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593章 不影响大局的小插曲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93章 不影响大局的小插曲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4:50

第593章 不影响大局的小插曲

早上杨大姐做的是鲫鱼汤,炒的咸菜肉。主食是昨天蒸的花卷。这边的花卷通常卷两种料,要么是油辣子,要么是香豆子。葱花的那种普通家庭里很少有人做。

喝的是苞谷面糊糊。经常吃细粮,早餐这个粗粮却没怎么变,大家也都喜欢喝。

做这么丰盛还带两种汤,杨大姐就是担心有些人喝不惯,或者两种都想喝。她是起早习惯了,等李龙和顾晓霞两个起来洗漱完,饭菜已经在桌上了。

“杨大姐,这个月开始给你开工资。”李龙说道,“天天这么忙活,够辛苦的。”

“开啥工资?”杨大姐眼睛一瞪,“俺娘俩也在这吃,俺自己还能挣钱,白住在这里你们也没要伙食费也没要房租,俺做个饭开啥工资?这要在老家,让人知道不骂俺哩?”

她又指了指韩芳说道:

“你们还给小芳安排了学校,给买了衣服,这身上穿的,背的书包啥的都是你们弄的,俺小芳到学校人家还以为是万元户家里的闺女哩。

他叔,这事可别再说了,俺也不是不想要钱,但俺得讲良心哩。”

好吧。

这时候许多人还是很纯朴的,讲知恩图报。估计这时候人如果知道后世还会出现救人被讹的,能骂出十八辈祖宗的。

那以后就给杨大姐和韩芳多买点东西吧。

吃过饭,李龙要把顾晓霞送到单位去,让顾晓霞给拒绝了。单位大一些的同事都是这么过来的,她可不想让别人说她娇气。

“那你就慢点走,现在路上可滑。”李龙叮嘱了两句。他打算再过段时间就不能让顾晓霞骑自行车了,怎么说都得接送。

这时候路面上雪被压实了成了冰之后,就不好清扫了。后世出来的清雪机还没影子,眼下县城面积不小,但单位不多,每个单位的院子都挺大,所占据的路面长度也长。

这路面上的冰就很难清掉。玛县县城没有大的驻军,所以清雪除冰就只能靠各单位,这就需要一个过程。

杨大姐收拾厨房,然后做饭,李龙便给吉普车里加水加油,然后发动着,开着往队里而去。

既然已经开始收鱼了,那就不能停。队里应该还有不少人在观望,如果李龙这收鱼停了,有些有想法的人,自然就会打退堂鼓。

吉普车开到李家院子的时候,出来看的是梁月梅和老娘杜春芳。

“老爹和你大哥都已经去小海子了。”梁月梅解释一句,“小龙,你先进屋喝鱼汤,暖和一下。”

“不了,”李龙摆摆手,“我去小海子看看。”

都知道这时候挣钱和完成任务才是紧要的,因此杜春芳和梁月梅也没阻拦他。

李龙离开,梁月梅对杜春芳说道:

“老娘,你在屋里呆着。我去前院给小龙那边把炉子架起来。”

“行行,你快去吧。”杜春芳不怎么会架炉子,便催促着梁月梅,“多放些炭,别不舍得。”

“哎,我知道了。”梁月梅笑着应了一句。其实真要说舍不得是自己的公公婆婆舍不得。他们的屋子里也是有炉子的,但每次都是自己和李建国催促他们多加点煤。

公公和婆婆两个人都说已经够暖和了,不用加太多的煤,那煤也挺贵的。

梁月梅是听李建国说老家的煤的确挺贵,价钱是北疆这边的好几倍。买不起,就买掺了黄泥的蜂窝煤,那个相对便宜一些。

也许是冻习惯了,所以才会觉得加一点煤就够了。

但李建国和自己怎么舍得让他们冻着?就只好帮他们往炉子里加煤。

但对李龙,他们是真的舍得。梁月梅倒一点也不吃醋,李龙值得这种偏爱。

这两年李龙的表现,是真的值得这种偏爱的。无论对父母,对兄长和自己这个嫂子,还是对侄子侄女,李龙都足够关心,特别是对李娟和李强,有些方面做的比自己这个当父母的还细。

真的懂事了。

陆家大嫂过来串门的时候经常会说,像李家这样兄弟和睦,一家一点杂事没有的,真的太少了。

谁家有兄弟两个,不为点破事吵吵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感觉李家就没有。

梁月梅听着就笑。现在的日子是她感觉最幸福的时段,虽然夏天干活依然累,但累的开心。

感觉生活越来越好,累也是有奔头的。就眼前的这种生活,已经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生活了。

现在村里的不少大嫂小媳妇时不时的就会来自己家里一边做活一边聊天,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慢慢的李家快成了居民点里妇女之家了。

梁月梅有那个底气,在那些大嫂小媳妇发牢骚的时候敢直接说,也敢劝,平息了不少家庭矛盾。

有些妇女甚至在说,其实让梁月梅当妇女主任最好。

梁月梅急忙推辞,她才不当哩。能把自己家里日子过好就行了。她没上几年学,懂的道理不多,想法也不会太多,就想着把自家日子过好。

李龙沿着路快步来到小海子,他发现陶大勇果然和陶大强在一起。

两个人并没有在那个冰窟窿抄鱼,而是在附近隔着二十几米的地方,把冰面上的雪扫开,正在砸冰。

看来是打算准备再开个冰窟窿。

也对,兄弟两个都算棒劳力。如果就指着一个冰窟窿,可能真就不够。

看到李龙过来,那些附近的正抄鱼的都纷纷打着招呼。

昨天送鱼到李家的都拿到了现钱,今天一个个精神头就更好了。

这年头交公粮还有打白条,等年底才结账的。李龙这边无论收什么东西,从来不欠账,都是现收现结,两年时间就把信誉给树立起来了。

虽然有人吐槽李龙有些时候在收东西的时候太严格,但从来没有人去说李龙在给钱的信誉问题。

李龙这两年的行为,已经潜移默化的给大家脑海里留下一个印象,只要李龙收东西,那肯定是不会坑人的。

别小看这个印象,这样下来的信誉是可以透支的。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信誉真的很难得。

李龙来到李青侠这边的时候,李建国正卡在冰窟窿一半的位置往上抄网。

看到李龙过来,李青侠笑着说:

“小龙啊,昨天你那法子不错,把抄网放下去后等会儿,再抄起来的时候,那鱼就是比昨天多哩!”

“嘿嘿,看吧。”李龙也不好说这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是运气好,他走到跟前看了看。

大鱼有两条,一条花鲢一条白鲢,都是两三公斤的那种。小的鲫鱼、狗鱼有两三公斤,都聚拢在了一堆。

大鱼已经冻硬了,看来应该捞出来有一阵子了。

“大哥,换我吧?”李龙看大哥这一网又抄出来七八条小鲫鱼,便问道。

“不用,再弄几下子。”李建国也不急,大鱼小鱼都是鱼,有就行。

李龙便去收拾毛苇子。

附近的毛苇子已经被收拢过几回,没有了。

李龙便去远一点的地方,然后就听到西北那边冰窟窿那里,有人在吵吵着。

“……我就说着把大鱼送到李家吧,你非说去县里卖贵一些。这下可好,今天一大早去卖,俩小时,咱俩冻的跟猴一样,结果哩?一半的鱼都没卖掉!最后匀给贩子,一公斤八毛……亏多少啊!”

“那谁能想到县里市场就没几个人买鱼?以前夏天去石城那鱼一会儿就抢光了……”

“县里能和石城比?咱们又没自行车,又没拖拉机,那石城还有十几公里哩。爹,我给你说,咱们还是把大鱼挑着卖给李家算了,直接拿现钱多好!

这么算算,少吃些苦,不用来回往县里跑,咱要是有自行车,你说去石城卖多钱,那我不拦着,现在这样,来回往县里跑,折腾不说,卖不上价,还耽误时间……”

“行吧行吧,你说啥就啥了。”

李龙没往那边看,听声音能听出来是赵家父子两个。俩人逮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夏天会去县里卖,秋天偶尔逮一逮。这冬天听说冰上刚一能经得住人的时候就来逮了,但那时候砸冰窟窿能逮的鱼并不多。

毕竟那时候鱼也不缺氧。

李龙距离他们有七八十米,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大,普通人这么远的距离听不到的,所以他们虽然看着李龙在那里收拾苇子,也不担心话泄露出去。

但李龙听到了。

行吧,其实原本收鱼就是双赢的事情,他们不用费心费力的去县里摆摊卖,自己也能收到合适的鱼。

抱着一大捆毛苇子到了冰窟窿跟前,昨天点火的地方把苇子放下点了起来,李龙又过去陶大台那里看看。

冰窟窿已经砸出水了,只不过还需要护大一些,边上也需要修一下。

看李龙过来,陶大强招呼了一声“龙哥来了”,陶大勇有点尴尬,随后也是主动打招呼:

“小龙过来了啊。我跟着大强一起逮鱼……给他打下手……”

李龙笑了笑,很少看到陶大勇这么低姿态,其实挺好。想要把日子过好,就别想着太多。有些时候主动露出笑脸,真就没想的那么低三下四。

“就剩下修了,其实你们一个人在这边修,一个人已经可以过去那边冰窟窿掏鱼了。”李龙提着建议,“那边冰窟窿一晚上没,鱼肯定都聚拢过来了。”

李龙这么说,兄弟两个也反应过来,刚一开始想着轮换着快点把冰窟窿打开,所以都在这里。

眼下修冰窟窿是细活,就不需要两个人轮换了。

“大强,你去那边抄鱼,我在这里再弄一弄,这边就好了。”陶大勇主动说道。

“哥,你过去吧。这冰窟窿我打过好几个,我会,你去抄一抄,看能不能上鱼。”陶大强拿起抄网塞到他哥的手里,推了他一把,“试一试,反正今天咱们也没打算多弄多少鱼。”

“那……行。”陶大勇提着抄网,对李龙笑笑,然后就过去那边了。

陶大强拿起铁锨继续修着冰窟窿。

“你先修着,我去换我大哥。”李龙看了一会儿,说道。

“好。”陶大强拿着抄网把冰窟窿水里的碎冰抄出来反手扣在冰面上,应了一声。

他以前非常羡慕李建国和李龙的兄弟关系。眼下自己的大哥有了向好改变的行动,他也挺自豪的。

自己这哥,也会慢慢靠谱起来的。这让他想起来小的时候,别人欺负他的时候,他哥陶大勇也是会给他出头,帮他去打那些欺负他的大孩子。

是什么时候有了变化,开始疏远了呢?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种抄网在水里停留一段时间挺有效,今天上午,李家三人抄出来大鱼有十二条,总数加起来得有十七八公斤。

小鱼也有近十公斤。

很多了。

李家三人提着鱼往回走的时候,像是给小海子其他抄鱼的人一个信号,大家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回了。

都会想着在午饭前,把大鱼送到李家去。

天气寒冷,大鱼基本都冻上了,李龙觉得也没必要再把鱼在外面冻一下,直接可以收进屋子了。

“咱们要不要再砸个冰窟窿?”李青侠在路上突然问道,“咱们三个人弄一个冰窟窿,是不是有点不够了?”

“咱就是玩,能捞着最好。”李龙反对,“把自己搞那么忙干啥?轮换着也挺好哩。那冰半米厚,砸个窟窿至少得一个小时……”

李建国倒没说啥,其实他也想过这个问题。

“那不是不捞的时候,觉得闲得慌嘛。”李青侠笑着说。

“那下午就再砸一个。”李建国觉得反正没啥事,家里也就是喂鸡和喂猪。那些猪已经处理了不少。

现在夏天种的地多,猪已经快顾不上了。虽然不当养猪专业户,那五亩饲料地会收回去人,但他们已经不在意了。

李建国打算到明年就把大部分猪都处理掉。除每年养两头年底杀年猪,再不多养了。

至于李龙在老马号那边的野猪啥的,李建国没想过。那是李龙的东西,他不会打那个主意。

就是自己养的这猪,杀年猪的时候,必然是会给李龙那边半头猪的。到时李安国和陈兴邦两家过来,一家也能拿一条猪腿回去。

这就是当大哥的,都得照顾到。

“那就砸吧。”既然老爹和大哥都同意,李龙也就没再坚持。不过就是一个小时的事情,三个人一起,可能还不用一个小时,谁让自己力气大呢。

李建国和李青侠回去后面院子,李龙则到了自己院子,把秤拿出来。

刚才远远的他就看到自家烟囱冒着烟,显然炉子已经架起来了。

心头暖暖的。

最先过来的是梁大成,他提着口袋笑着过来。

“哟,这一次鱼不小啊!”从口袋里最先倒出来的是一条至少四公斤的花鲢,李龙赞叹一声,“这鱼头做着可好吃。”

“嗯,众成捞的,差点把人给拉下去。”梁大成脸上掩饰不住的得意,“这么大的花鲢也是少见了。”

“嗯,其他也不错。”剩下的一公斤多的鲤鱼、五道黑还有五六条,看来收获的确是不错。

称过,给钱,梁大成提着空袋子往外走,正好碰到赵家父子两个进来。

看到李龙,两个人都有点尴尬。他们并不知道李龙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话,看着李龙铺开的塑料布,便把袋子里的鱼倒了出来。

鱼很规矩,都是一公斤多往上的,最大也不到三公斤。

一共七条,李龙称了一下,十一公斤八,他也反向抹了一个零,给了十二块。

赵家父子两个都有点不好意思,还要说话,陶大强和陶大勇过来了。

两个人便笑着离开了。

十二块钱啊。早上去早市卖的鱼都没卖到十二块,这才半天时间!

陶大勇提着袋子把鱼倒了出来。陶大强没动,李龙猜测他手里袋子里应该是小鱼。

鱼果然不算多,六条,两个草鱼棒子,一条鲢子,一条鲤鱼一条五道黑,算是各品种都全了。

李龙给称了一下,六条鱼刚好十公斤。

给了陶大勇十块钱,陶大勇接过来就给了陶大强。

陶大强接过来又给了李龙:

“龙哥,给避开吧,两个五块的。”

“行。”李龙从自己的那一沓钱里抽出两张五块的递了过去,然后把那张大团结接了过来。

陶大强把其中的一张五块递给了陶大勇。

“大强,这……”陶大勇也没想到弟弟会平分。其实这六条鱼,有四条都是大强掏的。他自己没啥经验,能抄到两条,算是运气好。

“哥,拿着,可别让龙哥看着笑。”陶大强说道。

“那……行。”陶大勇有些激动,没再说啥。

两个人离开后,等在院外的下一个人进了院子。

陶大勇半路上拐回家,陶大强让他把小鱼拿上。

“俺拿回家里小鱼不少哩。”陶大强说道,“这些你拿回去做着吃吧,鱼小,但味道好。”

“行。”陶大勇没再说啥。

回到自家院子,马春红听到动静,看着陶大勇拿着袋子回来,便笑着顺势接过了袋子,打开看了看,立刻就变了脸色。

“忙了一上午,就给你弄这些小鱼?”

“咋?不想要?”陶大勇边往屋里走边说道,“不想要我给大强送过去。”

“那……那也不能一条大点的都没有吧?”

“还有五块钱。”陶大勇把五块钱掏出来给马春红面前晃了晃,“够了吧?大强和我平分的,我掏的鱼可没他的多!”

“呀!五块钱,一上午?”马春红知道这时候可不比弄苇子和扎大扫把那时候。那时候是有原料的,这会就提个抄网铁锨出去,回来就有五块,多好!

她顿时就笑了。

“大勇,那能不能把我弟叫上……”

“你别给我扯啊。”陶大勇一听就不乐意了,“他要掏让他自己砸冰窟窿去!那小海子地方大,随便他砸!”

马春红有点不乐意。

“你别摆这个脸色给我看!以前咱家多少东西都照顾你弟了,最后换来的啥?”陶大勇没好气的说,“别逼我说难听的话!你弟要知好歹,我也能带着他去,他知好歹吗?”

马春红不说话了。

知吗?

她自己都无法确定。

娘家兄弟的性格她虽然可以装着不知道,但真不知道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