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九十章 民生

乱世栋梁 第一百九十章 民生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九十章 民生

中午,民部食堂,年底进京“上计”的各州上计吏们在此聚餐。

他们从各地赶赴开封行在,风尘仆仆,忙完公务之后,共聚一堂,谈天说地,放松放松。

上计,即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管内情况,这一制度,从秦汉时就有了。

汉时,县令将本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数字,编成计簿,呈交郡国。

郡守或国相汇编本郡情况,上计于丞相。

州刺史这一官职设立之后,每年奏报所察情况,也称上计。

如今,楚国取消郡的行政区划,地方上为州、县二级制,各县上计于州,州上计于中枢。

开餐后不久,现场气氛忽然变得有些特别,因为皇帝来了。

按说上计吏们在皇帝面前应该是噤若寒蝉,喘气都不敢大声,但是,许多吏员和皇帝谈笑风生,仿佛是街坊邻居一般。

这种在皇帝面前从容淡定的表现,哪怕是朝臣都不一定有。

席间,李笠穿梭各处,和一张张熟面孔喝酒,顺便闲聊。

“鱼有腥味,羊肉有膻味,但鲜这个字,却是鱼加羊,说明什么?”

李笠发问,几位吏员想了想,回答:“因为鱼肉和羊肉真的好吃。”

“且易得。”李笠补充,举杯示意,几位吏员赶紧把杯中酒喝完。

李笠也喝完杯中酒,一名吏员赶紧拿酒壶给李笠斟酒。

这种举动按说不妥,会危及皇帝的安全:万一酒壶里是毒酒的话....

但李笠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吏员,都是他忠诚可靠的“战士”,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又服从他的安排,在基层历练,没道理变成刺客。

话题继续,李笠说:“南方鱼多,北方羊多,南北交汇的河南、淮北,鱼、羊菜肴都很有名...”

“徐州的鱼羊鲜,或者羊方藏鱼,可是很好吃的。”

“陛下,今日菜肴之中,就有羊方藏鱼。”一名吏员补充,李笠问:“味道如何?正宗不正宗?”

“陛下,比起寒山小吴食肆的羊方藏鱼,是差了点,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

“哦豁,刘三你还记得小吴食肆啊。”李笠笑起来,“可惜,你从河北赵州来,不可能路过徐州寒山了。”

被称作“刘三”的吏员也笑起来,“陛下,小吴食肆在开封开了分号,卑职打算过几日,去坐坐。”

“得去坐坐,朕偶尔派人去买那里的羊方藏鱼过过嘴瘾。”

旁边,许多人见皇帝居然记得这位叫“刘三”,不用听介绍,就知道对方在河北赵州任职,讲话语气如同聊天,不由得羡慕非常。

能在皇帝那里留下名字,这前途怎么着都不会差!

果然是老部下的优势,皇帝总是顾念“旧人”的。

李笠闲聊一番,问起河北的养鱼业情况。

“百姓穷,在吃这块,其实是没法讲究的。”刘三首先回答。

“虽然北地习惯吃羊肉,甚于吃鱼,更吃不惯鱼鲊,但是,什么食物便宜,百姓就只能吃什么。”

“鱼有刺,鱼鲊也是,吃起来比吃羊肉麻烦,这是事实,但鱼肉比羊肉便宜啊,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便宜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今各地大规模开鱼池养鱼,确保当地百姓能用较低的价钱买到活鱼,鱼的销量就是持续增长,不愁卖。”

“自家烹饪鱼,还得弄些除腥的佐料,譬如姜,那好,各处屯田聚落,大规模种姜,姜的价格下降,随便都能买到,百姓就更加愿意吃鱼。”

“毕竟便宜嘛,百姓过日子得精打细算,一文钱能省都要省的。”

有人补充:“也有百姓不太会弄鱼,不会炒,煮的话又经常煮烂,味道也不对,那也没什么,罐装的鱼鲊,吃起来就很方便。”

“鱼鲊本身就有味道,没有多少腥味,直接吃就行,或者蒸一下,热一下再吃,也是不错的,少生活,就省柴禾,那就是省钱。”

又有人补充:“说到省钱,吃豆腐乳更省钱,罐装的豆腐乳,有十几块呢,一块就能凑合一碗饭,两碗粥...”

李笠注意到这个信息:“所以,豆腐乳的销量...销售额,比鱼鲊的销售额要高?”

那人回答:“从过税关的缴税额来看,确实是的。”

“那源自鄱阳的豆腐乳,可就是驰名南北了。”李笠笑起来,对几位吏员举杯,将吏员倒给他的酒,一饮而尽。

没有什么好提防的,这些人,都是他撒出去的耳目,也是人才库里的备选人才。

许多人是他当年曾经的老部下,为马前卒,浴血奋战,立下大大小小的军功。

后来因为种种需要,离开军队,转任吏员,到各官署任职,为他在另外的战场上征战。

譬如总税司、转运司等。

这样的“征战”也是历练,历练过后,只要表现出色,就必然有下一步任用,而不是断线风筝那样,放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李笠给了这些人光明的其前途,对方没动机做什么坏事。

而且他今日是突然到访,就算有人要搞事,也来不及了。

楚国拿下河北,已经过了三年有余,从各地汇集来的消息来看,都说明新的地方官府,在当地初步站稳脚跟。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无论朝廷姓什么,他们的日子都一样过,无非是缴田租、赋税,服劳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只要官府留给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和家人能活下去,就不会造反。

在这个前提下,高高在上的皇帝,是人是狗,都无所谓的。

皇帝有几个妃嫔,每晚睡几个女人,衣食住行有多么奢侈,百姓才不关心。

还是那句话,只要日子过得下去,百姓才不会造反,毕竟拖家带口的,不是走投无路,谁会去当反贼?

所以,他要安抚河北人心,乃至齐国故地民心,不需要说什么大道理,只需要减赋税、轻劳役,百姓就会认新朝廷是好朝廷。

再给各地地头蛇以体制内的上升通道,让无地游民有务工的机会,能养活自己及家人,谁会有好日子不过,去造反?

那么好日子的标准是什么?

有房子住,可以遮风避雨,哪怕是茅屋;每天能吃饱肚子,哪怕是粥、羹,家里好歹有些存粮,能顶个把月;

人人有衣服穿,哪怕满是补丁,过年时人人能换一身新衣,而不是一家人只有一套衣服,谁出门谁穿;

冬天,每人有一件寒衣,有一床被褥,能有取暖的燃料,确保一家人度过整个冬天。

这样的要求,其实已经很低了,但是,许多人依旧饥寒交迫。

所以,李笠觉得什么宏图伟业,都比不上让百姓吃饱穿暖。

天下太平之后,要想办法让百姓有地种、有活干,民心定了,国家就稳了。

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譬如吃,羊肉虽好,但百姓吃不起,那么,鱼肉就是不错的肉类来源。

他擅长养鱼,就要在养鱼上做文章。

在场内走了一圈,低度酒喝得李笠有些上了头,酒后话多的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

拉着人说话,滔滔不绝。

一名老兵出身的吏员见皇帝如此高兴,便问:“陛下,朝廷何时发兵,攻打周国,统一天下?”

陪伴皇帝左右的随从赶紧呵斥:“此乃国家大事,如何能随便说?”

“无妨,无妨...”李笠摆摆手,打了个酒隔。

区区低度酒,还不至于把他弄得烂醉如泥。

酒是要喝的,话,是绝对不能乱说的,他拍拍那吏员的肩膀,说:“周国,如今不过冢中枯骨,朝廷,迟早要收拾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