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

耕耘贞观 第二百二十一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二百二十一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

耕耘贞观

耕耘贞观第二百二十一章沧州的高速发展

张亮与岑文本一路向北,倒是不紧不慢的观察着沧州。

在这过程中,一名名探子们不断收集自己打探过来的信息,向张亮汇报,看着汇报内容,张亮皱起眉头。

不是因为这些探子们探查到这沧州的官员贪污受贿,豪门世家横行霸道。

而是探查到莫说朝廷官员,就算当地世家豪门,好像都舍家为国的进行干活。

这一种沧州上下万众一心的姿态,说实话,张亮看着这报告感觉格外不可思议。

“什么时候,世家都这般的为国为民了?”张亮看着探子们打探到的情况,不由默然。

岑文本此刻也拿出纸笔,小心见证自己的见闻,心中也充满茫然。

世家是什么,别人不知道岑文本所在的岑家从汉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一路发家传承,经过这几百年时间传承,倒也算得上是簪缨世家。

如果说世家中的个人也许会有舍己为国的想法,但整个家族拿出钱粮莫说为了一州发展,就算为了国家发展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但现在,根据探子们打探过来的消息,沧州大大小小的世家,这次主动拿出钱粮,或是投资主干道周边的土地,或鼓励族人在南皮周边开垦荒地。

甚至有的出钱主动从幽州购买耕牛给同村百姓耕田,让整个春耕显得格外热闹。

说实话,对沧州世家这样的行为,幽州那些前期投了钱的世家,那是相当嫌弃。

一开始薛大鼎想启动三角环线的道路,都需要幽州世家出第一笔的钱粮。

但随着这道路修建起来,这些沧州世家或多或少知道李泰给薛大鼎的沧州发展计划

那一个个马上呼爹喊娘的拜托薛大鼎,一定要为这整个工程奉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幽州世家是最初的出资人,而且先期投入了修道路的钱。

虽然李泰不许以收过路费的形势回收,但这三角环形道路周边的商铺,李泰与薛大鼎的默许下,便被幽州世家拿走了一部分。

这让幽州世家更死心塌地的跟注,毕竟他们的投资开始见到回报了啊!

但李泰的整个工程,修好道路只是第一步而已,先发展小麦,后种植棉花,再发展海盐。

可以说,这整个工程计划继续推行下去,只靠幽州世家的投入那是远远不够的,对李泰来说,是需要团结更多可以团结的力量。那看到甜头想吃的沧州世家自然最合适。

更不要说这些沧州世家对比起幽州世家,有个相当重要的资源,那就是本土土地。

所以有了他们加入,当他们愿意拿出土地去种植小麦时,那第一期工程自然也就顺理全面开展,尤其涉及农事,有当地世家作保,当地百姓才会信服。

而对幽州当地世家来说,他们一开始看不起薛大鼎,压根就没理会薛大鼎拿出来的计划。

什么发展沧州的计划,谁会蠢得把钱砸在道路上,甚至还要支付徭役钱粮!

这是手上的钱粮多得没有地方花了吗?还不如先存储下来,等将来买点地呢!

但等到这三条道路修建起来,车马来来往往的在这车上横行,当地世家看到这道路上的利益,或想拦路设口,或想要购买周边土地时,他们遇到困难了。

那些凡要拦路设口,想要收过路费的,李淳风主动让徭役去陪着他们发展地方械斗。

这些人面对有组织有纪律的徭役,要是手上家丁民兵能打打得过才怪。

等到群架打好了,薛大鼎便派人过来抓人了。

李淳风的徭役就走个过场而已。

但对面就没这么幸运了,直接被抓到监狱里面先冷静冷静,然后按照朝廷法律进行判刑。

简单的说,你们要收过路费,那官府就是拉偏架。

至于想要购买三角环形道路周边土地的,他们很快就发现这大道周边的地契全部都已经被人买走了,一部分自然是给幽州世家拿走,甚至已经开始建设店铺了。

可以说,封建帝国主义的铁拳,能让沧州大大小小的世家明白,什么叫做统治阶级。

朝廷对付不了世家豪门,那指得是一个阶级,而不是指个别世家。

就算五家七姓,要敢跳出谋反,有一个算一个,朝廷绝对把五家七姓给扫荡干净给其他世家豪门腾出生存空间来。

所以沧州世家在发现来硬的只能被敲碎牙齿后,也就只能选择软的加入工程来。

这些没吃上第一口的沧州世家,现在好不容易现在能分到几口汤水,又怎么可能不舍得多砸几分钱粮,再怎么也不能让外地人把自己家的钱都赚走了啊!

在这过程中,农业学府的农学社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当地扎根。

没办法,如果不干活,对世家来说,那是多一个人都嫌多,白养一个人都费米。

但真等干活了,那都恨不得把自己手下的一个人当成是两个人来用,哪里会有嫌弃自己手下劳力多的道理,如果有能替代劳动力的百姓,更要赶紧支持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学社以及农业学子教授怎么样提高生产率的教导就非常重要了。

还有一点就是,农学社在李泰的安排下,开始在基层中掌握耕牛这种宝贵资源。

因为现在耕牛数量有限,李泰没直接把耕牛卖给当地世家,而是选择先发给农学社,让农学社以租赁的形势,去出租耕牛。

说实话,如果完全交给市场规律的话,那么耕牛必然是被地主世家出高价租赁走,或者优先租赁给他们,对这点李泰并没有特地去阻止,而是任由他们去发展。

因为这种事情,随着未来《草种计划》所培养的耕牛不断增加,自然会慢慢惠及底层。

在说,这些沧州的世家也未必要租借,他们有的,直接就从幽州参与了《草种计划》的世家手中购买粮食了。

李泰真正需要的是,通过这些耕牛耕田去计算出当地有多少田亩。

这估算起来肯定会有出入,但总比派人去慢慢查询要靠谱的多,至少算是个参考方式。

而弄清楚这些世家手上到底有多少田亩,也方便将来进行清查土地政策,或者摊丁入亩政策时,总归有个不错的前期准备。

这也是自己弄出农学社除了传播种植技术以外的第二目的,甚至对朝廷来说,这种能够直接知道基层情况的社会属性,比赚到钱本身要更加重要。

正如此,此刻莫说是薛大鼎,以及第一批投资的幽州世家,那些沧州的世家,此刻也疯狂砸钱砸人,甚至租借农业学府的耕牛开垦田地。

虽然现在整个沧州是扶持种植小麦,但春天把土地开垦出来,然后先种植上豆类滋养土地肥力,也能让秋天时耕种小麦带来不错的收货。

至少有了去年相对强制的在秋天种植小麦,现在当地世家以及当地的百姓,见到小麦在春天长得郁郁青青,到了春末夏初就能够收割,积极性自然就来了。

毕竟在小麦收割后,时间也进入到夏天,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朝廷没有安排他们徭役,随着道路已修起来,那他们完全可以去大运河旁边卖力气,因为整个航道上有得是力气活。

百姓只要在秋种时回来,那就误不了明年种田。

这样的安排,等于是给百姓腾出了大量赚钱时间,对普通百姓来说,太长远的利益除了读书以外其他的可能什么都不知道,但若让他们计算怎么样能够多挣到几个铜板,这些人比李泰可能都要清楚得多了。

所以,现在整个沧州,因为这整个计划工程的推进,自然而然的从上到下的拧成一股绳。

而这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红利,更让官场到世家,世家到豪族,豪族到百姓都能吃到红利。

而随着各个阶层的财富都有所增长,那自然很多问题,直接被经济发展掩盖了。

这就是张亮来到沧州后,感觉到整个沧州从上到下的所有人,好像特别积极向上的原因。

毕竟如果能够合理合法的获取财富,那这些世家豪族自然不会拒绝。

而现在的问题是,这整个工程所带来的利润,莫说是沧州世家,就算加上幽州世家也吃不下,所以自然而然的分润出来。

只不过这种世家豪门这般舍家为国的景象,让张亮和岑文本看了怎么可能不恐惧。

毕竟在任何人眼中,此刻的沧州世家以及过来投资的幽州世家简直都疯了。

可以说,整个沧州之行看得两人是越看越是恐怖,甚至充满了匪夷所思。

但从百姓到世家此刻全部都乖乖汇聚到薛大鼎的手下,按照李泰规划到城市的全面计划,一心一意的干活。

至少对沧州的百姓们来说,自己赚到的小钱钱才是最真实的。

同时,薛大鼎这个执行力暴强的家伙,带着自己从河东要来的亲族为骨干,以及不断汇聚的全州的百姓力量,自然开始玩命干活。

而薛礼跟着族人投入到薛大鼎的门下,原本只以为自己跟着族人干,希望能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却没想到,薛大鼎在干活时不仅不把别人当人看,就算是自己也没有当做是人的意思。

每天都工作九个时辰,至于他手下的官吏,如果离开了府衙倒是还是好事,但只要是在他的手下待着,基本上你前脚跟入门,后脚跟就接到新的任务要出门了。

可以说很多衙役在薛大鼎手下干活,那真的是叫苦连连。

但薛礼不一样,对从小认真学习家传武艺,更是亲自下地种田的农夫来说,不论是田间的事情,还是薛大鼎颁布的任务,薛礼都能够又快又好的完成。

完成后,就马上跑到薛大鼎的身边,接受新的任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再次又回到了薛大鼎的身边……

对比起其他接受了任务,恨不得在完成任务后,在外面潇潇洒洒晃荡到天黑的普通差役,薛礼的到来那真是大卷王给小卷王开门,卷到家了。

但对薛大鼎来说,薛礼这个族人每次都在自己的身边出现,一次两次没有什么,但自己耳边常常就是听到薛礼道:“薛刺史,我事情办完了,这是回执,接下来有什么任务!”

听得多了,那自然是会注意到薛礼,再加上薛礼自身更是英武健硕,让薛大鼎更是多出了几分的好感。

顺手查了查薛礼的资料,多多少少知道了薛礼的底子,心下更满意了。

一日,薛大鼎叫住每日来来回回,不断往返田间与府衙的薛礼,便是问道,

“其他衙役接了府衙外任务,最快也要到今日申时才会赶回来,你为何能往往一个时辰便能来回!”

“也许因为我也是种田郎出身,知道种田不易,如果刺史这些有利百姓的政策能够早点落实,那百姓却能多几分的丰收吧!”薛礼倒是诚恳道。

“你勤勉肯干,的确是我薛氏的麒麟子,uu看书既然你对农田之事有几分天赋,那我就写信给燕王,让你进入幽州农业学府,去学习正统的农科知识。

沧州在规划中,小麦种植只是基础,以后还准备在南皮等水利充沛处大面的种植棉花。

这东西我们沧州了解之人寥寥,我期盼你能学有所成,也方便沧州将来施政有方!”

薛大鼎觉得,总不能什么东西都是李泰说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毕竟自己连棉花是什么都不知道,整个计划全部都是李泰口中说的、

将来南皮这里会成为棉花的主要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棉花,这一点规划自己没打算改。

但自己是沧州刺史,需要对沧州百姓负责,要是将来棉花无法在这里种植怎么办,或者种植出来的棉花销路不畅,卖不出去怎么办,到时候谁又为南皮百姓负责!

所以薛大鼎感觉,自己还是安排一两个自己人去幽州农业学府去好好学习农业知识。

自己要求也不多,一是学习小麦种植,二是学习棉花种植,三是了解盐田建设。

至少自己手上有人,那将来也不至于自己对自己将要发展的东西完全都一团雾水。

毕竟,薛大鼎是一个从官奴一路爬到一周刺史的人,虽然在大局观上薛大鼎有些看不清楚事态发展,但做事时小处着手,薛大鼎还是很妥帖的。

挑选几个可靠的族人去学习农学知识,不论是对家族,还是对自己来说都不亏。

加入书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