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一八章 文坛盛事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一八章 文坛盛事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一八章 文坛盛事

尽管赵曦曾经的信仰与孔圣人无关,但这一刻赵曦也是庄重的……环境给了所有人神圣之感。

对于赵曦而言,这样的仪式,还有另外一个寓意…~从文华传承的角度,是认可了赵家大宋的正统性!

这一手赵曦玩的相当好。在衍圣公与赵曦并排,并为孔圣人揭幕的那一刻,并没有任何异相发生,就意味着孔圣人认可了赵宋天下的合理性。

作为孔圣人门徒,任何一个士人,都不能也不会违背先圣之言…~

赵宋得位不正的说法,在这一刻就烟消云散了。

还别不信,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尊文尊儒,本来就把孔圣人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赵曦所做的只是借势而已。

有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论做底,在这一刻就意味着孔圣人认同了。

当然,赵曦答应把整个曲阜的轨道车站经营权交于孔家所有的闲事,就没必要让大家知道了。

圣人塑像的背后,就是整个贡院的入口了。

赵曦完全是照搬他后世参观贡院的记忆,一样的设置了三重门。一曰头门,二曰仪门,三曰龙门。

而在龙门的两侧,是一溜排开的小隔断。这是赵曦根据进入考场搜身的需要设置的。

每当开科,进入龙门的学子,必须得从两侧进入,排队等待搜身。

“陛下,衍圣公,诸位臣工,开科之时,龙门中间的走廊是主考官及相关负责开科官员的通道,而两侧乃学子通道,便于监考搜检。”

进了贡院,在今天,整个贡院都是李诫的主场秀。

李诫并不是进士出身,但他主持修造贡院,无疑在他的出身上加了光环,即便是进士出身的官员,也无法跟李诫这样的经历相比,更不可对他轻视。

“跃龙门便算是正式进入贡院。前方正中央乃是明远楼,整个明远楼建筑群以方正为界,与考生号舍的圆弧形排列,形成方圆之境。官家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象征国朝取士公平、公正。”

“明远楼立于中央,乃考官办公之处。处于明远楼,可全揽整个贡院考场,所有号舍皆入眼中。”

随着李诫的解说,由衍圣公与官家率先,诸官员士子开始游览整个贡院。

“号舍宽五尺,深五尺,后墙八尺高,前檐六尺有余。号舍内高低两条卡槽,撰文时可上下分用,休息时两板铺平可做床板。”

李诫便解说,便倒换着两块挡板,并假模作样的尝试着应考时的情形。

不仅仅是他,那些观礼的大儒、士子、官员也纷纷使用号舍,以确定号舍的舒适度。

再逼仄也比室外跪坐的方式强太多了。

即便是衍圣公,在试用了号舍之后,也频频颔首。

这次被官家诱之以利,几乎是绑架着到了汴梁,那怕是有了曲阜车站的收益,这心里还是不太爽快。

在看了贡院的所有设施后,这心不由的自我谅解了。

为赵家证明正统性,跟与获得天下士子的归心相比,微不足道。官家如此抬举,让他来揭幕贡院,作为汇报,证明个江山的正统性又何妨?

“每十间号舍,均设置一处茅厕,一处厨房,以方便考生生活起居方便。并备以水缸蓄水,可饮用可防走水……”

号舍千篇一律,见一间跟都看了差不多。

多是经历过科考的,除了感慨有这样的条件自己会比当年名次更进一步外,兴趣也就那么回事。

“明远楼由弥封、誊录、荐卷、考监以及中央的主副考定名,组成相互联系有彼此独立的建筑群。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可使整个科考阅卷顺畅无比……”

整个明远楼里的设施,充分考虑了考官的工作性质,既能体现其封闭性,又有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的功能。

各公廨后,均设有相应的供考官生活的独立院子。

李诫也解说到:按照官家的设想,自确定开科各类人选之后,所有与开科相关的官员一律进贡院,不得再与外界联系,一切事宜由皇城司与城防军卒负责。

这是应有之义,一直就是这样的,只不过原来是跟礼部或者国子监混合,如今开科有了单独的公廨。

本以为该结束了,但李诫却带着大家往北继续。

“这应该不算是贡院的建筑,但由于是与贡院同期营造,又与贡院在文华昌盛的影响上有共同效能。今日衍圣公亲临,敬请诸位一同观礼……”

贡院的北侧另开了一门……没人觉得不合适。偌大的贡院,要真的只有那一个正门,确实不太合适。关键是,在这一刻,所有的士子官员,已经在酝酿贡院开科以及日常的各项制度。

这第一条,便是:那些丘八、阉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得自龙门出入贡院。

所以,北侧的小门大家就更认为有必要存在了。

“这是按官家要求,命名为大宋图书馆、大宋史志馆以及大宋士林讲堂的建筑群。”

“以大宋图书馆为主,两侧分别为史志馆与士林讲堂。听其名便明其用,其中士林讲堂的设计与勤政殿大殿相同,均采用了官家所言的回声设计,以确保处于馆内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清晰的听到演说者的声音。”

对于这些大儒,最感兴趣的是那个所谓的大宋士林讲堂,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处用于讲学的场馆。

对于他们而言,这士林讲堂的吸引力比贡院更甚。终于有一处可以宣讲自己学说的地方了。

从官家的所为判断,官家并没有确定任何一家学说为官学的意思。也就是说,官家允许百家争鸣!

而对于司马光而言,史志馆才是他关心的。

这一刻他也明白了。尽管自己近段不再针对官家谏言,但自己自请出外的事,官家始终没有忘记过。

修史?也罢,这本来就是自己所喜欢的,朝廷能给自己提供一处可以尽兴著史之处,也算是得偿所愿吧。

至于那朝堂,离开了也好,省得繁乱的朝政搅乱了心思。

司马光也没客气,也不再在意礼仪什么的,径直向史志馆而去…~

赵曦摸了摸不算太短的胡须……司马老头明白了?这样挺好,含蓄的把这事办了,保全了君臣情义,还能给司马光留一点颜面。

说真的,赵曦很讨厌动不动就以一些烂事让股肱之臣出外的做法,关键是外出一次就是一次加官进爵的时机,本来是惩处措施,现在却让人趋之若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