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得加钱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四章 得加钱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三十四章 得加钱

春天到,开学了,因为十二岁以上皇子全都去学校读书,加上七岁以上皇子,每日都要在蒙学上课,所以白天的宫里,没了往日的喧嚣。

“神兽归位”,李笠得了解脱,但该做的事还得做,其中包括教导皇太子李昉。

李昉已经成家,所以不在宫里居住,和太子妃武氏在东宫自有一片天地。

不过李昉每天都会入宫,向父母请安,并跟父亲学着处理政务。

今日,李笠要教儿子,什么叫做“钓鱼工程”,什么是成本控制,于是父子俩来到兵部,在一个厅堂里交谈。

“大型工程,多少都会存在实际造价超过预算造价的问题,无非是程度大小罢了。”

李笠站在一堵墙面前,看着墙上挂着的舆图,对儿子进行讲解。

旁边,许多身着戎服的军人,在一个平放的沙盘上忙碌着。

“但是,有的工程,从‘立项’开始,就不怀好意,其谋划人,明知道工程造价必然会很高,却故意给出个较低的报价,以骗得有司同意实施。”

“结果,等工程开工,箭已上弦,原本的投入,明显不够了,却又不能停工,否则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于是,朝廷不得不追加款项,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

“这种追加,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数次,为此多付出的代价,或许确实是花在工程上,但也有可能是被各级人物趁机分润,白花冤枉钱。”

李笠说的这种情况,李昉之前已经有所了解,父亲出征在外时,他监国,主持国务会议。

其实就是听宰辅们如何商议国务。

当中,就有针对各类大型工程进行的讨论。

宰辅们仕宦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尤其在意这类大型工程的成本,他在听的过程中,长了不少见识。

说白了,这是个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当然,这两个词,他是听父亲说的。

“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笠指着舆图上那河、淮运渎的几条拟定线路,缓缓说着。

“尤其开大运渎这种大型工程,开始施工后,施工过程中,会碰到什么突发事件,没人可以预料。”

“譬如某处地质条件比预想的复杂,某处的地势走向,和最初勘察的时候有出入,等等。”

“所以,不管事前的成本估算再怎么仔细,工程开工建设之后,很容易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导致造价上涨,得加钱。”

“这种上涨,其实是很合理的,没必要苛责主持工程的官员,毕竟很多时候,一分钱一分货。”

“但是,如何判定这造价的上涨,是在合理范围内?而不是最初拟定施工方案时,明知造价不能低于某个数,却故意把估价往低了报?”

李昕回答:“需要有人来进行成本核算,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工程造价上涨,到底是正常上涨,还是最初的方案故意低报。”

“当然,为了防止徇私舞弊,进行成本核算的人,要有专门的管理,自成体系,最好不要容易受外界影响。”

李笠点点头:“这话没错,制度要有,可执行制度的是人,人出了问题,制度也就会出问题。”

“大型工程,后面都会有形形色色的受益方,所以才有钓鱼工程出现,让区区几个成本核算人员,对抗这些利益群体,那是不现实的。”

“对方完全可以出盘外招,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使得一个报价明显过低的工程,能够通过复议,获得动工许可。”

“然后,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因为‘意外’而追加投资,到后面,甲方发现工程超支数倍,但挑来挑去,还真挑不出什么明面上毛病。”

“各种加价,都是有合理客观理由的。”

“但造价暴涨已是事实,甲方就只能打掉牙和血吞。”

“工程若是土木工程,造价暴涨,忍忍也就过了。”

“大不了省吃俭用一段时间,把亏空补回来,可这种工程若是打仗,一旦成本失控,那可不是小事。”

父子俩来到沙盘前,这沙盘为教学练习用具,目前模拟的是代、朔与草原接壤地区形势,并不是真实地形。

李笠指着上面的“空地”(代表草原),说:

“如果将来某一天,有大臣向你上书,慷慨陈词,说能以花费较少的军费,不用堡垒推进战术,便能控制碛南草原...”

“说得头头是道,把各种可能以及开支都分析得清清楚楚。”

“让你意识到,花费较少的军费,数年时间,就能复套..控制碛南草原,你心动不心动?”

“复套”二字,李昉认为是父亲口误,而父亲的这个提问所指,仅就提问来说,明显是有问题的。

但是,他将自己“代入”后,点点头:“孩儿必然会心动,因为听上去很有道理,能省钱办大事,当然心动。”

李笠笑起来:“对,很有道理,因为对方言之凿凿,提出的方案,可行性很高。”

然后话锋一转:“但实际上,却是钓鱼。”

李笠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是参考他那一世听过的例子,这例子有关“预算报价”。

举例的人,引用的却是明代一件事:

嘉靖年间,河套地区被蒙古俺答汗控制,对方以此为据点袭扰陕西、山西,对边防形成很大压力。

总督陕西军务的兵部侍郎曾铣,上《请复河套疏》,向皇帝朱厚熜(明世宗,又称嘉靖皇帝)请求复套。

皇帝想要有一番作为,也意识到朝廷收复河套地区,能够极大改善陕西、陕西的边镇形势,看了曾铣的《请复河套疏》,很高兴。

加上曾铣击败了率众入寇的俺答汗,表现出色,再上《重论复河套疏》,皇帝心动了。

但没过多久,因为奸臣严嵩发动爪牙弹劾曾铣此举“轻启边衅”,并指使人污蔑曾铣瞒报打败仗的实际军情,并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

于是,皇帝先罢首辅夏言,再命廷臣议曾铣之罪。

有司官员“体察上意”,上奏曾铣罪不可免,于是曾铣入狱,最后被杀。

朝野为之喊冤。

这件事,看上去是忠臣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但是,内中另有详情:曾铣的复套,是钓鱼工程。

曾有人认为,复套需要折银三百万,兵三十万,粮三百万石,折白银三百万两,还得沿河修城堡。

但曾铣对皇帝说,微臣的复套方案不需要这么多钱。

精打细算,六万兵力就能搞定复套,军费不到四十万两,这是曾铣的“第一次工程预算”。

等到皇帝拨了一笔‘定金’,满怀期待的等后续时,曾铣再次上报的“工程预算”变了,翻了十几倍。

其中,兵力翻一番,变成十二万,军费自然也就翻倍,后续费用,仅仅沿河筑城一项,每年投入至少二百万两白银。

这下,自尊心极强且自视甚高的皇帝意识到自己被骗,暴怒。

但又不可能承认自己被人“钓鱼”,于是,借助“白手套”严嵩,把曾铣弄死,以儆效尤,却不用担一丝骂名:

害死曾铣的人是严嵩,与我朱厚熜有何关系?

这个例子,说的是一个典型的钓鱼工程,所以举例人总结:打工仔千万不要在预算上糊弄老板。

当然,曾铣的意图是为了国家,因为复套确实很有必要,此举也不是为了自己捞钱,完全是出于公心。

但他知道皇帝扣扣索索,于是想用“低报价”先得皇帝允许“立项”,等后续再追加款项。

李笠记住了这个例子,现在,改了改,拿来教育儿子。

“日后你主政了,总会有大臣,基于各种目的,向你申请‘工程立项’,但为了获得同意,就难免钓鱼。”

“先报个低价,让你觉得不错,于是立项开工,结果做着做着,你发现情况不对,发现工程要完工,得加钱。”

“若这工程是土木工程,譬如水利工程,或者开路,忍忍也就算了,缓个几年,财政也就能缓过来。”

“可若是打仗,那就不是闹着玩的。”

“别的不说,就说后勤,如果开战前,估算的粮草消耗是三百万石,兵力十五万,四个月打完。”

“结果开战后,实际的消耗超过六百万石,还得追加粮草三百万石、兵力十五万,要延期至少半年,你加还是不加?”

“不加,前线和敌人交战的大军,断粮就完了,没有援兵接应,也完了,撤都撤不回来。”

“加,突然冒出来的巨额开支,是说加就加的?”

“紧急调兵,其兵原本的驻地就会空虚,极易露出更多破绽。”

“紧急调粮,还得动用各地常平仓的存粮,万一遇到灾年,没法赈济灾民,怎么办?”

“额外增加的后勤运输负担,又得调动人力来承担,连带开支骤增。”

“这一连串下来,连带着国务也被耽搁,原本的施政计划被彻底打乱,这不是加不加钱的问题,这是战争成本失控,导致国政失控的问题。”

李昉明白父亲的意思,《孙子兵法》也说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可要如何防止被人“钓鱼”,防止在打仗这件事上出现成本失控?

他觉得,无论谁当皇帝,被人明目张胆的骗,被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钓鱼”,恐怕都想杀人啊!

李笠说道:“打仗,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打赢,或者在预期时间内结束战争,所以风险大,风险控制不好做,这可以理解。”

“但是,若连后勤运输的成本控制都做不好,打仗就是在赌博,尤其国战,变成了赌国运,一旦成本失控,就不是加不加钱的问题。”

“突然增加的负担,必然转嫁到百姓身上,导致服劳役、兵役的百姓增多,影响农活,甚至会加重百姓负担,导致家破人亡的情况出现。”

“这种情况一旦大规模出现,国家的根基必然被明显削弱,许多年都恢复不过来,你看,严不严重?”

李笠说到这里,看着那几个军人:

“所以,核算工程报价,确保工程进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就需要这些专业人员、专业团队来负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