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七十八章 沉迷

乱世栋梁 第七十八章 沉迷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七十八章 沉迷

午后,方山津西,税关附近的交易市场内,各交易大厅里,无数的买卖双方正在讨价还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携带货物过关的人,在交易市场里有一个临时摊位,他们以卖主的身份,在此“守株待兔”,与进入市场、寻求进货的买主进行交易。

这种交易为一对一的讨价还价,也是最常见的交易方式。

若价格谈不拢,议价的潜在买主离开,再有人经过,若对货物感兴趣,于是新一轮一对一的讨价还价开始。

而交易市场里,有好几种交易制度,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实行的是“竞价交易”,以激烈的价格竞争,刺激着买主和卖主的心脏。

一处大厅外,滞留建康的湘州商贾毕隽,听着厅内那声嘶力竭的喊声,看着手中的资料,眉头紧锁。

如今是九月十日,本来此时他应该已回到家乡,和亲朋好友共度九九重阳节。

但是数月前他来到建康后,恰逢建康实行新税制,陆续实施了许多新制度,他和许多行商一样,发现其中颇有蹊跷,不由自主留下来,要好好琢磨一番。

毕隽让堂弟毕庆带着在建康购买的货物返回湘州,自己则与许多湘州老乡一道,成日里蹲在东西二津的交易市场里,研究新制度下的各种交易规则。

其中的“竞价交易”,是他们,以及无数商贾研究的重点。

研究来研究去,研究者们不知不觉沉迷其中。

所谓的竞价交易,其实没什么特别之处,做买卖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竞价”,但交易市场里的竞价交易分很多方式。

其一,经有信誉的驵侩,对过关的货物进行“定品”,然后,将这些货物集中起来,一个个进行“竞拍”,由一群买家对各个货物进行叫价。

价高者得货物。

其二,经过“定品”的货物,由一群买家开价,但只开价一次:价格写在纸上,然后由主持者公布,价高者得货物。

这两种竞价方式很常见,以买卖双方的关系而言,是一对多,即一个货物(卖主),对多个买主。

只不过卖主不叫价,而是买主相互竞价而已。

交易市场的竞价交易,又有另一种方式,为多对多。

即多个同类货物(卖主),对多个买主。

在交易主持者的主持下,买主对货物开价,开价会变,卖主也对自己的货物开价,不是一口价,而是根据买主们的开价,调整自己货物的售价。

这种竞价交易中,买卖双方博弈,而买主之间、卖主之间也在博弈,所有人都在竞价。

当然,具体操作,是由交易市场提供场所、“主持人”,并制定规则,维持交易秩序,并确保交易的最终完成。

交易时,买卖双方不得直接开价,而是要通过名为“经纪”或“交易员”的驵侩,来实现“讨价还价”。

可以说,这种交易方式极其刺激,若操作得当,买卖双方均可以获取比正常交易方式更大的利润。

但不适用于所有类型货物的交易,只有那些价格波动大的货物,才能在这种竞价交易之中,将利润最大化。

即便如此,适用于竞价交易的货物有很多,建康作为一国之都,户数进三十万户的大都会,每日产生巨大的需求,使得各地货物云集。

那么,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必然会有形形色色的货物在东西二津附近的交易市场里销售、集散,每日都产生巨大的交易额。

其中,竞价交易本身,就产生了新的盈利方式,那就是在交易市场里不停转卖货物,只要处理得当,一样可以赚大钱。

即在吃透各种交易规则的前提下,备好充足资金,不需要奔波外地进货、贩卖,只需要守在建康的交易市场里,不停地参与竞价交易来转卖货物,就能实现可观的盈利。

如此一来,既省去了行商的奔波之苦,也避免了坐贾因为货源而受制于人的烦恼。

毕隽悟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留在建康,好好琢磨一下各种交易规则,等熟悉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发财大计了。

悟到这点的人很多,因为正常商贾都能很轻易看出其中蕴含的商机,所以,聚集在交易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做买卖,也在学着做新的买卖。

学着学着,沉迷其中。

而交易市场为了更好的“营业”,特地编制、销售“说明书”,对交易市场的各种交易、征税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尤其针对各类竞价交易,着墨较多。

最复杂的“多对多”竞价交易,因为规则颇多,又要举例加以说明,方便读者理解,故而交易市场特地编制单独的一本“说明书”。

是一“本”,而不是一“卷”。

将一张张纸用细线装订成“册”,也就是装订成“本”,翻阅起来颇为方便。

旁人见毕隽手中的这本“说明书”,颇为羡慕:这书,即便是佣书人传抄的手抄书,售价也不低呀!

毕隽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仔细看着,越看越觉得有把握。

交易规则虽然有些复杂,但只要弄清楚并熟练掌握,其实也不算什么,“多对多”的竞价,其实还是看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以及对各种价格的掌握。

这种博弈,很考验临场应变,因为竞价交易的竞争必然激烈,人不太可能冷静思考。

加上交易场所的嘈杂环境,人无法从容思考,所以,越有“急智”,胜算越高。

看了一会,毕隽收起书,思考起来。

竞价交易想要顺利实施,需要许多前提条件,其中之一,是对货物的精准“定品”。

定品就是定品级,一如给人定乡品那样,交易市场的驵侩们,会仔细鉴定货物成色,辨别好坏,把货物分为九品,然后进行竞价交易。

参与竞价的买家,事前是无法对所开价货物进行品质鉴定的,所以,交易市场对货物的“定品”是否获得买主们的认可,十分重要。

其二,交易市场的日交易额十分巨大,涉及大量且琐碎的各类交易,那么,这些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以物易物或钱货交割,实行起来非常耗时间和精力。

要想让交易市场保持巨大的交易额,并且流畅的运转下去,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办法,其实自古以来就有,那就是让有信誉的人来给交易做信用担保。

用信誉来担保,最终交易双方能拿到钱和货,如此一来,就能省下大量的中间流转环节,方便做买卖。

一旦交易出问题,担保人会负责赔偿损失。

建康的交易市场,就有这样的人或商家,用过硬的信誉来担保。

担保在交易市场里进行的各种交易,以及货物在不同人之间的各种转手,可以在纸面上进行。

最后交割的时候,最终买主和卖主都能凭借交易单,拿到钱或者货。

担保人(担保商)还担保交易市场对货物的定品,一旦买主拿到货,发现实际情况有出入,可以申请“仲裁”。

仲裁结果若是货物的定品低于实际成色,信用担保人会进行赔偿。

毕隽仔细打听过,且交易市场也广泛宣传,在交易市场为货物定品的驵侩,多有建康城里有名豪商的掌柜或者老手(兼职)。

而为交易市场的交易过程以及货物定品进行信用担保的人,要么来自商誉极佳的豪商,要么是那些信誉极佳的大寺庙。

这些人或豪商、大寺庙,都能通过为交易市场的货物定品,以及提供信用担保,根据交易额,获取不菲的利润。

再加上主持、参与竞价交易的驵侩也有“提成”,所以,新税制实行数月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新制度的好处。

发现只要参与、适应这个新制度,所有人都能在一个相对公平、公开的秩序下,体面的赚大钱。

而官府不需要巧立名目来征收各种杂税,就能从这新税制里获取远超往日的商税,还不会激起民怨,可谓皆大欢喜。

所以,当交易市场“开业”后,大户们开始适应新规矩,尝试掌握新的游戏规则,并渐渐沉迷其中。

人们预想之中的各种闹事、冲击事件,并未出现。

那些因为新税制实行而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的大户们,在反抗无用之后,惊觉只要适应这套制度、掌握规则之后,可以通过这套制度,获取比往日更多好处。

于是,反对的声音虽然还有,但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毕隽觉得,比起刚开始严格征收关津税时,那些大户们声嘶力竭般的呼喊,现在的喊声,更像是反抗不能后,半推半就的呻吟。

宛若家境优渥的女郎,被一个突然闯入庄园的贼人连带家产一道强占,沦为小妾。

悲痛欲绝之下,女郎没胆寻死,又无法反抗。

却惊觉对方居然年轻英俊,才艺出众,且出身名门,家中良田千顷,累世官宦,长辈多有在朝为官者,门生故吏遍天下。

所以,既然木已成舟,就不如从了对方,哪怕只是做妾。

娘家人有了这层关系,鸡犬升天,自己每日伺候潇洒郎君,也快意非常。

只不过碍于脸面,每次被郎君推倒之际,女郎便半推半就,喊上几声罢了。

毕隽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交易市场,忽然冒出个疑问:

朝廷调彭城公回京城任职,到底是让彭城公回来监税,还是回来经营产业、货殖生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