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592章 最大的麻烦,就是懒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92章 最大的麻烦,就是懒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4:50

第592章 最大的麻烦,就是懒

小海子有鱼,大海子同样有鱼。

一年多前大海子里水被放干,大鱼几乎被逮完,参与的人收获都很大。

但实际上人们逮走的鱼只是占了一小半,更多的鱼随着庞大的水流去往了下游的三个水库。

等夏天放水的时候,这些鱼又顺着水流游了上来,来到了大海子里。

李龙其实原本想着如果小海子里鱼不够多的话,那就去大海子下网。

对,冰下下网。

先砸个冰窟窿,把粘网放进去,然后再隔几米砸个冰窟窿,把网穿过来,一直到把网放完。

冰窟窿不好砸,但既然领了任务,就得想办法完成。

砸冰窟窿虽然累,但在冰下下网收获也是很大的。一条网放一晚上,差不多能逮到六七十公斤以上的鱼。

如果只放大眼网,四五指以上的那种,那么完成任务就会很快。

当然这也需要技术。

后世那种可以在水下牵网跑的放网器当然先进,可惜现在没有。

所以只能用原始的手段在冰窟窿里下网。

李龙原本打算如果小海子的鱼不够,他就去大海子再开个洞,然后放网捞大鱼,但眼下看来,应该是用不着了。

手里感觉很沉,他一边上了冰面一边把抄网提了起来,这网底子里除了有七八条大大小小的鲫鱼外,还有一条红头红尾看着极漂亮的大鲤鱼。

“嘿,这鱼漂亮!”李青侠高声赞着,“怕不得有个三四公斤?”

在北疆时间长了,老爷子也已经开始用公斤来论重量了。

没办法,去卖鱼,你说斤,那石城的老兵团们还不乐意哩。

大鲤鱼在网里挣扎着,那尾巴拍着水啪啪作响,李龙一用力把鱼给抄了出来。

也就是冬天,它因为水温体力没跟上,这要是夏天,这么大的鱼在这抄网里,怕不一尾巴就能把网打烂!

把大鲤鱼甩在岸上,李龙又把抄网反了个个,把里面的小鲫鱼也都甩出来,然后再到冰窟窿那里,开始探网。

陶大强听到动静过来,看着冰面上还在扑腾的大鲤鱼,赞叹着:

“嘿,龙哥利害,这劲头也好,这么大的鲤鱼,俺弄了好些天都没碰到!”

李龙笑笑说:

“运气好,碰上了。看来这小海子里大鱼还不少哩。”

“嗯,这两天比前两天好些,大鱼也多了。”陶大强聊了几句,又过去抄鱼了。

冬天大多数人都猫冬了。

其实李龙把消息散出去,他自然不可能就收这几家的鱼。只要有人在小海子上砸冰窟窿逮鱼,只要往他这里送合适的鱼,他肯定是收的。

但咋说着,许多农民也有个根子上的毛病,有了吃的喝的,大冬天就懒得出来活动。

哪怕知道一天砸冰窟窿掏鱼,都不用去街上叫卖,只要送到李龙这里,就能拿到五块十块的。

比工人挣的都多。

但就是懒得干。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三四十年后,许多人在网上问,为啥看到北疆、内蒙,雪区出去打工的人少呢?

内地农村地少,青壮都出去打工了。北疆这一片,除了零几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有一批出去打工,村子里年轻人比较少。

但后来大多都回来了。

当然大学考出去的除外。

那些回来的,大多还是因为自家有地,几十亩地,改滴灌后,一年怎么也能弄个几万,年景好的时候弄个十来万不成问题。

有魄力的在地价低的时候多承包一些,直接弄个几十万也正常。

打工呢?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挣的不够房租水电费伙食费的,干两年发现不对,干脆不干了。

所以呢,说好听点是知足常乐,说难听点是不思进取。

比如现在,陶大强、梁大成他们砸冰窟窿逮鱼,每天能挣几块十几块,运气好了能挣个二十几块。

村子里门市部里绝对有人说酸话,说还不如秋天扎苇子夏天编抬把子。

问题那个活他一年就那么几回啊。

眼下一天能挣几块钱就已经是很厉害了。工人平均下来才挣一天一两块钱而已。

懒,给自己找借口。有饭吃,能吃饱了,加上李龙的活让他们挣了点钱,生活不那么紧张了,那就觉得挺好,冬天就不想动了。

毕竟外面可冷啊。

上次去打猎,陶大强说的那就是真心话。

想过好日子,还不想下苦,那就只能企求老天给好运气给好机会了。

就跟中彩票一样。

李龙又抄了几网,抄到了一条一公斤多的五道黑,还有两条鲢子,剩下的都是小鱼。

明显感觉这鱼是没去年前年多了。

这也正常,一年四季的捞,那鱼长的再快,也抵不上捞的速度。

他起来换大哥李建国。李建国不换陶大强,主要还是因为陶大强要挣钱。李家三个在这里捞,怎么算都行,不要钱也行。

陶大强那边人家是要挣钱的。至于休息,捞累了自己就会休息。

再当自己人,也不能和家人一个样。

陶大强也明白,他捞的鱼也分成了两堆。一堆是准备交给李龙的,一堆是拿回家留着慢慢吃的。

炖鱼汤无论是对生了孩子的女人,还是对孩子都有好处,都是极富营养的。至少在这个年代,人们是这样理解的。

家里不怎么缺肉吃,但大冬天能吃点鲜鱼自然更好。

陶大强因为有了女儿,不想远离,在小海子逮鱼是正合适的。

他的计划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至少弄到两百公斤以后上的大鱼,挣两百块钱再说。

李龙换大哥李建国去捞鱼的时候,李青侠已经弄来了一堆毛苇子,李龙便掏出打火机把火点了起来。

毛苇子烧起来的时候很快就把下面的雪给热化了,露出了晶莹的冰面。

冰化不了多少。热量在冰面上传导的快,毛苇子的火烧起来到成一堆热灰的时候,冰面才化了一点点。

太阳升不起来,到中午的时分才在南面两竿子高,比在夏天能升到头顶差远了。

李家三个开始收拾着鱼准备回去吃饭。李龙喊了陶大强一声,陶大强也跟着开始收拾。

看看两个袋子,李龙大概估计了一下,自己这边小鱼差不多有个七八公斤,大鱼也就十二三公斤。

那条大鲤鱼得刨出去,李龙的意思是这货太大,卖掉划不来,不如自己一家人吃了。

最好就是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吃,吉利,喜庆。

李青侠直接赞同,李建国是无所谓的。他不太讲究这个。自从和其他人一起把这村子建起来后,他就不怎么相信那些东西了。

幸福是双手干出来的。

陶大强收拾了一下,鱼货数量比李家少差不多一半,一上午大鱼能卖六七块钱?

也行了。

看李家人和陶大强都走了,其他地方的那些人也开始收拾东西。

“小龙,现在就把鱼送你家吗?”有人高声喊。

“行啊,现在送过来,我现在就称,你们现在就能拿钱。”李龙笑着说。

“行,我们马上收拾,这就给你把鱼送过去!”

李龙和李建国背着口袋,李青侠在后面拿着抄网,活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

三个人到了居民点,李龙先去把自己家屋子的闲房子打开。

大哥家那边是没地方了。自家院子的雪清干净了,闲房子里凉,刚好可以放这些鱼。

塑料布是现成的,秤也有。他先把塑料布拿到外面,把那些大鱼倒在塑料子上,摆开,然后就等着其他人过来。

最先过来的是陶大强,李龙给他称了一下。

陶大强还有些不好意思,连说随便称一下就行了,零头不要了。

李龙给他反向抹了个零,六公斤六,给了七块钱。

“赶紧回去,小鱼捏了中午还能熬个汤,吃饱点儿。”李龙笑着说。

今时不同往日,陶建设已经不再偏向大儿子,陶大强也娶了媳妇,不好再把他留着吃午饭了。

接下来是梁大成,他的收获不错,李龙称完给了他十块钱。

后面还有三家,多的有七八公斤,少的就三公斤多点儿。

李龙都一个个称过,当场付了钱。

等人走了,李龙发现最开始自己倒的大鱼也冻上了。

他用塑料布一兜,拿回到了闲房子。

主卧那边炉子架着,里面的炭火红红的,这火是烤肉最好的火,无烟,温度也足够高。

李龙给里面加了一炉子炭,然后用煤沫子压上,准备呆会儿在大哥那边吃完饭,回来在这里休息一会儿。

陶大强背着口袋提着抄网匆匆往回赶,他有些后悔,应该把自行车骑过来放在李家,这样自己就能早点回家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陶大强看到老爹陶建设正在院子里等着他,看到陶大强回来,陶建设点点头,转身往屋子里走。

嗯,开春就得盖房子了。

陶大心头闪了个念头,然后就把抄网立在门边,提着盛鱼的口袋进了屋子。

饭香味儿飘满屋子,孩子偶尔的“婴语”虽然听不懂,但陶大强心里顿时就充满了幸福。

看到陶大强回来,杨苹苹把锅里的菜盛了出来,中午饭的米饭,炒了两个菜,份量都挺大。

一家人吃饭。孩子躺在炕上,自己抱着一个布老虎在那里玩着,偶尔叫一声,还挺乖。

布老虎是陶大强的岳母给做的,不是特别像,但孩子很喜欢。

三个人正吃着,外面传来了人脚步声,和跺雪的声音。

随后门被推开,陶大强看过去,来是是他的大哥陶大勇。

“吃饭哩?”陶大勇笑着问道。

“大哥,你吃了没?一块?”杨苹苹站起来问道。

“吃过了吃过了。”陶大勇急忙摆手,“你们吃你们的,我就坐儿。”

他坐在火墙边上,没敢往炕边上去。

陶建设看他还知道不敢把寒气往孩子身边带,脸色便缓和下来。

“大哥有事?”陶大强问了一句。

“嗯,……那个,我听说李龙回来了,你们中午逮鱼,大的就直接卖给他了,他给现钱了木?”

“给了。”陶大强说道,“一块钱一公斤,当场就给了。好几家逮的大鱼都卖给他了。”

“那大强,你看,我能和你搭伙干不?”陶大勇犹豫了一下,终究把事说了出来,“我想着呆在家里也没啥事,和那些人在门市部谝传子也没啥出息,还不如去逮鱼哩。

能逮着大的那就卖钱,逮不着大的,小的也能吃不是吗?”

“那是这个道理。”陶大强点头,“你准备咋搭伙?”

他这么一问,把陶大勇给问愣了。

“那……我听你的。”陶大勇想了想,最终说道,“干这活你有经验,你说咋弄就咋弄。”

陶建设嘴角翘了翘。

能抛下当哥的面子,跟着弟弟干,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还行。

其实秋天陶大勇从李家拿到了打瓜种子,虽然是瘪的,但实际上能出苗,他就已经有心要改了。

以前那种日子,在大锅饭的时候混一下行还,在这年头,就只能越过越不好,吃饱没问题,但日子肯定是会被落下的。

想想以前,没结婚那时,陶大勇也算队上一个热血青年了。干活并不比别人差,种地也是一把好手。

怎么就过成这样了呢?

说媳妇不好?那也有自己耳根子软的毛病。

如果自己有主见,媳妇能拧过自己去?

这两个月他一直就在想着,眼看着弟弟那边日子过的越来越好,陶大勇觉得自己以前真是有点混账。

那就好好过吧。

陶大强、梁大成等人被李龙点着逮鱼,有人羡慕,有人说酸话。

陶大勇就是那个比较羡慕的。弟弟憨厚,但交了个好朋友。李龙能带着弟弟赚钱发财,那是弟弟的福气。

队里冬天还能挣上钱的有几个?

他心有不甘,但没那福气。但想想其他人砸冰窟窿都是父子、兄弟,凭啥自己就不能去呢?

厚着脸皮求一回弟弟又咋啦?自家人,不丢人!

所以陶大勇过来了,而且能把话放那里,一切听陶大强的,那真就是拉下面子准备好好挣钱过日子了。

陶大强听了也有些意外,随后他便说道:

“从明天开始吧。明天一早你过来,家里还有个抄网,呆会你拿回去,把把子收拾一下。

明天咱们有一个冰窟窿,那是我和李家老爷子一起砸的。到时看,如果冰窟窿不够,咱们就再砸一个。”

“行,我听你的。”陶大勇使劲的点头。

有了这个表态,陶家人都挺满意。

吃过饭杨苹苹小声问陶大强:

“大强,那我弟能不能过来一起干?”

“行吧。”陶大强想想,给解释了一下,“你看啊,小海子是咱们队上的,按理说其他队里人过来,那是要被撵跑的。

不过呢,你弟跟着我一块干,钱算总的,后面我再给分,那就没问题。”

“那行,晚上你回来看着孩子的时候,我回去问一声。”杨苹苹说道,“他要能来最好,总比天天在家里打牌好。”

“嗯。”陶大强应了一声,穿好大衣,出门提着抄网,骑上自行车往李家而去。

李龙这时候已经在自己房子卧室里躺着休息了。

冬天不可能晒被子,所以自己目前靠的被子没有阳光的味道。但屋子里很暖和,没有潮气。应该是每天都有架炉子,所以才会这样。

李龙感觉很舒服,他甚至都不想起身去小海子,直到李建国和李青侠在外面喊着,李龙才不得不起来。

午后无风,刚适合逮鱼。李龙披着大衣提着袋子跟着李建国和李青侠走。前面看有人,后面也有人。

“大强已经过去了,自行车放你哥院子了。”李青侠边走边说,“明天他哥一块抄鱼,以后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那多了好啊。”李龙边走边说,“多了我这任务就好完成了。”

“收够了咋办?”李青侠继续问。

“收够了他们要还往我这里送,那咱们就拉着去石城卖啊。那时候快过年了,市场里肯定缺鱼,想买的也多,咱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行哩。”李青侠乐了。

不光要逮鱼,还要有收获,这才有满足感。

下午抄的鱼比上午还多一些。因为中午冰窟窿休息了,鱼便都聚拢过来,下午刚一开始抄鱼,几乎网网都有大鱼。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家三人便往回走,回到院子里,梁月梅已经把鱼汤烧好了。

李龙先是等着把其他人送来的鱼称了,钱付了之后,才把这边门锁上,过去大哥院子里喝了鱼汤,然后开着吉普车往回走。

跟着吉普车带回去的,还有大嫂和老娘已经开剥好的三四公斤小鲫鱼。

那条大红鲤鱼也已经掏空了肚子冻了起来,准备过年吃。

后面还能不能捞到这么大的鱼不说,反正先留着吧。

眼下在小海子逮鱼的人,已经比去年多不少了。陶大勇再加入,那就更多了。

李龙倒是挺开心的,大家知道主动逮鱼挣钱,这观念已经比其他村子里的人要强多了。

总不能一直让自己带着往前走吧,得有点主观能动性。

许三多是把史今快拖死才会主动前进的,李龙可不想让村里人最后耗到自己没精气神了。

想富,终究还得靠自己努力。

别人给机会,总得伸手去抓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