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八七章 倒霉孩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八七章 倒霉孩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八七章 倒霉孩子

王安石应该不至于这样下作,倒是他那个儿子王,就不好说了。

在赵曦听闻此事时,就全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可以说整个监察衙门,整个朝堂都被王利用了。

王这机会逮的太准了,几乎把朝堂所有人的反应都计算进去了……这孩子,身体刚刚好转,就不能注意休息嘛?

也真的怪苏轼太率性了。

监察衙门开衙,朝臣们的目的是为了脱开皇城司干政的可能,这一点几乎是众所周知的。

同时,朝臣们也在观望,看这监察衙门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苏轼的这事,放以前,估计连弹劾的人都没有,可放在这档口,味道就变了。

用一个士林文坛具有盛名的苏轼,来试探一下官家推动监察的底线……估计有不少推波助澜的。

说到这,这苏轼其实就是个倒霉孩子。

名头大,正好祭刀。

对于朝臣而言,如果苏轼这事放过去了,那挺好,大家以前怎样,以后还怎样。

若苏轼这事,监察衙门真办了,诸位也就知道了朝廷的底线,不存在刮风的可能,那就需要收敛各自的行为…~毕竟这是全体朝臣集体要求推行的,谁也不好意思拉出来再吃回去。

赵曦也想看看,看看范纯仁的立场,看看朝臣对监察衙门的态度……

持强、渎职、轻佻,这是开封府监察衙门调查后的结果,这不涉及刑名,就与大理寺和刑部无关,是完全由总监察衙门提出处理意见,并由朝廷批准执行即可。

“陛下,苏子瞻之为,并未造成任何人受损,本意也是为弱者声张,何谈持强凌弱?此事若朝廷处置,有失公义。”

司马光还是一副讨人嫌的脸,直蹦蹦的请奏。

“司马相公以为如何?”

赵曦没表态,只是平和的问司马光。

“训诫即可!”司马光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指导了这事处置的方法。

“集议吧…~召相公们以及范总监察、市易寺议政厅议事。”

“陛下,此事由陛下独断专行即可,无须集议。监察衙门查证,而陛下赦令,虽苏子瞻行为适当,陛下予以训诫并免其处罚,于士林文坛也是美谈。”

赵曦有意开口跟司马光说道说道,可一想司马光那性子……感觉没法开口。

确实,君王有赦免权,可司马光认为此事由他独断专行,这本身就是往坑里推他赵曦的想法。

想来司马光也清楚这是监察第一案,也明白如何处置高于处置本身,他也熟悉监察条例。

从表面上看,让君王独断专行,这是在推崇皇权,可同样也是在毁监察体系的根基…~还是让他赵曦去毁。

唉……司马光还是专心修史比较好。从记载来看,这老小子除了把文人争斗上升到砍头的程度,就是送给西夏大片的土地。政事还真没可以书写的。

相公们来了,富弼脸色不好看,把不爽表现出来了。韩琦估计有看热闹的心思,文彦博一如既往的事不关己。

韩绛和吕公弼有些担忧,而范纯仁则是恼怒,不爽的情绪比富弼还明显…~估计他也感觉被人利用了。

因为,王安石很坦然。

“陛下,以监察条例职守款第三十六条,苏轼苏子瞻存在渎职、持强和轻佻理政嫌疑。依律免去原差遣,由朝廷另外任用,但新差遣不得高于原差遣,以示警戒。”

范纯仁即便是不爽,他也不会丢掉原则,更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让监察第一案胎死腹中。

从他奏报的态度看,他还是要将此案办定……似乎这样是王的目的所在。

可放过此案,不仅仅是监察衙门从开始便崩塌,说不定王安石那个妖孽的儿子也在背后看笑话……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已经被仕途抛弃了。

早先如他这样情况的士子和子弟很多,这一次监察衙门开衙,整个国朝几乎找不到有官无职的闲人了,除了他王。

王其实是个可怜人,空有一身的才华,却被身体限制,造就了他并不宽阔的心胸。

“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范纯仁是总监察,汇报情况多于议事。其他人……一时间竟然无人开口。

“司马相公以为,朝廷赦免将成就士林美谈…~”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不可!”

范纯仁与王安石同时开口了。

“陛下,此案不大,但意义重大,关乎着监察衙门的将来。绝不可轻易放过!”

范纯仁的耿直并不比王安石和司马光差,这话说的相当清楚了。

“陛下,如总监察所言,朝廷初试监察体系,若第一案便虎头蛇尾,势必影响未来监察官办案的情绪,同时也会给朝臣造成有商讨的余地。”

“无论如何,此案必须处理,还得是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如果撇开王背后撺掇的嫌疑,王安石的这话确实是忠言。

“恐怕是事出有因吧?陛下推动监察衙门,并不是让监察衙门沦为臣工斗争的工具,不可以让别有用心的人打击异己,党同伐异!”

司马光指桑骂槐,赵曦没拦着,富弼也没吭声,王安石本来黝黑的脸……哦,还是那样黑,看不出是不是红了,不过他也一样没反驳。

谁接茬说谁!估计司马光准备了好些词吧?结果王安石一点都不心虚。

这事吧,得让王安石清楚,没人是傻子,都明白是怎样回事。

吴安持的内参文章,不能撇干净王府的赵曦,同样也不是怀疑王的证据。是不是王鼓捣……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大家觉得。

苏轼这案是要办,可朝廷被利用了也是事实…~当然,还是因为苏轼的行为让人抓到把柄。

“陛下,市易寺认真审核过刘姓商贾与含香楼的契约,刘姓商贾属于买断留香的一年的乐籍。按大宋刑统,这一年留香将为奴籍,一年后,此留香可转民籍。”

“且,市易寺在审查含香楼买卖契约时,得知该歌妓已然随刘姓商贾离去,只等开封府发放文凭……”

吕惠卿把苏轼案最后一点轻放的可能给堵死了。

相信在这个档口,吕惠卿绝不敢去深度介入,绝不敢以任何理由恐吓留香。也就是说,留香真做了定义她那个行业的事…~无情。

苏轼的行为已经没有成为士林美谈的基础了,因为留香做出的决定,代表了人家是着急到刘姓商贾家为妾的!

这个倒霉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