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四三章 真这样杀干净

第七四三章 真这样杀干净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战争还在进行,富弼真的不是想商议论功行赏的事,本意是想对官家那个没有首功的诏令提个醒,结果,官家三言两语就这么定下了。

也就是说,内阁需要以官家的这几句话作为原则,拟定出最终论功行赏的章程。

早了点?其实对于朝廷而言,不算早。虽然现在国朝不至于戒备在边疆的将帅,在强干弱枝的基本原则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也不希望经历了征战的强军久处边寨。

也就是说,在战事落下的那一刻,就是征战一年多的将士们凯旋的时刻······看意思官家也有此意。

至于是戒备将士还是体谅将士,就见仁见智了。不过,这没人说起,都明白。

“官家旨意有些宽泛,不好操作呀!”

王珪居然有这样的考虑?也是,官家是旨意中是涉及内阁也可以在灭国之功分一杯羹的,可王珪真的是没什么存在感。

“有什么不好操作?官家旨意很明了,朝廷衙门、文臣、武将、军伍、将领、将帅、校尉、军卒,所有参与此次战事者,皆可以论功行赏。”

“将此次灭国之战作为一篇大考的试卷,每一个衙门,每一支队伍,包括每一位将帅和军卒,包括文臣等等,都作为一个应考的士子,他们所做的就是他们的答卷,以开科考官的视觉,介入整个战功的评判即可!”

“比如朝廷衙门,一甲者几何?那个衙门可名列一甲?只需要看衙门在这次战事中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完成职责的完美程度。同理,一支队伍,每位将帅,甚至各路大军奏报的英勇作战的厢、都,一直到军卒,都可以如此评判。”

乍一听,富弼还以为王安石是针对王珪的疑问,仔细想,却发现王安石所说的好像真的是官家的本意。似乎真的有可操作性。关键是,这样可以将所有参与这场战事的因素全部囊括进去······

“介甫,如若可以,介甫不妨将此议成文,由内阁呈于官家决断。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皆赞:善!

······

定州、兴州、静州、怀州、顺州、灵州,这就是战争进行到现在,西夏人还在坚守的地盘。除去牧民,这一片现在聚集了宋夏双方近百万的军卒。

从大包围圈形成以后,战斗就没有一刻停止过。如果说当初高遵裕部中心开花是绞肉机,而现在就是屠宰场了。

每天都有各个方向的攻防战,突围和反突围战,阵地战,冲锋战,更别提双方前锋时时刻刻的遭遇战······

兴庆府这边不是没有想过突围,从招募所有控弦勇士开始,西夏人就一直在突围。南线的狄青、种颚、郭逵部他们避开了,以为北线要容易些。

可王韶和李宪部又怎么可能是易于之辈?近十万大军,筑起了坚实的防线,根本就不是可以冲开的。

那些招募来的炮灰,一次次的冲过去,一堆堆的倒下,可宋人那些火药弹好像无穷无尽,宋国的军卒好像也无穷无尽。谁能想到,兴庆府的北线也有如此悍勇的大军防备?

更何况,从大包围圈合拢以后,各路大军已经算是首尾衔接了,相互间的布防调兵,在各路大帅的默契中已经没有了彼此之分,完全是一支大军在行动。

不奇怪,这次来征战西夏的,都是新军军卒,都是老护卫营的那些军卒一队一队带出来的,整个战术技能都几乎是一样的,分兵和合兵,对于军卒而言不存在任何难度。

搁以往,可能会有所谓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弊端,自从官家的军制在国朝推行以后,整个国朝的军伍,被任何一名将帅统领,在执行军令时都是一样的。

对兴庆府而言,现在就是煎熬······

朝廷不言首功的诏令很及时,各路大军在汇合后,在无限接近兴庆府时,朝廷的诏令就到了。意有所指,各主帅都清楚,在最终收关的时候,一点很不起眼的疏忽,很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所以,各路大军汇合后,相互沟通取得了一致意见······整体推进,不得有任何一道防线出现纰漏。

这真的是煎熬。

所有的冲锋都无效,哪怕能一定程度上打开一点缝隙,也会被源源不断的宋军将缺口补上。兴庆府甚至故意暴露防御的漏洞,想引诱某一支队伍冲进来·····然而,宋军无动于衷,依旧是整个包围圈的推进。

就这么点空间,包围的宋军在一点点挤压着,不是简单的一个兵临城下,就可以形容此时西夏人心境的。

西夏人很后悔,倘若在开战之初,甚至在高遵裕部陷入境内时,能知晓或者觉察大宋的用意,或许不至于落到这般地步。

几十万精锐骑兵,冲击宋军的任何一支队伍,打开缺口都不能难事。

如果那样,几十万党项精骑,北上还是西进,一旦进入草原,天地之大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可现在,就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却被宋军几十万军卒围困,还是那种战车衔接的军阵围困······再没有逃出生天的可能了。

“看这两天的形势,兴庆府怕是没什么勇气继续战下去了,难以为继了吧?”

高遵裕现在也归队了,很有心冲击,只是在狄青、种颚等人面前,他还是矜持了些。

每搁几日,各路大军的主副帅都会聚在一起,遵行着官家那种战前指挥部议事的模式,探讨一下新形势。

“高太尉以为可以冲击了?”

“也不是,本帅担心西夏人要降了。这就很难达到官家要求歼灭有生力量的作战目标了!”

狄青和郭逵相互看了看,在看看王韶,种颚就算了,他不一定会介意的。高遵裕虽然想表达的还是应该冲击了,可所提到的未必不可能。

“几十万人,真就这样杀干净?”

王韶是文臣任武职,有些话武将不好说,特别是老一茬的武将不会开口,他无所谓。几十万人啊,真的要杀下去吗?

倘若真杀干净了,估计长平之战都不算什么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