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牵手麓湖三
王志超想到了打电话给周咏。
走到电话旁时,王志超想了一下该如何对周咏说,才拿起话筒拨号。他略显焦虑地说:“周咏,昨晚我们和陈悦一起喝酒,陈悦喝醉了,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他对“失明”一词有恐惧感,没有用它。
电话另一端的周咏着急地问道:“你们有没有送他去医院?他现在怎么样了?”
“没有,陈悦不让我们送他去医院,他说想睡觉。我本来应该上课前去看他的,早上我不知醒,一起床只好马上到机房开门了,现在机房有课我走不开,你帮我去看看他好吗?他宿舍的门没锁。对了,陈悦喝醉后一直在叫你的名字。”王志超怕周咏不去,无中生有地加了最后一句,简单是神来之笔!
周咏没有迟疑,说:“好!王老师,我马上过去。”
王志超如释重负:“周咏,辛苦你了。”
———
周咏轻轻地推开陈悦的房门,见到陈悦还在安静地熟睡着,呼吸均匀,心里有了一丝的安慰。很快,她又担心了起来,祈求着上苍保佑陈悦的眼睛没事……
她将门虚掩上,轻轻地进到屋内,见到里面很乱,地上也有点脏,与单板机室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没去过陈悦实验室而只是此时来他宿舍的人,一定会觉得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周咏站在床边看了陈悦一会,她首先想到了为陈悦煮点粥,但瞬即便想到这里没有厨房,也没有电饭煲和米,很是无奈。
陈悦的宿舍与单身教工宿舍一样异常简单,有一张碌架床、一个小木柜、一张书桌、一张折叠式防火板面的餐桌和几张椅子。这种折叠式餐桌是当时广州家庭的标配,虽然陈悦家里也有,但他在宿舍里添置一张这样的餐桌却是受赵曼儿的启发。对陈悦而言,它既可以用来喝茶聊天,又可以用于读书写字。它比小书桌要轻、移动方便,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
周咏想只能给陈悦收拾一下宿舍了。她先将搭在一张椅子上几件洗干净的衣服叠好,放在椅子上。这几件衣服原本是放在床上的,昨晚王志超他们将陈悦扶上床之前,才将它们挪到椅子上。
离床最近的是那张折叠式餐桌,它的上面虽然算不上一片狼藉,但零乱地放着电热壶、茶壶、茶杯,一个饭盒充当茶海,里面的茶水已有点发黑,茶壶、茶杯也是用完还没洗干净。餐桌上还放着饼干,咸干花生和花生壳。周咏皱了皱眉头,走到洗手间看看情况,她将要洗的茶具、饭盒放进洗手盘,不敢马上洗怕吵醒陈悦,决定等他醒了再洗。周咏又将书桌旁的垃圾篓拿过来,轻手轻脚地将餐桌上的花生壳等没用杂物清除掉。
书桌正对着碌架床。周咏将书桌前的椅子轻轻地移开,开始收拾书桌。书桌上比较显眼的是一个多处掉瓷的印花搪瓷杯,里面还有茶叶和茶水,她想这是陈悦平时一个人在宿舍时用的茶杯。百年前,搪瓷一直是宫廷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工业化的生产让搪瓷成了“家家有、人人用”的普通生活用品,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现在搪瓷杯已基本上从普通家庭中消失,成为了很多人的温馨记忆。周咏又将搪瓷杯放进洗手间的洗手盘中。
书桌上的书除了一摞整齐叠放外,还杂乱无章地摆放了很多书,有z80的、单片机的、电子技术类的书,还有几本电子方面的杂志,以及几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这些借的书全部都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周咏微微一笑,原来陈悦还有这个爱好,从来没有听他讲过。本来房间内就这一方寸有点“书香味”,但是一凌乱就将这种“香气”扼杀了,她皱了皱眉头。
整理书籍时,周咏见到了一本校印的、陈悦编的机械手教程。她拿起翻开,一股淡淡的墨墨书香飘来。她见到书中的字是手写的,但不是陈悦的字。她一想到陈悦以后亲自送一本他编的教材给自己时,心里甜甜的。她从头翻起,一页一页慢慢地翻着,陈悦为这本教材工作的情景浮现于她的眼前……
陈悦睁开了眼睛,眼前一层迷雾,视线漫漶不清。霎时,一缕阳光,透过这片迷雾,前方出现了一个模模糊糊、影影绰绰的背影,且幻且真。他又惊又喜,田螺姑娘?我的田螺姑娘?田螺姑娘是湛江人热爱并传颂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田螺精化成一位美丽的姑娘,向孤苦伶仃的青年农夫报恩的故事。陈悦小时候听母亲讲过很多次这个故事。
陈悦的神经轻颤了一下,蓦地,阳光倾泻,他眼前斗然一亮。
周咏收拾房间时已小心翼翼,但仍然将陈悦吵醒了,其实他也睡够了。陈悦眼睁睁呆呆地看着面前这个身形苗条、袅袅婷婷的美丽背影,以及那扎成马尾状的乌黑秀发……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洛神赋》是陈王曹植先生辞赋中的杰出作品,陈悦能整首背诵出来。一个拿电烙铁的人能这样,说明他太喜欢这首词赋了。这段的大意是: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
陈悦像被磁铁吸引一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挪动身体,如何下了床,他赤着脚,无声无息地径直向周咏走去……
“周咏,我爱你!”陈悦从后面抱住了他心心念念的周咏。他对周咏的单相思“天下苦秦久矣”,他的爱终于火山爆发。
周咏吓了一跳,口中发出一声嘤咛,脸倏地一下涨得绯红。陈悦的声音她熟悉,很快她呆呆地定住了,眼泪从她的美眸中涌了出来。
周咏身上散发出的一股淡淡的清香,暗香浮动萦绕着陈悦,他深吸了一口气。很奇怪的是,陈悦醉后醒来没有头疼欲裂的感觉,这会儿却觉得浑身舒泰,头也恰到好处的微微带着些舒服的眩晕,仿佛刚刚泡了一个出了一身汗的温泉浴,浑身的疲乏荡然无存,酒酲全消。真是言不能尽、语不能明。
半晌,周咏轻轻板开了陈悦的双手,用手擦了擦眼睛,转过身来面向陈悦,水汪汪的眼睛中神色复杂,有惊喜、关心和担扰,“大哥,你看得到了?”年初寒假结束离开五通厂后,周咏又重新叫陈悦为老师了,现在这个称呼是这段时间以来的第一次。
陈悦呆呆地看着周咏,两人四目相接。痴痴地看着周咏,陈悦的脑海中文艺地浮现出一句话:纵使繁星万千,终不及她眉眼半分。与此同时,陈悦开始有记忆了,他想到了昨晚的喝酒和失明,确认自己是实实在在地看到周咏后,猛地点点头。
“我看到了……”陈悦越来越清醒,“如果看不见你,我真是……”他想说“生不如死”。
周咏打断了陈悦的话:“刚才王老师打电话给我时,我吓坏了……”她眼泛泪光,声音哽咽,“我来的时候,已做了最坏的打算,过来给你当拐杖。”
“周咏,我爱你!”陈悦感动到已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心中涌出一股“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他拉住了周咏的手,深情地看着这位“阳光下是小孩,风雨中是大人”、自己暗恋已久的心爱,眼睛渐渐湿润了。良久,他笑了笑:“昨晚我也很害怕,幸好我当时太想睡觉了,给自己害怕的时间不是太多。”
“你真的没事了?还需不需要去医院?”周咏关切地问道,她的担心还未完全消弭。
“没事了,真的没事了。我现在感觉很好啊。”陈悦开心地笑道,他的心已被幸福填满,满到快要溢出了。
周咏挣脱陈悦拉住她的手,柔情似水:“我出去给你买碗粥。”
“不……”陈悦又重新拉住了周咏的手。
“哇!很恩爱噢。”陈奇伟见门只是掩着,以为陈悦还在睡觉,推门进来了,他笑着继续说:“看来没事了,一天都光晒。”广州方言“一天都光晒”,意指“云开雾散,大快人心”或“局势明朗,形势好转”。
“大哥好!”陈悦赶紧松开了拉住周咏的手。
“陈老师好!”周咏微微一愣,浅浅一笑地向陈奇伟点点头。
“你好!”陈奇伟微笑颔首,他一时叫不出周咏的名字。他带过周咏的模电实验,计算机专业的模电和数电是综合在同一学期上的,课时只有电子专业的一半,实验亦然。
陈奇伟走近两人,陈悦给他介绍:“大哥,她叫周咏。”
“哦!原来你就是周咏啊。”陈奇伟的脸上除了微笑又增添了几分惊讶,“我也有幸教过你啊,可惜课时不多。”他的笑容和语气流露出对周咏这个名字已不陌生。
周咏微笑着点点头:“是的,谢谢陈老师的教导!”
“我这位小弟啊,真是有眼光。陈悦,以后你要好好赐教一下我这位大哥才行啊。”陈奇伟笑着说,“好啦,陈悦没事了,我也不打扰你们了。”
陈悦心里美滋滋的,正欲挽留陈奇伟喝杯茶。
周咏却道:“陈老师,您慢慢坐。刚才事出突然,我走得急还没向我主任请假呢,我要回去工作了。你们慢慢聊。”她又对陈悦微微一笑:“电话联系。”
“好。”陈悦心中有万般不舍。
目送周咏离开,陈悦还呆呆地看着门口。
陈奇伟自己搬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见此,陈悦这才回过神来,有点歉意:“大哥,我待慢了,真是不好意思。”
陈奇伟看着陈悦,半打趣半认真道:“老弟啊,你不出国,值!好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他工作之余,满脑子都是出国。
很快,张凡也到了,他昨晚是打的回家的。
这一卷陈悦梦寐以求的爱恋,终是开了序章。
———
陈悦一回到实验室,就迫不急待地打电话约了周咏一起吃晚饭。
北方已经是一片冰天雪地,而广州的季节总是温柔得冬秋不分,依然是满城花开。白天的广州阳光灿烂,暖风和煦;夜晚的广州天气晴朗,清风徐来。广州的树木还是那么绿,仅仅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色而已,不是有心人根本不会察觉。
陈悦和周咏晚饭后一起来到了麓湖边。
傍晚的麓湖,虽然带着几分清冷,却宛如一幅千年不朽的水墨画,简静舒缓,清宁恬淡,悠扬飘柔。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境,眼底便会是什么样的风情。陈悦感到此时的麓湖不事雕琢,已是最美。入眼迷离处,一草一木,都是诗情画意。此时,在他心中麓湖就是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此刻,只有麓湖的水,才盛得下他内心无尽的幸福。
石板小径沿着湖边蜿蜒于林木之下,陈悦和周咏漫步徜徉其间,为了美景,更为了爱情。两人走在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径上,享受着清新的空气,以及微微细风带来的怡然和惬意。
周咏试探道:“你昨晚喝醉了,有没有乱说什么?”
陈悦想哄她开心,戏言脱口而出:“有啊,在叫你的名字。”他俨然与王志超对过剧本一般,说完嘻嘻地得意一笑。
周咏心中甜滋滋的,温润如玉道:“太危险了,你以后可别再喝成这样了。”
“遵命!”又有人对自己嘘寒问暖了,陈悦的幸福感写满脸上。
来到“清凉界”的一张石凳前,陈悦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那个美丽和谐的画面,他幸福地说道:“周咏,我第一次见你是在这里。”
周咏有点惊愕:“不是在王老师的机房吗?”
陈悦笑着说:“那已经是第二次见你了。差不多两年前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当时你和阿民在这里看书,旁边还放着辆单车。你们看书看得很投入,完全没把我放在眼里。”
周咏笑了:“原来如此。”
陈悦说:“当时我还不知道你是我们系的学生。”
周咏调笑道:“你当时知道的话会如何?”
陈悦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尴尬地笑笑:“当时知道的话,我会想到有机会教你,心里会涌出一股幸福感。”
周咏调侃道:“刚上你实验课的时候,你傻傻地看着我,你以为我不知道啊?‘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虽然不太贴切,但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啊,还说自己是老师呢。”
闻清一针见血指出陈悦不检点时,陈悦知道自己的放诞只是在带周咏实验和课程设计期间。毕业设计时,他虽时有胡思乱想,都是晚上一个人在实验室时的情况,他对周咏已是真心的哥哥待妹妹了。陈悦当时知道这是无法向闻清解释清楚的,有点“闷怀脉脉与谁说”的无奈。
“你是班里我最向往的风景啊,我怎么可能忍得住不看?”陈悦很惊愕,但不忘幽默:“再说了,怎么可能啊?!我可是以‘地下党’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我自己的。”
“还‘地下党’呢?其实‘全世界’都看到啦,搞得‘满城风雨’的。”周咏娇嗔道,“战争年代你要是‘地下党’的话,你早就光荣了。”
陈悦自豪地说道:“要不是这样,我如何战胜阿民?”他的声音里,有一丝志得意满,一种恋爱中男性遏止不住的兴奋。
周咏的心头泛起了一阵阵苦楚和心酸,她有点后悔自己在梦中滑动了鼠标,点击了“确认”按钮……
乐极生悲!陈悦突然被古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当头棒喝,振聋发聩,或许这也是老天爱笨小孩的慈祥方式之一吧。他深深地愧疚了, 讷讷地说道:“周咏,真是对不起!是我害了阿民!”
“可能这就是春燕老跟我说的缘份吧。”周咏的内心感到了一点安慰,轻声说道,“你啊,最主要是害了赵老师。”
又惊天霹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善最乐,为恶难逃。”的古训又划过他的脑海,陈悦心中闪过一丝恐惧感,他仰望了一下天空,不自觉地往前走了两步,双手掩脸无泪悲号:“周咏,我也害了你,我至少伤害了三个人,一定会遭天谴的……”他在心中忏悔自己的罪孽……
周咏一步跃到他身边,紧紧挽住他的胳膊。她凝视着湖面,轻轻地说道:“大哥,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以后你的天塌下来的话,也有我和你一起撑了……”
周咏饱含深情的话语如同月光洒在一泓清澈的溪流上,从陈悦眼前静静地流过。陈悦像成熟了的稻穗一样低下了头,用双手轻轻地搓了搓了自己的脸,周咏后面的话他完全没听清了。“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的诗句,沁入沦没在深深感动中的陈悦的心脾,这是明末清初诗坛盟主之一的钱谦益、人称虞山先生的有感之作。钱先生是大才子金圣叹先生的舅舅,他的爱妻柳如是女士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民国大师、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对柳女士推崇备至,晚年写了一本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是他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柳女士家境贫寒,幼年被卖与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为秦淮八艳之首。其人不仅貌美,还善诗会曲,能书擅画,行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远胜时官腐儒,堪称女中英雄豪杰。清初,在柳女士的劝说下,在众多故旧门生抗清事迹的感染下,钱先生断绝了仕清的念头,走上了秘密抗清之路,夫妻俩还拿出钱财支持许多抗清活动。柳女士还亲自“至海上犒师”,慰问激励抗清义军。钱先生则不顾古稀之躯四处奔走联络抗清起义活动,策反降清的原大明将领。顺治五年(1648年),钱先生因秘密抗清活动事泄被捕,生命危在旦夕。钱先生的发妻及其子女皆噤声自保,怀着身孕的柳女士,全力奔走营救,上下打点说项,多次冒死上书总督府,愿代死或从死,两江总督感其诚心苦意,把钱先生释放了。这句诗正是因此而作。
一会,陈悦拉住周咏的双手,情深款款地看着她,情真意切地说:“周咏,我爱你!”
“原来缘份也有让人害怕的一面。”周咏柔声细语。陈悦自责时,她只顾着安慰他,此刻才倾吐出她的感受。
陈悦再度感受到了他的爱带给周咏的麻烦和伤害,内心又愧疚起来,讪讪地说:“周咏,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周咏浅浅一笑,挽起陈悦的手臂。两人沿着石板小径慢慢地走着。
两人已经走了不短的一段路,陈悦少有的默不作声。周咏打破闷局,笑着说:“还有你的那位朋友也是。”
周咏的话,让陈悦想起了江少游曾经想认识周咏的事,他有笑容了。“他是我的同学,也是你的爱慕者!”陈悦说,“要不要我带他来拜见你,给你请安?”
周咏笑道:“当然不要。”
陈悦疑惑:“为什么不见见我的这位好同学呢?他可是亲口告诉过我想认识你的啊。”
“同时见两个傻子我可受不了。还有,在阿民要好的同学眼中,我已经是个见异思迁者了。而你的同学比你帅,比你高,我怕我会爱上他,继续见异思迁。”周咏谑而不虐,“所以,当然——不要见他。”
陈悦被周咏惹得开心地笑了。
两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他们终于在湖边看到了一张适合坐下来的石凳。两人一坐下来,周咏似乎对今天的进展神速突然有点不适应了,她没有吭声,静静地凝视着湖面。陈悦以为周咏走累了,他转过身体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周咏。洁白柔静的月光照在周咏的脸上,她轮廓鲜明的五官,她满溢着青春活力的脸,俊俏娇美,深深地吸引着陈悦的身心。陈悦的话闸又打开了,从教周咏起至此已一年有多,他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告诉周咏,恨不多将萌生已久的满腹爱意通通向她倾诉……
陈悦和周咏相恋如新茶初泡,清新且浓郁,茶芽在杯中缓缓舒展,茶香四溢。
很晚了,周咏回家的公交车已经没有。陈悦恋恋不舍地说道:“周咏,我用单车送你回家吧。”
从学校到周咏家,骑行约13公里。周咏说:“太远了,我自己骑回去吧。”
“这么晚你一个人骑回去我不放心,就这么定了。”
“叮铃铃”一阵车铃响,陈悦用自行车摇摇晃晃地搭载着周咏,两人边走边聊,同时欣赏着广州这座大都市夜晚的万种风情。他们的身影暴露在城市的灯光下,与街景人物融为一体,让陈悦感到振奋和愉快。
他们骑到海珠桥边时,很快就要上桥爬坡了。周咏柔柔地说:“大哥,我们步行上去吧。”
“好。”陈悦停住了车,周咏从单车上轻盈地跳了下来。瑟瑟的空气中,陈悦推着车,两人肩并肩慢慢地踱步。
海珠桥是中国的第一座钢桥、广州的第一座具有工业时代雏形的跨江大桥,主桥长183米,外形庄重显赫,构造穷工极巧,方便了珠江南北两岸人民的生活。海珠桥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美国公司兴建并使用英国钢材,于1933年2月建成,当年的造价约103万两白银,大部分来自填江卖地所得的款项。海珠桥原为开合式桥梁,中段桥面由电力控制起降开合,方便船只通过,落成时桥上的题字落款是曾任国府**的胡汉民先生,旧海珠桥现在只能见诸于老照片了。1938年日军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后来日军把整套设备盗走。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广州前夕,将海珠桥的中孔钢梁炸毁。1950年3月,广州市府开始重建海珠桥。
以前,广州珠江上有一块露出水面的白垩纪红砂岩礁石,长100多米、宽50多米,位于现在的沿江西路与新堤一横路附近。这块巨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异域商人到广州赎回国宝摩尼珠,乘船回国至此水域时,宝珠突飞入江,入夜生辉,化珠为石,故人们称之“海珠石”,又名“海珠岛”。清代在海珠岛上筑有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占领此岛。清光绪31年(1905年),广州设水警,在岛上设水巡总局。民国元年(1912年),广州市警察第十二区署也设于此岛上。民国14年(1925年),广州市府在岛上建海珠公园,东端树立了追随孙中山先生南下护法的程壁光先生的铜像。民国20年(1931年),广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岛被填埋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岩石。令人欣喜的是,2000年,市政工程在沿江西路敷设污水管道的施工中,发现了一部分海珠石,消失已久的海珠石重现真容,其大部分仍掩埋在大厦和沿江西路之下,现在广州市府已建成“海珠石”景点供市民游览。
海珠桥建造时的名称是“珠江大铁桥”,因其临近海珠石,落成后改名为“海珠桥”。广州市海珠区的名字,则从海珠桥而来。
从海珠桥的老照片看,珠江上有很多疍家船,鳞次栉比。20世纪30年代,珠江上密密麻麻的渔船上云集了大约15万的疍民。疍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沿海一带,常年生活于江海之上,浮家泛宅,以鱼为生,他们有“海上人家”之称,又有“海上吉普赛人”的美誉。
以前,疍家人“生无立足所,死无葬身地。”疍家人的小孩,因为长年以船为家,为防溺水,身上需拴着一截圆木。疍家人在船上,极少穿鞋,小孩更是如此。在人们的生活远没有现在富足时,既造就了广东人爱穿人字拖,全国上下尤其是农村赤脚者也不罕见,由此服务农村的医务工作者被人们尊称为“赤脚医生”,当时广州也有一句常用语:又唔着鞋,成个疍家仔咁(又不穿鞋,像个疍家男孩那样)。19世纪初,疍家人中出现了一对号称“珠江口霸主”的夫妻:张保仔先生和郑一嫂女士。他们曾经拥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喽啰三四万人,船上还装备有新式的洋枪洋炮,连当时的大清水师都望尘莫及。他们还胆敢与驻守在香江、澳门的英国、葡萄牙战舰开仗,把那些洋人打得服服帖帖。后来,清廷收编了这支疍家军,任命张保仔为千总。张保仔成为朝廷命官,这是疍家人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清廷取消了对疍家人的各种不公平禁令,特别是取消陆居禁令之后,疍家人可以上岸接受教育和工作,与陆上居民平等共处、繁衍生息。民国期间,广州的疍家人后裔出现了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先生,另一位是20世纪30年代初任广州市长的刘纪文先生。刘市长不但为当时的广州人熟悉,而且因他是传闻中宋美龄女士的初恋男友而备受国人关注。
题外话:如果日寇不轰炸广州,不盗走海珠桥的开合器,今天我们见到的海珠桥又将是另一番景象了。日寇在我们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我们无法忘却日本侵略者带给我们的深重灾难,我们也会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人们。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民国第一夫人蒋宋美龄女士,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繁荣兴盛。
艇仔粥、吃鱼生、炒田螺、大船糕、雷公茶等等疍家特色小食深深地影响着广州人,深受广州人的喜爱。特别是家喻户晓的艇仔粥,成为了广州名优小食的前三甲。
陈悦说:“一见到珠江,我就想到我们湛江的大海。胡工讲过,他的祖先是疍家人,上岸后在顺德定居,所以他一见到珠江,就想吃艇仔粥。”
“真没想到胡工的祖先是疍家的!”周咏惊叹。
“周咏,你有没兴趣我们去找个地方吃艇仔粥?”
“不了,现在太晚了,下次吧。”
珠江的江面此时异常安静,仿佛江水已经在日夜流淌的疲倦中睡着了。海珠桥上,晚风明显比市区内要大些,让人有股沁入肌肤的凉意。
陈悦温柔、宠溺地看着周咏,体贴地问道:“周咏,冷吗?”
周咏挽着陈悦的胳膊,笑着说:“不冷。”
陈悦惭怍地说:“周咏,对不起,我还买不起摩托车,让你要坐单车。”
“没事。”周咏笑了,“上无片瓦的长工董永,一把破伞,不就拉拉扯扯出一段天仙配来。我爸跟我姐妹几个讲过,贫莫愁来富莫夸,那有长穷久富家。我爸还说,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
“叔叔讲得真好!”陈悦笑着称赞道,然后转头看着周咏,如沐春风:“你真是我的解语花。”
周咏说:“我大姐姐谈恋爱时,因为我姐夫的兄弟姐妹多家里比较穷,我姐的一位好姐妹经常提醒她要多考虑一下男方家里的经济条件,弄得我姐都有点纠结了,我爸就跟她讲了鱼玄机《赠邻女》中的千古经典名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就这样,我姐想通了。”
陈悦极口揄扬:“叔叔这么开明,真是太难得了!”
“那是。”周咏的笑纯稚唯美,对父亲充满了自豪感,“所以一切顺其自然吧。”
陈悦笑道:“周咏,还记得毕业设计时,我跟你分享过舒婷女士的《致橡树》吗?我们应该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周咏笑容温润:“我们还应该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你也会背这首诗了?”陈悦有点惊讶。
周咏的脸上依然充满笑意:“毕业设计时我满脑都是单片机程序,没时间跟你解释,在六中读初中时我就会背这首诗了。”
陈悦心中暗自发笑,自嘲道:“看来我当时自作多情了。”
周咏“咯咯”一笑:“你总是自作多情,你就会自作多情!”
夜色笼罩下的马路,徐徐而来的阵风使周咏感到惬意,她在陈悦耳边说:“空气真好啊!”“是。”陈悦掌控着自行车不敢大意回头,只是盯着前方笑答。
不知不觉,到了燕子岗的斜坡。陈悦又推着车,两人又并肩漫步。
步行着的陈悦,表情稍稍变得生动:“我这个学期教BasIc的那个成人班,33人,全部是男生,典型的‘和尚班’。这个班大概有五、六个学生有摩托车。这几个学生一来到教室,就将他们的头盔放在书桌上,我在讲台上觉得他们这样放头盔,多多少少对其他同学有点影响。我就跟他们商量,能不能将头盔放到课室后面的桌子上?这时有几个学生七嘴八舌就说了:老师,他们是要显摆,放在后面的话别人怎么知道头盔是谁的?就炫耀不了啦。很多学生笑了起来,突然又有一位学生说:我们班又没女生,我们老师也是男的,你们炫耀给谁看啊?这句话很管用,他们就乖乖地把头盔都放到课室后面了。”
周咏忍俊不禁。
吱吱作响的旧自行车,仿佛在奏响陈悦爱情幸福的乐章……
在这24个小时里,陈悦经历了从“黑暗”到“光明”。老子先生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西汉淮南王刘安先生讲述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事,他们所传递的祸与福对立统一的人生哲理,在陈悦的身上得到了诠释,也令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胡适先生名言“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的含义。
陈悦很晚才回到宿舍,疲倦抑制了他的兴奋,却凸显了他的定心,他顿时感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这么安心了。“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内心的浪静风平令陈悦悟出的人生真谛是:周咏在爱情上对他的接纳,上天实在是太厚待他了,是因为他对母亲的挚爱、希望留在母亲身边而得到了上天的奖赏。陈悦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孝顺母亲和周咏的父亲,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周咏的亲人。此刻,他心满意足,眠可贴席了。
陈悦开启了他经常用自行车搭载周咏回家齁甜的快乐旅程,他的生活也开启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