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四十七章 雨过天晴

乱世栋梁 第四十七章 雨过天晴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四十七章 雨过天晴

下午,一片素白的鄱阳王府里,身着丧服的萧嗣,送几位叔叔出去,临登车,在正门外交谈。

萧嗣奇迹般的回到建康,逆转危局,让惶惶不安的南安侯萧恬、武林侯萧谘等鄱阳王的弟弟们,喜极而泣。

这段时间以来的风声鹤唳,让萧恬等人寝食难安,只要府邸外面有稍微大一点的动静,就以为是大队兵马来抓自己。

而每一天,都有坏消息传来:又有人出首,拿出所谓的物证,指控鄱阳王兄弟图谋不轨。

这种等死的感觉很糟糕,对于萧恬等人来说,就是度日如年,他们这些年来,结下不少仇怨,一旦被清算,怕是要被落井下石。

还好,萧嗣赶回来了,一番运作之后,雨过天晴。

萧恬兄弟不清楚侄儿是怎么办到的,但事实就是,朝廷取消了张榜悬赏,对于已经出首的人,不赏不罚。

南海王萧大临,在宫中“小住”几日后,安然回府,得了个清贵的职位,已经靠边站了。

杀害萧范的那两个凶手,建平王萧大球、绥建王萧大挚,因为自己拿不出有力地证据,无法证明自己对萧范的指控属实,罪无可赦,已被赐死。

萧范遇害身亡,其“录尚书事”的任命,顺理成章“还给”湘东王萧绎。

太尉、湘东王萧绎,如今转太傅,录尚书事,总领朝纲。

当初萧绎就是辅政藩王,后来因病交权,由鄱阳王萧范录尚书事,如今萧绎再次录尚书事,等于是“权归原主”。

而继任鄱阳王爵的萧嗣,转中抚将军,此为军号第三十三班的重号将军,只授予在京官员,统领军府营兵(部分),镇守建康。

如此任命,别有深意:分兵权,掣肘总领朝纲的“录尚书事”。

为此,小皇帝(太后)得几位大臣建议,对萧嗣“夺情”。

萧范去世,作为嫡长子的萧嗣,按说要为父受丧,不能担任职务。

但是,因为当年旧例,继位为鄱阳王的萧嗣,“夺情”后任中抚将军,镇守京城,为国分忧,不能守丧。

守丧之责,由他的弟弟们分担。

所谓的“旧例”,指的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当时还是鄱阳世子的萧范到益州上任,经过荆州时,时任荆州刺史的鄱阳王萧恢(萧嗣的祖父)去世。

按礼,萧范应该护送亡父灵柩回京,并为父守丧。

但是高祖“夺情”,让萧范继续前往成都任职,而萧恢的灵柩,由其他儿子护送回建康。

有了这个旧例,此次小皇帝(太后)“夺情”,让继位为鄱阳王的萧嗣,担任中抚将军,掌管一部分军府营兵,镇守建康。

如此安排,是很正常的权力制衡,目的是掣肘录尚书事的湘东王,以防有变。

可以说,萧嗣在太后看来,还是可以信任的,不然不会把城防职权,分给萧嗣一部分。

这一点很重要,涉及到建康城内的兵权制衡。

建康分为外城、内城,内城即台城,台城里是各部官署、武库、太仓,以及皇宫。

皇宫禁卫将领,多为东宫故人,听命于太后,所以太后对宫禁有把握。

却依旧要提防有人控制台城禁卫,对皇宫实行“关门打狗”。

如今五位辅政大臣,不是尚书令却录尚书事的太傅、湘东王,有“关门打狗”的可能,必须对其掣肘,即分兵权。

掌机要、诏诰的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以及分管尚书省事务的尚书侍郎,这三位辅政大臣,并不掌握兵权,无法在兵权上掣肘湘东王。

管着台城禁军的领军将军,为辅政大臣之一,其立场如何,关系着台城被谁控制,虽然有制局掣肘(无制局调令,领军无法调兵),却并不是万无一失。

所以,太后需要另一个人,统领部分外城兵马,表面上看是要掣肘领军将军,实际上是掣肘录尚书事的湘东王。

这就是萧嗣逆转局面之后,所能争取到的最好任用:留在京城任要职,为太后分忧,而不是为父守丧三年,与中枢无缘。

在萧恬、萧谘看来,侄儿如此表现出色,自家前途就有了保障,可以高枕无忧。

几位叔叔登车而去,萧嗣在正门站了一会,转身往王府里走,心中愤愤。

这几个叔叔,都是窝囊废,关键时刻根本就靠不住。

这就是萧嗣的心声,愤怒而无奈。

父亲殚精竭虑经营下来的局面,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此次事变,至亲们的表现极其不堪,导致佐官们也无所适从,应对无力。

曾经以为的牢固高楼,不过是栋梁腐朽的样子货。

然而仅仅归咎于几个叔叔,能有什么用?

他父子确实有想法,所以精心准备了多年,尤其萧范接任辅政大臣、录尚书事后,更要有一番作为。

萧嗣本以为此次自己南征岭表,父亲在建康可以很“稳”,结果,没想到对手居然直接在宫里行凶。

父亲一死,高楼瞬间摇摇欲坠,眼见着就要垮了,若不是他得人相助,现在,自己和叔叔以及弟弟们,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杀害父亲的幕后主谋到底是谁?

萧嗣要提防这个敌人。

萧大球和萧大挚,至死都没供认是受了谁的指使,才铤而走险刺杀鄱阳王。

但观其平日言行,不像是自己忽然冲动就杀人的性子,应该是受了什么人的唆使。

南海王萧大临有嫌疑,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指使萧大球和萧大挚行凶。

虽然萧大临在萧嗣一番算计之下,恶了太后和湘东王,但并无实据证明萧大临要谋反。

太后以大局为重,宁事息人,放过萧大临,只是让其靠边站。

萧嗣也觉得,萧大临不像是幕后主谋,所以,心中丝毫不敢放松,提防那个藏头露尾的敌人。

转到书房,一人已经恭候多时。

萧嗣让人守在门外,随后向那人郑重行礼:“此番我鄱阳王府上下数百口人得活,多谢彭城公施以援手。”

在他面前的人,不是彭城公李笠,而是李笠的幕僚长张铤。

张铤替李笠受了萧嗣这动作简单但意义不简单的道谢,随后说:“大王节哀,请以大局为重。”

萧嗣点点头,和张铤分主宾坐下,并将自己写给李笠的一封亲笔信交给对方。

“下官即将返回寒山,不知大王还有何吩咐呢?”

“乐安的铜矿,何时献礼给皇帝为宜?”萧嗣问,张铤回答:“此事,大王可自行把握时机,君侯没有任何意见。”

“那,一旦开采....”萧嗣还是有些犹豫,李笠献给他父亲的大礼,是一棵巨大的摇钱树,他们必须给予对方足够的回报。

可如今父亲去世,他无法“录尚书事”,拿不出大礼来酬谢李笠的善意。

而且这大礼交上去,怕不是会被执掌朝纲的湘东王把功劳抢走。

张铤回答:“君侯相信大王前程似锦,所以,回礼可以等,无所谓旦夕之间。”

“不过,这铜矿之事,要么大王自己一个人知道,要么,就让大伙都知道,否则,必然被人借花献佛。”

道理没错,萧嗣想了想,又问:“彭城公,就没想过回京,入中枢?”

张铤摇摇头:“君侯在朝中毫无根基,四处请托以回京,不过是自取其辱。”

“且京城是非之地,纷乱不已,君侯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没心思浪费精力在京城。”

说着说着,他笑起来:“况且,诸位皇叔对于辅政之位虎视眈眈,君侯一个武人也来掺和,怕不是被视作仇寇,如此,岂不是自讨麻烦?”

萧嗣觉得张铤没说实话,至少十句话中有一句是假的。

李笠要是不想回京,如何会关心建康时局,怎么会第一时间得知他父亲出事?

怎么会用飞鸽传书往番禺传递消息、建议他立刻乘船北上回建康?

据说这信鸽,还是李笠手下商贾到广州经商时养的,定期送到鄱阳,为的是和鄱阳通消息,及时掌握行情,方便倒卖海外香药等舶来品。

再说了,如果李笠不对中枢有想法,为何派张铤秘密来建康,为他出谋划策?

萧嗣觉得,李笠应该有浑水摸鱼的想法,以获取更大好处,目的就是入中枢。

只是觉得水不够浑,便想再等等。

这没什么,萧嗣觉得人总是要有索求才正常,任何官员,都不会甘于一辈子待在地方,想要入中枢,合情合理。

可李笠的一个要求,让萧嗣觉得奇怪:李笠‘希望’他若逆转局面后,不要祸及无辜,如果没有真凭实据,不能编造证据对先帝子孙动手。

这个要求,让萧嗣觉得百味杂陈。

或许李笠还念着先帝恩情,亦或是良心过去不,所以才派张铤来出谋划策的同时,作为“监工”,提醒他不要乱来。

所以,既然根据南海王妾弟何瑗所说,南海王似乎事前不知情,不太像是杀害他父亲的主谋,萧嗣便没有布局弄死萧大临。

只是借助留声机这一宝物,设套套南海王的话,让其得罪太后和湘东王。

而李笠的这一要求,让他觉得李笠是有感情的人,不是冷血无情的妖怪。

不一会,张铤告退,依旧扮做菜贩,在萧嗣心腹的安排下,从后厨小门出了王府。

萧嗣独坐书房,想着这几日以来的经历,只觉后怕。

还好,李笠这次出手相助。

张铤得了李笠的吩咐,暗中赶到建康,等着他回来,并为他出谋划策。

他照做了,策略很有效:一举两得。

先是布局,让萧大临以为大难将至,便无所顾忌骂太后。

然后因为另一个布局,导致湘东王与其翻脸,终于,萧嗣化险为夷,此为一得。

不仅如此,因祸得福,得太后信任,夺情、留京任要职,掣肘湘东王,此为第二得。

第二得,是因为萧大临骂太后,让太后意识到小叔子们对幼帝即位的不满,也不敢再相信这些小叔子。

那么,辅政藩王就只能是湘东王来做。

而鄱阳王一系人员在此事变中,表现极差,几乎是手无缚鸡之力,不堪一击。

萧嗣即便赶回建康,也只能孤身入宫,跪求太后给个自证清白的机会。

这就让太后认为,鄱阳王父子及其门生故吏,其实只是乌合之众,比起虎视眈眈的小叔子们,以及同样门生故吏众多的湘东王,无法构成太大威胁。

加上湘东王重新“录尚书事”,太后就需要个有一定分量的旁支宗室,率领军府营兵镇守外城,掣肘湘东王。

所以,萧嗣被“夺情”,不用辞官、为父守丧,成了太后平衡中枢权力的一个筹码。

这就是李笠为他所拟策略,效果自不必说。

萧嗣想着想着,感慨万千,又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年,还只是一个鱼梁吏的李笠,因为鄱阳王府管事詹良遇害一案身陷囹吾。

但这件事却间接引发了三位藩王之间的争斗,弄得鸡飞狗跳。

现在,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会闹得这么大,恐怕早在李笠算计之中:李笠一定布了局。

十几年前的李笠,就有如此心计和谋略,现在,他面对几乎无法破解的危局,对方的简单策略,轻而易举就把他逆转。

这样的人,一旦成为敌人,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