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594章 来自远方的客人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94章 来自远方的客人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4:50

第594章 来自远方的客人

李龙晚上回去的时候,杨大姐告诉了他一件事情。

有人下午过来找他,说是要购买收割机。

购买收割机?

听说有人要购买收割机,李龙倒是挺高兴的。毕竟这收割机剩下一台,如果能卖光,那就算是清场了。

等开春他才会再去拉另外的收割机。这收割机算是细水长流,也是一个稳定的进项。

在合作社没有兴起,土地还没大面积聚拢耕种的情况下,收割机会有长达十几二十年的使用周期。

等二十年后,合作社兴起,土地开始大面积统一耕种,那时候收割机的效率就跟不上了,到时就开始使用联合收割机,就是康麦因。

那时候的康麦因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的只能收小麦,那时候的小麦、玉米、油葵都能收割,综合使用,效率非常的高。

那个时候大马力拖拉机也出来了,到时履带式拖拉机就逐渐退出耕地舞台。

这个进程,上一世全程参与的李龙非常的清楚,他只需要把握好发展脉络,适时提前或者推动一把就行。

他也不贪,只需要在每个变革的时候稍微的提前一点参与进去,吃到第一口最美味的就行。

就比如小海子的鱼,他算是头一个把鱼商品化的,以前零星的也有,但有被抓的,也有挣不到钱的。

他算是头一个利用鱼和山里的山货,赚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上一世是真就拿着枪不知道去打猎,也没打过。那时候人真是老实,那枪让自己保管着,就老老实实的保管着。

其实那时候枪自己保管着,找子弹也很容易。

真要带着枪跑到山里,摸准备情况,打一两头野猪啥的,也就开窍了。

但没有一个人这么做。

人被教育的规规矩矩,因此也就失去了突破和快速发展的路子和机遇。

这一世他也算是不走寻常路了。

“那人说没说是从哪里来的?”李龙问道,“啥时候还过来?”

“我听口音像是民族人,说是明天早上还过来。”

“行,我知道了。”李龙把吉普车里的水放掉,这次又带回来几公斤开剥好的鱼。

大嫂梁月梅和老娘杜春芳说了,这边他和顾晓霞两个都没空收拾。那个杨大姐人家也有自己的事情,她们在家里没事,就把鱼开剥了让李龙带回来。

她们说把鱼分成几个一堆冻起来,到时吃的时候一化,用温水彻底化软了再做,味道一样鲜。

李龙也没推辞,这都是心意。

把鱼拿着包好,放进筐里挂在半空,这样就不担心老鼠祸祸了。

如果要冻在雪里,是不能沾地的。四周都要用雪压实,不然老鼠会找到,然后就祸祸了。

上一世他杀猪,把猪骨头专门放一个袋子里冻在院子里的雪里,袋子背靠着院墙,上面压上雪,本以为没事。

结果年前去掏出来的时候,发现老鼠已经在里面钻了好几条路。肉没吃掉多少,但骨头上都是老鼠屎和尿,糟塌了。

所以李龙处理这个特别小心。

把鱼弄好,杨大姐的晚饭也已经做好了。

顾晓霞回来的时候,提着两个小口袋,说是教育局给发的小米。

这年头能搞到小米也不容易,杨大姐把小米放进了储存室,说明天给熬小米粥喝。

顾博远过来,韩芳回来,大家一起吃着晚饭。

大院子里的灯都换上了大瓦数的灯泡,屋子里很亮。李龙并不在意这点电费,既然有钱了,生活质量就要在这个大环境下做到尽量的好。

吃过晚饭,韩芳去写作业,顾博远背着手往回走。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李龙给他一把手电,顾博远也不打开,就揣兜里,散步一样回去了。

顾晓霞回卧室,李龙先去了后面的玻璃房,看了看那边的菜苗子,给炉子里又加了一铲子煤。

他的想法是尽量能保持这里面的温度,但基本上不可能。不是专门种大棚的,晚上炉子里的煤虽然用煤沫子压着,但到了后半夜也会慢慢灭掉,等早上起来再续上,就有一个空挡。

他是懒得半夜起来的,所以这个菜苗子的生长就没那么好。

李龙本身就是做实验,所以也没想着那么顺当。至少眼下看着,菜苗子长的还都不错,玻璃棚里的温度和湿度也还都不错,就行了。

第二天起来,吃过早饭,其他人都离开,李龙又去了玻璃棚里,把炉子里的残灰扒掉,新架上炉子,再回到大院子里。

今天既然有人来,那他就晚点儿走。

吉普车水箱里加上开水,发动着,热了一下车,开着让开位置。熄火后又去把拖拉机头清理一下。

如果对方没开拖拉机过来,演示的话还得把自家的拖拉机头给发动着。

然后他去把那最后一台收割机上面的塑料布给掀掉,把残雪清理一下,空间让出来。

能卖掉尽量就卖掉了,留着也是个事儿。

上午十点半的时候,敲门声响了起来,李龙过去打开了门。

杨大姐有过提醒,李龙也有过设想,来的果然是两位民族同志。

“你好,是李龙同志吗?”率先问话的是穿着中山装,看面相和玉山江差不多大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三十多岁的,看长相挺像他弟弟的。

两个人都戴着皮帽子,帽子耳朵翻起来系在上面,这时候没穿大衣,这天气能看出来两个人都有点抖。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衣放在旅社了。

“我是,你好你好,来来来,阿达西,请进。”李龙大致猜出来两位是维族同志,他立刻把人请了进来。

“在报纸上看说你是民族团结的模范,”那位四十多岁的同志进来后笑着说道,“认识你,我们很高兴。我叫阿布来提,这是我弟弟阿不都赛买提。”

“你们好,请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过来就是看收割机吗?”

“我们是从伊犁来的。”阿布来提说道,“就是想看看报纸上说的很好的收割机。”

“你们翻果子沟很辛苦吧?”李龙把两个人让到屋子里,给两个人倒上茶水,然后指了指杯子说道,“新杯子。”

“李龙同志对伊犁很了解啊?”阿布来提没想到李龙也知道果子沟,也知道这里很难走。

这时候可不像后世,有了手机,有了网络,各种资讯不需要走,随便搜了搜就知道了。

四十年后,因为一首《苹果香》,全国许多人都知道了伊犁,知道了六星街。但这个时候,北疆人知道伊犁最多的就是苹果了。

而这个时候也没果子沟大桥,伊犁人出河谷到wLmQ需要走三天路,从伊犁走到果子沟一天,翻越果子沟就得一整天,而且冬天还容易翻车。

从果子沟出来,往wLmQ走乌伊公路,汽车还得跑一天。

哪像四十年后,一个白天就开到了。

“知道一些。你们那里的苹果很好啊。”李龙笑着说道: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苹果顶呱呱,阿图什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西瓜甜又沙,喀什樱桃赛珍珠,伽师甜瓜甜掉牙,和田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的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XJ不想家。”

这时候南北疆的苹果还是伊犁的出名,阿克苏的苹果这时候还没伊犁的名气大。只是后来,伊犁的苹果因为一场灾害直接几近绝收,然后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四十年后,大批的游客涌入到了伊犁,才知道这里本土老苹果夏里木、嘎拉、秋里木、夏秋子等,看着不好看,但吃起来又香又甜,带着一点点酸味,才有人再次回想起来,四十年前,这里的苹果是真的好。

阿布来提笑了,后面的阿布都赛买提从随身带的黑皮包里掏出来两个苹果摆在了桌子上,对李龙说道:

“这是我们带过来的苹果,李龙同志,尝尝吧。”

这时候的伊犁苹果是真大,碗口大的那种。李龙其实这时候吃过伊犁的红五星,是一种面苹果。这个阿布都赛买提拿来的是国光,另一种味道。

“谢谢啊。”李龙笑着说道,“你们是过来看收割机,我是说,如果看好了,你们怎么运回去?”

“我们已经找好了运输的车,如果咱们谈好了,那辆卡车现在已经去了wLmQ送货,回来的时候就会过来把收割机拉回去。”阿布来提解释道。

“那行,你们暖和一下,然后咱们看收割机。呆会儿我把我的拖拉机发动着,给你们演示一下。你们那边是不是种麦子比较多?”

“不,我们那边不光种麦子,还种玉米、油葵、油菜、水稻。我们想着除了玉米,其他的几样应该都能用收割机来割吧?”阿布来提问道。

“嗯,可以的。”李龙想了想说道,“都差不多,只要把地里的梗子打掉,拖拉机带着收割机都能割。”

伊犁河谷的水利工程是林则徐过来的时候带人修的,著名的是皇渠。而据说河谷种稻子,也是从林则徐、左宗裳那个时候开始的。

两位客人喝了水,李龙也把苹果掰开,吃了一半,这苹果是真的香甜好吃。

然后便出来,李龙给他们指着收割机,一部分一部分介绍,介绍完了之后让他们自己看,李龙则去烧水。

阿布都赛买提看院子里就一台收割机,就有点嘀咕:

“就这一台收割机,会不会是坏的?”

“呆会儿看看吧。”阿布来提也有点把不稳,这要买台坏的回去,这大老远的回来也不好修啊。

看李龙这么热情,他也不好现在就问。

再说看到李龙院子里还有辆吉普车,那就更不好问了。伊犁河谷那边能开到吉普车的真就没多少人,这李龙是大有来历啊。

水一直在锅里,原本已经烧开了的,后来撤了煤就凉了点儿,现在李龙又给加了水,很快就再次滚了起来。

李龙把水舀到桶里,提出来倒进拖拉机里,拿摇把子试了试。感觉比较重,便又去夹了两块红炭在下面烧着。

看兄弟两个在看着收割机,李龙便过来主动说道:

“我从厂子里一共拉来五台收割机,这是最后一台。你们可以看,呆会儿也可以试,买不买看你们自己的情况。

这台是初始型号,这时候会便宜一些。如果你们明年开春来,会有改进型,不过那时候会贵一些。”

“能贵多少钱?”阿布拉来问道。

他们兄弟两个普通话都还不错,甚至比哈里木还要好一些,李龙猜测应该是长期和汉族同志一起工作生活,所以说的比较溜。

“贵五十到八十块钱吧。”

“那这台多少钱?”阿布都赛买提问道。

“五百五十块钱。”李龙说道,“统一价。”

阿布都赛买提看了看他哥。

“李龙同志,这么一台收割机,一天能割多少亩地?”阿布来提问道。

“我夏天收割小麦,最多的一天收割了一百零几亩吧。”李龙想了想说,“其实原本也可以多割一些的。但因为来回路挺远。

今年是第一次用收割机给别人割,有人不相信,所以去给割的地方跑的比较远。”

兄弟两个都能理解,毕竟新事物,大家要接受的话,需要一个过程。

“一天一百亩,那割一亩你要多少钱?”阿布都赛买提又问道。

“两块。”

“这么贵?”阿布来提有些意外。

“我们这边犁地价一亩都四五块了。”李龙笑着说道,“收割价一亩两块,大家还是能接受的。我们这边地多,一家十几二十几亩都有的。

如果是人工割,家里的麦子得割好几天。用收割机一会儿就割完,省下的时间可以去干些别的。

再说了,你们应该也清楚,那割麦子还是很辛苦的。你们伊犁河谷还好,气候不错,夏天没那么热。

我们这边夏天麦季,白天热到三十七八度,人工割麦,热晕的都有呢。”

兄弟两个明白过来,两边气候不一样,对收割机的接受程度应该也不一样。

“你们那边其实也可以便宜一些,当然定价看你们自己。如果你们把收割机买回去,我想应该是伊犁河谷的第一台,那定价权就在你们自己了。

另外这收割机还能打草。我今年收割完麦子,就给山里的牧民兄弟们打了上千亩的草场,也很顺。”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没说话。

李龙没再说啥,他转身去发动拖拉机。

能不能卖掉另说,别人既然大老远跑来了,那该介绍的就应该介绍到位,该演示的也应该演示到位。

炭火烧的差不多,李龙再次摇动摇把子,他发现轻了不少,便没压减压,先摇了几次,然后再按着减压。

阿布来提过来就要帮忙,李龙已经摇着拖拉机转的飞起,松开减压,发动机闷闷的声音,阿布都赛买提摇了摇头,看着烟囱冒出来的一个个有点淡的黑烟圈,觉得这回是发动不着了。

得再来一回。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去掉减压后,李龙竟然又摇了三四圈,而且越摇越快,那小四轮拖拉机发动机传出来的声音,由老牛的吭吭声,变得欢快起来,“咣咣咣”竟然发动着了!

“嘿嘿,差点儿丢人。”李龙抽出摇把子,笑了笑,“还行,发动着了,来,咱们把收割机上上,然后我给你们演示一下。”

“你这拖拉机是不是调过?”阿布都赛买提一边帮着搬收割机一边问道。

“没调过。”李龙把拖拉机头开到位,指导着兄弟两个调整着收割机一边说道,“原来啥样就啥样。

对了,给你们说啊,这虽然是一代收割机,但很皮实。今年麦季我割了近三千亩地,赚的钱差不多够买一辆拖拉机了,这收割机就没坏过。”

“真的?”听说李龙一个麦季就赚了一辆拖拉机,这兄弟两个原来摇摆的心,一下子坚定起来。

“当然是真的。今年我打算组织个合作社,再弄几台收割机,大家一起干。我们这边地块面积大,今年有了示范,明年想用收割机割麦的人应该会更多。”

李龙指导着两个人把收割机上到拖拉机上后,然后把拖拉机熄了火,把发动机的皮带卸掉一根,把收割机的皮带上上。

阿布都赛买提不相信李龙的话,李龙要摇拖拉机的时候,他抢着说道:

“我过来试试。”

李龙便笑着让他试。

阿布都赛买提家里应该也有拖拉机,他熟练的把手按在减压上,摇把子捅好,开始摇了起来。

有减压还好,摇起来不是特别费力,在烟囱冒起烟来的时候,阿布都赛买提觉得差不多了,一松减压,一股子巨大的反冲力直接让他的身子一矮,半圈都没摇下来,拖拉机就吭了两声就憋进去了。

“李龙同志,你的力气很大啊!”

阿布来提知道自己弟弟的力气不小,但眼下明显是摇不着的,他惊叹着说道:“真没看出来!”

“哈哈,我年轻嘛。”李龙笑笑,从红着脸的阿布都赛买提手里接过摇把子,看着挺轻松的把拖拉机摇头,然后开始演示起收割机的各种操作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