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43章 接二连三的大事

第143章 接二连三的大事

第143章 接二连三的大事

中院。

本来大家见到贾张氏出现的时候,都非常的惊讶,大部分邻居都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这个搅屎棍,咋这么快就回来了。

白高兴了一场。

等见她说的这么凄惨,众人瞬间又都来了兴趣。

“老嫂子,到底是咋回事,您给我们仔细说说。”

刘海中听说她被赶了回来,连忙问道。

其他人也都不再说话,好奇的看着她。

旁边,许大茂麻利的把自己屁股下的板凳给贡献了出来,送到了她的面前。

把肩上的包裹往地上一放,贾张氏也不客气,坐在板凳上,就开始了哭诉。

原来,她上午紧赶慢赶,终于在中午饭点前,回到了农村老家。

她的娘家,还有两个侄子在,看到她回去了,刚开始还很热情。

侄子侄媳妇忙着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了一番。

看到娘家人十多年没见,依然还这么热情,贾张氏就把提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最近农村成立公社和大食堂的事情上了。

当听说现在大食堂吃饭不要钱,白面随便吃,一顿四个菜,隔三差五的就要杀一头猪,或者宰一只羊,贾张氏就疯狂的咽口水。

没想到,这农村的日子,比城里可舒服多了。

在城里,特别是这一两年,随着票证政策的实行,再加上家里就一个人有定量,也就是过年过节,和易中海家一起搭伙的时候,才算是解了馋。

平日里,一个月吃上两次肉就不错了,而且还寥寥几小块。

白面馒头更是别想了,因为家里就贾东旭一个人的定量,白面大部分都和别人家换棒子面了,所以自家好几个月才能见到一回,而且最多也就是吃上一两个。

想到自己以后在农村也能顿顿吃肉个白面馒头,贾张氏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迫不及待的就把想要在乡下过一阵子的意思说了出来。

说完还拍了拍包裹,说是连换洗的衣服都带回来了。

两个侄媳妇听了面面相觑,然后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默契的凑到贾张氏的跟前,假装无意间碰触她的包裹。

当发现里边除了软趴趴的衣服外,再没有其他的东西后。

她们便变了脸,变的不热情了。

接下来,更是借口家里没有锅灶,大食堂也不让陌生人进,开始赶人。

等贾张氏背着小包裹,在两个侄媳妇强拉硬拽下,路过村里大食堂,闻到里边传来的肉香味,心里难受极了。

走在乡间小路上,头顶炎热的大太阳,要不是一开始喝了几口水,贾张氏差点就要中暑了。

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忍受着肚子传来的饥饿,等到太阳没那么毒辣了,她才迈着小脚往城里走去。

一直走了好几个小时,才好不容易回到了院里。

至于为啥不坐车,说多了都是眼泪,中午被两个侄媳妇架出来的时候,藏在腰间兜里的一块五毛钱,也不知道被谁给掏走了。

听见她悲惨的遭遇,院里大部分人都一副新闻乐见的模样。

“老嫂子,您咋不跟两个侄媳妇干一架呢?”

人群后边,薛婶子阴阳怪气的说道。

“对啊,贾张氏,当时你咋怂了呢,要是我,绝对不能就这么被人赶出来,怎么着也得大闹一场。”

“就是,连一顿饭都不给吃,这种亲戚,就得坐在她们家门口当场骂,可不能饶了他们。”

李大妈和许婶子两个人也一唱一和的说道。

她们在院里,平时和贾张氏都有很深的矛盾,所以借着这次机会,损上几句出出气。

“哼。”

贾张氏冷哼了一声,没有说什么,而是在心里暗自记下了这笔账。

她现在可没有力气和这几个人对骂。

在农村的时候,她不敢和两个侄媳妇发火叫骂,那是因为两个侄媳妇看着就不好惹,自己当时要是敢呲牙,绝对会被揍一顿。

她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那些妇女可不是善茬。

不像城里的妇女,还讲一点道理和脸面,有一些顾虑。

“老嫂子,您这还没吃饭吧,东旭,赶紧扶你妈回家,做点饭给她吃。”

这时,易中海在人群里看到大家都一起挤兑贾张氏,然后站起身来说道。

“哎呦,我这还真饿了,中午和晚上都没吃,就喝了几口水。”

听到他的话,贾张氏感觉到肚子快要饿穿了。

等他们一家子走了之后,众邻居都议论纷纷,有的羡慕农村的伙食好,有的嘲笑贾张氏就会窝里横。

王孟德站在自家门口,他心里想的更多。

现在农村在吃大锅饭,每个人都是放开了肚皮吃,一点都不知道节约。

短期内还好,这要是时间一长,粮食全部吃完了。

再赶上青黄不接,比如冬天的时候,以及天灾**的来临,那可就麻烦了。

可惜,就算是知道未来的情况,他也无法说出来。

贾家。

进了家门,贾张氏就迫不及待的翻橱柜。

等看到小簸箕里只有孤零零的半个窝窝头时,她有些崩溃了。

“东旭,我走的时候,家里还有十几个窝窝头呢,怎么才两顿,就剩这半个了。”

她阴沉着脸说道。

然后三两口把手中半个窝窝头吃下了肚,吃完感觉更饿了。

“妈,今天棒梗饿了,多吃了两个,我准备明天一早蒸窝窝头的。”

秦淮茹手里拿着针线和一件衣服,从卧室里走了出来,小声的解释道。

其实是贾东旭见自己妈下乡了,省下来一个人口粮,就放开了肚子多吃了两三个窝窝头。

他没想到贾张氏这么早就回来了。

而且还是饿着肚子回来的。

又在菜柜里翻找了一会儿,把咸菜也全给吃了下去,喝了一大壶凉水,才感觉好受一些。

贾张氏悲惨的故事,也只是让院里的人茶余饭后乐呵了几天。

因为紧接着,到了九月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7日,国家开了一次会,正式通过了一项决议,就是‘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这个决议,就是决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到年底要达到1070万吨。

可前八个月,国内只生产了钢400万吨,要在余下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钢产量翻番的任务,于是全国各地开始了各种动员。

短短几个月时间,动员9000多万人上山,砍树挖煤,找矿炼铁,建起了好几百万座小土高炉、小土焦炉。

其实早在去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以钢为纲”的口号。

只是当时没有这么激进。

这天,傍晚。

中院,全院的人都聚在了一起,又一次召开了全院大会。这一次,王孟德作为三大爷,也正式坐在了小方桌旁边。

左右环顾了一下,刘海中志得意满的咳嗽了两声,然后开口说道:“咳咳,今天开这个全院大会,主要是因为,街道和居委会给我们分配任务了。”

他最近有些春风得意。

在轧钢厂,经过打听,发现跟他竞争领导岗位的那个人,是个六级工,比他这个七级工差远了。

这让他觉得,自己当上领导,是十拿九稳了。

再加上在院里,他一大爷的位置稳如泰山,除了傻柱这个混人以外,其他人都对他有表面上的尊敬。

“二大爷,有啥任务,您就说出来,别吊人胃口。赶紧开完大会,我还要给雨水做饭呢。”

人群里,傻柱看到他装模作样,就忍不住开口拆台道。

“傻柱,你闭嘴,现在是全院大会,别给我捣乱。”

刘海中气坏了,他瞪了一眼傻柱,然后说道。

同时,在心里也把坐在傻柱旁边的易中海也给记恨上了,觉得肯定是他在背后教唆。

“怎么滴,还不让人民群众讲话了。”

傻柱混不吝的回怼了一句。

要不是易婶子在后边拉了他的衣角,他高低还要再说几句。

“哼。”冷哼了一声,刘海中忍住怒气,然后接着说道:“下午的时候,居委会的曹大姐,给我们这些管事大爷一起开了会。

大家也都知道,最近国家在大力的炼钢炼铁,报纸上也都有宣传,前几天我也给大伙念了上边的政策内容。”

顿了顿,他看到大家都在认真的听着,心中满意,继续说道:

“为了完成钢铁产量到年底,比去年翻一番的任务,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土高炉,咱们街道自然不能落后,也打算建一座高炉。

因为缺少原料,所以,街道就准备让大家把家里不用的铁器,捐赠出来。”

他的话音刚落,围成一个大圆圈的邻居们,就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事儿老刘前些天拿着报纸,确实给咱们讲过,这是政治任务,咱们院可不能拖后腿,我准备把家里坏了的菜刀捐出来。”

“哎呀,我们家没有损坏的铁器怎么办,总不能把好的给捐了吧。”

“回去仔细找找,墙角和床底下都翻一番,说不定有一些就忘在那了。”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框,他看到刘海中说完了,便接茬道:

“这是关系到国家能不能实现任务目标的事情,所以,大家都要踊跃捐赠。

这可是政治任务,是高于一切的,咱们院已经有几年没有得到过先进大院了,这一次,努努力,争取借着这次机会,能评上先进大院。”

说完,他就把目光投向了王孟德。

作为院里的三大爷,也该给大伙讲两句了。

其他人包括刘海中在内,都转头看向他。

王孟德端着面前的搪瓷缸,喝了两口水,然后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下,放下了手中这个带有‘全国先进’字样的搪瓷缸,大声说道:

“我们家捐一个不用的煤球炉子。”

这个煤球炉子,是他前两年新换了花盆炉子之后,淘汰下来的。

一直放在客厅的角落里招灰。

这次正好趁着机会,给处理掉。

听说他直接捐一个煤球炉子,几十个邻居们都惊讶的看着他。

阎埠贵也倒吸了一口气,一脸不敢相信的问道:“孟德,伱说要捐一个煤球炉子?就你家客厅角落里的那个么?”

这煤球炉子虽然含铁量不算多,但价格可不便宜。

他记得王孟德家那个淘汰下来的煤球炉子,还是六成新呢,收拾收拾,还能用好多年。

没想到居然要捐出来,简直太败家了。

这要是给自己家多好,等以后大儿子阎解成结婚分家,就不用再花钱买一个炉子了。

“对,为了完成街道上的任务,我们家就不用的煤球炉子捐出来。”

王孟德肯定的说道。

这个煤球炉子,烧不了蜂窝煤,他早就想处理掉了。

回到家里。

冉小梅有些心疼的看着儿子把煤球炉子给搬到院里。

“妈,这个留着没啥用,以后都要烧蜂窝煤了,煤球该淘汰了。”

看到她的样子,王孟德劝说道。

“这么好的东西,捐了太可惜了,咱家不是有不少铁器么,要不换成一把破旧的菜刀咋样?”

“妈,破菜刀还有其他用处呢,我和爸,还有胜男,到时候单位里也肯定得捐铁器。”

“啊,你们单位也要捐?”

是的,各个单位也要捐。

第二天一早。

广安门中医研究院。

王孟德来到自己的办公室门前,刚要推门进屋,就听见里边传来了几个师弟师妹的声音。

好像是在讨论最近炼钢炼铁的事情。

他先敲了敲门,然后才走进屋里。

“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师兄,您来了,我们刚才在聊炼钢炼铁,李响说起农村发生的趣事呢。”

孙小茹抢先笑着解释道。

“噢,说来听听,都是啥趣事,我也挺好奇的。”

他记得,李响师弟家是房山那边农村的,几年前考上了京城的医学院,才留在了京城。

不过这个师弟,每个月都要抽一个周日回家一趟。

估计是昨天回家,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了。

“师兄,我昨天回去,跟村里人一起,上山去砍柴,回来当燃料用来炼钢,遇到了。。。

然后各家各户,也都把铁锅、菜刀等等这些铁器送去炼钢了。”

李响见师兄比较感兴趣,于是就把自己得经历又说了一遍。

“现在马上秋收了,村里人都不着急准备秋收么?”

王孟德急忙问道。

“师兄,炼钢是政治任务,其他都要让行,再说了,现在都是公社和大食堂,人多力量大,粮食也都够吃。”

听了师弟的话,王孟德心中开始凉了一截。

这么搞下去,明年,想不挨饿都难。

看来自己要加紧研究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