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 第六百零三章 众爱卿、废了锦衣卫和东厂吧

第六百零三章 众爱卿、废了锦衣卫和东厂吧

谁都听得出来。

万岁爷这是对皇亲国戚和贵勋之臣产生了不满。

上一次。

外戚和贵勋之间的做法,的确是有一些太让人寒心了。

他们这些大臣都有一些看不下去。

但是外戚和贵勋之间和他们而言,都是各自的体系,平日里也都有一些联系。

关键是,当初乃是温体仁、周延儒、王永光等人得圣眷。

而这些人和外戚以及贵勋之间的关系,那是不明不楚,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自然没有人敢冒着位极人臣的王永光等大臣联合起来弹劾的风险,以及被听信了这些臣子谣言的结局,去做那等事情。

所以对于外戚和贵勋叫苦叫冤,拿不出钱财这种情况,他们是心中清楚,面子上自然还是要过得去。

而现在。

万岁爷似乎是因为一趟陕西之行而改变了看法啊!

只是不知道万岁爷会怎么做。

“万岁爷息怒!”范景文站出来躬身施礼道。

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是范景文,此人乃是国师推荐的人。

忠心和能力都是有的。

“你让朕如何息怒?”崇祯皇帝沉声问道。

大有一种,范景文说的不好,他就要直接治罪。

范景文并不怵,平静地说道:“万岁爷,此事应该另当别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一乃是因为我朝现在富商和豪族比较多,朝廷让其捐钱。

这就相当于是让他们把拿到手的钱财,白白送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不愿意。

其二则是因为朝廷未能给一个具体数目,一旦真的开始捐钱,对于有一些人来说,到底捐赠多少,万岁爷才能满意?

一旦真的捐钱了,却让朝廷觉得他们有很多钱财,从而不断地索取。

又该如何?”

崇祯皇帝点点头,到底是国师推荐的人。

“那如今三关之地饷银吃紧,国库也是空虚,众位爱卿觉得,他们捐赠多少合适?”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范景文也在思索,然后便想要说出一个数目来。

那些个大臣其实也在等着范景文给出一个数据,这样一来,这件事情也能够解决。

而这个黑锅也能够被范景文背上。

这对于有一些大臣来说,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然而,有人却先一步阻止了范景文的话。

只见江枫站起来,微微躬身说道:“万岁爷,臣有一言。”

崇祯皇帝连忙说道:“准奏!”

江枫说道:“捐赠之事本来其实是一件善事,应当采取自愿的方法。

一旦规定了一个数目,到时候所有的捐赠都变成一种数字,变成了一个形势。

并不利于善行善举,让人变成了一个无情的捐赠者。”

崇祯皇帝称赞道:“国师所言不错,捐赠之事的确不好规定一个数目,也不好强求。

但是现在很多贵勋和外戚本有钱财却不愿意救天下,该如何是好?”

江枫回道:“万岁爷可以在城内一处设立功德碑,所有捐赠了的外戚、贵勋等人,不管多少,都可以把他们的名字刻录在功德碑上面。

以此来让所有人看到,这些人所做出来的善举善行。

其次便是给与一定的爵位,光荣之家、善人之家、爱国之家、大明勋章等。

凡是得到了这些称号和爵位的家族,可以免去一定的赋税,还能让其后辈拥有一个进士的身份等。

以此来作为这些人对于善行善举的汇报,也算是万岁爷对于他们为国出钱的奖励。”

至于捐得越多,获得的好处越大,这种话自然是私下里说最好。

在这明面上,说出去之后,也就不稀罕了,也不会是崇祯皇帝自己的考量。

韩癀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江枫的建言。

相比较规定一个数目,直接强求那些外戚和贵勋以及天下富商,这种给与一定的奖励明显要好多了。

仅仅是一个免去一些赋税,就能够吸引很多富商。

“国师之谏言当真是利国利民之策,臣以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然后那些百官们也反应过来了,连忙开始迎合起来。

崇祯皇帝这才拍板,说道:“如此甚好!那便按照国师所言,于城外寻一处,建立功德碑,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善行善举之人的姓名!”

“万岁爷圣明!”

见到这件事情总算是有一个定性了。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是在是担心万岁爷在陕西抄家抄的欢乐,回到京师之后,还要继续抄家。

而崇祯皇帝又处理了一些事情之后,早朝才散。

“韩卿、孙卿、范卿……,朕有一事想要和尔等商议一下,如今这大明之形势非常严重,内忧外患之下,大明的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

而地方上的官员却倒行逆施,贪、污、腐、败之事屡禁不绝,锦衣卫和东厂本应监察百官,却成为了一个闲职。

朝廷花费这么多的俸禄养着他们,而他们却不做事,朕意欲废了锦衣卫和东厂。

尔等以为如何?”

韩癀等人再一次吃惊,这心脏差不多都要跳出来了。

“这……。”

没有人敢说什么。

废了锦衣卫和东厂,他们这些官员自然是拍手称好。

但是韩癀等人却也是精明的人,明白废了锦衣卫和东厂,万岁爷肯定会有另外的办法监察百官。

这也很有可能是那位大明国师的意思。

一时间,每人敢说话。

崇祯皇帝似乎也预料到了,便继续说道:“朕很想要中兴大明,想要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蒙元无道,欺压中原汉民久已,太祖起于微末,为的就是让中原汉民站起来。

而如今,鞑子强势,大明内又是这般这个样子。

朕也无法啊!

这一次陕西之行,当真是让朕看明白了,也看清楚了。

锦衣卫和东厂来监督百官,很容易太过强硬,引起官员的反感。

但是要一味儿软弱,也就变成了现在这般样子。”

韩癀躬身道:“万岁爷,可是有了好法子?”

崇祯皇帝点头说道:“实不相瞒,此法也是国师在陕西之时的建言,朕以为非常可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