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 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

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三更)

党项人确实是真的明白什么是火器的威力了,也真的明白大规模对战时,火器对于原本的军备,有多大的优势。

不管是王韶的偏师拿下河西走廊,还是王韶与李宪会师后歼灭黑山威福军司,这些兴庆府也知道了,但毕竟没见识战场。

而狄青、种鄂以及郭逵,在大包围圈形成之前,一直是压制着,没有发力。

而高遵裕部,本身是诱饵,又深处敌方境内,战力根本就不敢全力发挥。

结果,但大包围圈形成之后,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忌讳……

直到朝廷这次的诏令抵达,各自才真正放开了去打。

从被大宋遣返了使臣,兴庆府的野性被激发,悍勇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可惜,在绝对优势下,不是靠个人勇武就能逆转战局的。

这一次党项人的悍勇,被犀利的火器摧残的不是一点两点,是一种彻底的摧残。

先是组织大规模骑兵冲锋,结果,宋军以一种全覆盖式的火药弹打击,使党项人的冲锋还没有形成趋势前,就已经奔溃了。

说白了,打战打的钱粮。宋军推进的前线,是密密麻麻的投石机、床弩在抛射火药弹,再近一点是虎蹲炮、神臂弩,同样射出的是火药弹。

党项人从步卒、轻骑兵,到引以为豪的铁鹞子,所有的军种都尝试了,都是同样的结果。

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这就是兴庆府的铁鹞子作战方式,是大夏景宗所创,可以说是兴庆府最后的手段。

铁鹞子自成军以来,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不管是对战吐蕃、回鹘,还是与北辽作战,铁鹞子一出,基本上可以凿穿任何防线。

然而,在与新式宋军对战时,铁鹞子别说冲击到宋军的阵前了,就连一次像样的冲锋都无法形成。

千人对的铁鹞子,这几乎是兴庆府在大规模作战时的最大编队了。结果是,还没来得及冲锋,就被火药弹覆盖了。尽管兴庆府针对战马做了火药弹的适应性训练,仍然扛不住密集的炮火轰炸。

铁鹞子铁索相连的作战方式,间或的死伤,更是拖慢了战马的冲锋速度,连接成片的铁鹞子,直接就成了宋军炮火的靶子。

这战根本就没得打!

兴庆府不得不再一次遣使到汴梁了······

“停战吗?”

前线指挥部也需要针对西夏遣使的事宜商讨了。不过,现在前线指挥部聚堆商讨更容易了,各路大军已经完全衔接了,彻底的无缝衔接。

“不知这一波攻击,党项人的伤亡如何?”

这时候,各路的文佐帅也正聚在一起汇总各路在这一波攻击中的歼敌数。

“这一波攻击,各路大军总计歼敌六万七千六百八十余······”

章惇在这场合是以文佐帅出面的,他在看到这数字时,都有点不敢信。这才打了几天?三天还是五天,直接歼敌的数量,几乎与前期所有战事加起来都多。

这时候,他也是真的明白种建中所分析的······官家和朝廷确实没有真要杀绝党项人的想法。

就现在围困西夏的大军,任何一路都可以一路推进,直接拿下兴庆府。朝廷之所以转这么大的圈,谋这么大的局,耗费这么大的钱粮,是要真正的平灭党项,不让其北逃流窜。

同时,也是营造这般的围困大势,迫使兴庆府投降······

“战事一方提出议和,依惯例,一般都是要停战的。除非如上次那样,兴庆府要求无理被朝廷拒绝议和······”

“即便是再战,也需要朝廷诏令,否则我等前线军伍是不能在议和期间擅自挑起战事的······”

“停战可以,但末将以为所谓停战不应该是单方面,而且,末将以为,在停战期间,所有防线不得松懈,严防兴庆府趁机突围,或者发起攻击!”

党项人的出尔反尔对于有过西军经历的将帅和军卒,没人不清楚。第一次议和,是党项人以为大宋也就那样;这一次议和是真的被打疼了。

要说党项人就这样真的臣服于大宋······都觉得不会那么简单。所以,戒备是必须的。

前线指挥部决定,各路大军在停战时,也必须保持激战时的状态。同时,各路文武帅帐分设与两路大军的衔接处,并且是一文一武的衔接,或者是主副帅衔接。

西夏的使臣又来了······这一次整个汴梁都关注着。前方大军的胜战,随着红翎递报次第的传入朝廷,汴梁人都知道,兴庆府时日不多了。

整个汴梁都在揣测西夏遣使的诚意······再没有第一次泄露机密的传言了。

郑侠估计是第一个被朝廷惩罚,却被整个汴梁乃至朝廷臣工同情的官员。毕竟,郑侠的泄露,让整个汴梁时隔多年后,又有了议论朝廷大事的机会。

“不提条件?只说臣服内附?我怎么感觉不真实呢?”

韩琦曾经主过西北,岂能不知道党项人的习性?他绝不相信兴庆府会真的无条件投降。

“也不是不可能吧,毕竟在大军猛攻之下,兴庆府被收复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王珪已经在考虑酝酿怎样的诗篇,才能彰显出这一届内阁的功劳了。西夏人无条件投降,也是需要在诗篇中体现的,是大宋中兴之势的佐证。

“党项人什么习性,想必诸位都清楚······不对!官家,朝廷需要紧急诏令,着令前线不得松懈,老臣以为,兴庆府要突围······”

整个内阁中,带过兵的好像也就韩琦和文彦博,韩琦能有这样的觉悟,倒也对得起一个知兵事的名头。

“韩阁老,稍安。前方的策略奏报刚到······前方将士还是可以信任。”

富弼也是刚刚浏览了通进院传递到勤政殿的前方奏报。

首尾衔接,无空档围困,文武协作,精诚合作······官家的分兵分权策略,再一次得到了体现。没主导整场战事的臣工,偏偏配合的比有主帅还严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