧分别有周敦颐、张载、程灏、程颐、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

在揭幕人选的问题上,是政事堂一致通过的。就连富弼、韩琦、文彦博也无话可说。

赵曦着冕服,衍圣公着汉服,其他人一律的文士青衫……这一刻,他们分别代表着各自的学派,而不是朝廷的官员。

而观礼的士子文臣,自大中祥符五年尚存的遗老遗少开始,天禧、乾兴、天圣、明道、景祐、庆历、皇祐、至和、嘉佑,一直到赵曦执政的政和,除宝元和康定年没有开科取士外,每一年都有及第进士的代表,并依年限顺序,逐行排开……

同时,盛会还邀请了各国使节观礼。

这是一次在形式上庄严无比,在意义上无以伦比的盛事,是属于文臣,属于士林,属于整个大宋文华的盛事。

随着钟鼓楼一百零八声的钟声响彻汴梁,在二十八响的礼炮鸣放完毕后。

由衍圣公与君王进香,诸当世大儒一起怀着崇敬之心,揭开了先圣孔圣人的塑像。

当红绸缓缓落下后,自赵曦与衍圣公开始,就像波浪一般,人们次第的对圣人塑像跪拜。

整个跪拜过程,从贡院雕像开始,慢慢在整个汴梁蔓延开来,似乎在这一刻,整个汴梁都静止下来,没有一丝的嘈杂声。

那怕是花腿闲汉,在这一刻也是庄重的。

这是大宋尊文之道的极致,是大宋崇文的体现……

好像忘记了被官家打脸这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