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500章 大恶

初唐:砥砺前行 第500章 大恶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500章 大恶

第500章 大恶

陈青兕听李绩自告奋勇,也没有说话,这是最好的选择。

与大食国的这一仗跟以往的战役是完全不同的。

以往的战役只要取胜就好了,因为大唐之前遇到的对手除了高句丽以外,不是游牧民族,就是体量不足以与大唐抗衡的小国。

只要安排一能战之将,将对手击败即可。

这些对手因为实力或是民族特性,只要出手够快够狠,就能断绝他们东山再起的可能。

大食国明显不同,作为一个宗教战争模式的国家,战争的潜力,是无比强大的。

跟这样的敌手交战,一时的胜负是左右不了大局。

比的是整个国家的全局力量,比的是国家的韧性……

这注定不是一场短时间就能结束的战争。

陈青兕在西域安排了许多力量,有骁勇的战将黑齿常之、王方翼,有持重沉稳的娄师德,还有智勇兼备的裴行俭坐镇大局。后续支援的将帅有身经百战的契苾何力,忠果有谋的高侃。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名臣如王义方,魏玄同、皇甫文房、刘齐贤等人都给调到了西域,主持地方的行政工作。

因为局势紧急,陈青兕的做法就是用名臣稳定西域的民心政局,用名将猛将来与敌决战。

但这里会存在一个问题,现实不是玩游戏,筹齐一个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加上卧龙凤雏,就能轻易平推。

能力越是出众的人,他性格上就越强势。

这类人对于自己的主意通常有着强烈的自信……

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看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两个能力出众的人,很容易因为意见的不一致而吵闹起来,从而相互掣肘。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能够镇得住场子的人,将这群天之骄子压下,让他们踏踏实实的干事,而不是为了争一个对错而败坏国事。

毫无疑问,李绩是最佳的人选,不论是在军方还是文臣中都有巨大的威望,他去西域,镇住那些名臣良将。

李治有些犹豫。

对于李绩的能力,他并不怀疑,只是对方也七十出头了,这年纪若能安心养老,还能多活几年,可真要统兵出征,能不能见最后一面都两说。

李治向来冷酷,铁石心肠,可对于李绩却有着超于一般君臣的情谊。

面前这位须发已经花白的老者,可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支持他的。

李绩带着几分诙谐的道:“陛下莫不是觉得臣老了,无法再为陛下效力了?”

李治忙道:“朕没有这个意思,只是长史乃朕的腰胆,您不在长安,朕觉得有些不踏实。”

李治当年是晋王,而李绩则是晋王长史。

两人最早便是如此结识。

李绩听到“李长史”三个字,也有些感触,道:“京中有小陈先生足矣,老夫再不出山,世人还真以为臣年老力衰了呢!”

李治也不再多言,颔首道:“那西域之事,朕就委托李长史了。”

李治当下也不再犹豫,任命李绩为葱岭道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府大都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葱岭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凉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领兵前往西域迎敌。

陈青兕这里也官复原职,重新担任兵部尚书,以调动军备物资,应对吐蕃、大食国的来袭。

果然如他们预料的一样,青海湖吐蕃出战的消息传到长安后的五日,西域也传来了大军集结的消息。

尽管还没有正式交战,意图却已经明显。

吐火罗是给吓住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向裴行俭求援。

裴行俭已经因时制宜,安排兵马前往吐火罗协助抵御。

大唐这台稳定了两年半的机器再度高速运转。

朝廷六部,每一个部门都在飞速运转。

吏部负责征调胥吏,指挥运粮事宜。

户部签发兵役徭役。

兵部负责军备物资粮草器械的调配,还有前线军事的后续支援。

刑部维护治安,避免有贼人趁机闹事。

工部开始维系粮道通畅,加紧打磨兵器箭矢。

礼部联系各部,颁天可汗令,号令草原各族随军出战西域。

各种领命以极高的效率得以施行,运往战场的军略物资沿着官道西进,绵延不绝,根本望不到边。

陈青兕忙得脚不沾地,早出晚归。

直至这日回家,看到了从岭南回来的周奎,陈青兕这才想起了周奎被狄仁杰借去岭南查案子去了。

“我们去书房谈!”

陈青兕带着周奎到了书房,很不雅观的坐在席子上,放松身心。

“查到什么了!”

周奎一脸叹服道:“郎主,狄侍御史真是神了。那袁公瑜曾经也是个人物,竟轻易就让他给拿捏了,真了不起啊!”

他感慨了一番,然后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叙述了一遍。

敲山震虎的计策很成功,袁公瑜是心动了,写了一封威胁信,希望能够凭借自己掌控的秘密胁迫得势的李崇德将自己捞回长安。

袁公瑜还是谨慎的,并没有立刻将信寄出,而是等着徐有功离开,还特地派人往禺州打探徐有功是否路过禺州,确定徐有功离开以后,这才派心腹送信。

岭南地险出山的路只有一条,周奎轻易的将之截下,夺取了他的密信。

徐有功看着密信,密信中并没有介绍细节,只是写了弑兄二字。

此二字,足以表明这背后确实牵扯了一条命案。

徐有功立刻杀了一记回马枪,将密信还给了袁公瑜。

徐有功开门见山的说道:“袁司马,这弑兄已能证明一些东西。在下回京之后,便从李崇德的长兄去查。李氏是地方望族,他们的子孙都会上族谱,家中也有家谱记载。固然是陈年旧案,想要查出到底是谁,也花费不了多大精力。袁司马如愿配合,可将功折罪,此信徐某可以当作不存在。可若依旧执迷不悟,便别怪徐某人将这信当作案件证据,上报给天子、相公了。”

袁公瑜哪里还有的选,只能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给了徐有功。

原来十多年前,李崇德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庙堂新星。

李崇德的仕途上有一位贵人叫萧德言。

萧德言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出生于长安,博涉经史,精通《左传》,才华横溢,深受李世民器重,负责给李治讲经,是李治的启蒙之师。李治当任太子以后,萧德言仍兼太子侍读。

其实萧德言提拔李崇德别有用心……

萧德言依仗着这个身份,萧德言为李治出谋划策,定下了废王立萧的策略。通过废除王皇后,打压渐渐沆瀣一气的关陇勋贵以及关东士族,重用江南士人,稳定朝局。

对付关东士族最好的办法是一边拉拢,一边打压。

萧德言选择了李崇德就是为了分化关东贵族。

这一点李崇德是不知道的,对于萧德言感恩戴德。

那时候李治这个年轻的少年天子刚刚继位不久,正受着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两位辅臣的掌控。

李崇德满心都是得遇明主的激动,想着自己一定要竭尽所能,协助明主铲除奸佞。

但就在李崇德前途无量的时候,老家却传来一则噩耗,李崇德的母亲病危,让他尽快赶回家,见最后一面。

李崇德立时慌了,他正处在事业的转折点上。

李治新登基,现在最缺支持,若能在这最关键的时候,陪着他一起度过,那也算是半个从龙之臣。

但如果这个时候回家见母亲,母亲若是无恙那还好,真要有个异样病故了,依照律法,他得守孝三年。就庙堂现在的局势,三年之后,哪还有他的位子?

李崇德舍不得眼前的机遇,便将收到的信焚毁了,想着能拖几日是几日。

可随即他的兄长李崇仁找上了门……

李崇仁是庶长子,并非李母亲生,但李母并未亏待苛责李崇仁,自小用度如李崇德一般,李崇仁亦将李母视为亲母。

李崇仁见李母在弥留之际,念叨着李崇德,知自己终究不是亲子,在这个时候最应该陪在李母身旁的应该是李崇德。

李崇仁多次去信无果,眼瞧着母亲越发虚弱,忍不住亲自跑了一趟长安。

兄弟二人因此发生口角。

李崇仁得知自己弟弟为了前途竟不顾自己母亲,气得放了狠话,若他不立刻动手去见李母,就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李崇德是什么样的人。

李崇德一时急眼,便将自己的兄长误杀了。

惊惶失措的李崇德将李崇仁的尸体藏了起来,连夜逃回了赵郡李氏的祖居平棘县。

然后就是心惊胆战的三年守孝……

李崇德再次回京,发现物是人非。

有些提携之恩的萧德言已经病故,而废王立萧的策略因为萧淑妃的愚蠢,变成了废王立武,而他兄长的死,意外成了疑案,归为失踪人口。

后来李崇德才知道,并不是自己善后工作做得好,而是李义府替他擦了屁股。

不孝在先,弑兄在后,这事传出去,李崇德这个人彻底废了。

这种把柄落在李义府的手上,李崇德哪能不被随意拿捏。

陈青兕听及前因后果,倒也没有多少气愤。

这类人在民风淳朴的古代并不多见,可在后世那不说常见,却也时时发生在身侧。

“难怪,即便到了今日,李崇德依旧逃脱不了被掌控的命运。”

陈青兕细思片刻,问道:“怀英有说什么吗?”

周奎道:“狄侍御史说袁公瑜的话,不足以为铁证。得让李崇德心服口服才行,他打算一步步调查,先寻得李崇仁的尸体,确定袁公瑜说的是实话。”

“如此最好!”

陈青兕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一步步的来,才能逼得“李义府”这老鼠现身,真要动静太大,那就不是现身,而是逃跑,再也不出现。

慢慢来,才能降低“李义府”的戒心。

此番大战起,李崇德以工部侍郎的身份执掌工部,任务极其繁重,需要日夜不息的制造弓弩箭矢,运往两处战场。

唐军并非没有储备器械,只是器械的日常维护保养也是天文数字,箭矢的箭身容易潮湿变形,箭头也容易生锈,不可能无限制的存储。

所以战事来临的时候,无可避免的需要赶工,不断的生产这些利器,然后一批批的运往前线。

李崇德却一点也不觉得疲累,因为李义府的缘故,他名声尽毁,长期得不到晋升。

此番得到重用,浑身都有使不完的精力。

这日他正在巡视冶炼厂,督促工匠锻造箭头。

突然得到狄仁杰求见的消息。

狄仁杰?李崇德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不知那位风头正盛的狄侍御史来寻自己干什么?时间过得太久,李崇德本能的忘记了自己做过的恶事。

“走,看看去!”

李崇德并不打算让狄仁杰进作坊,唐朝愿意向四夷共享华夏文化不假,可有些东西还是留一手的,就如最顶级的冶炼技术。

万国俊警惕的跟在身后,他可不记得李崇德跟狄仁杰有什么交集。

“李侍郎!”

狄仁杰彬彬有礼的问好。

李崇德笑道:“狄侍御史真是年少有为,不知有何见教。”

狄仁杰从怀中过去一块玉佩,双手递到李崇德面前,说道:“李侍郎可认得这块玉佩?”

李崇德见到玉佩,面色大变,脸色瞬间煞白,自己干过的恶事,重新出现在脑海,一下子完全不知如何应对。

“咳咳!”

万国俊恨铁不成钢,在背后咳了两声。

在他声响的一瞬间,狄仁杰的余光从他脸上一扫而过,记住他了。

李崇德得到提醒,正想说不认识,但是这玉佩是他们母亲送给他们兄弟的,一人一块,一块玉上镶金刻着“仁”字,一块刻着“德”字。

狄仁杰手中的“仁”字玉佩闪着金光。

这事在他们族里大多人都知道,说不认识,反而有鬼,当即激动叫道:“兄长,这是兄长的玉佩。狄侍御史,您从哪里寻得的?我兄长失踪了快十年了,怎么会在你手上?”

狄仁杰道:“是从城南的一处荒林中寻得的一具尸骸上找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