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51章 遍地金矿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51章 遍地金矿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51章 遍地金矿

第351章 遍地金矿

舆论压力得到了缓解,大众媒体对公司的评价不再偏向于负面,让大家提着的心稍稍放下。

小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

生意做大之后,早就不是赚钱扩大规模再投入的事了。

和同行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是争夺市场份额所能形容的。

公司形象所涉及到的商誉,人心向背,是无形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幸好我一开始走的就是线下补线上的路子,抵御风险能力强,当然了,招惹到的对手也更多。”

金尚无奈地叹道,

“这个时候才迎来第一波冲击,已经比我设想的要晚了近半年。”

“主要还是大家对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对线下店的打击估计不足。咱们一开始就在做线下渠道整合,当真是刀刀见血,毫不留情。”

像米面粮油这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宗货品还好,今夕商城的实力还没壮大到可以影响它们的地步,但在奶制品,尿不湿,洗衣粉,牙膏以及矿泉水方便面等日化辅食用品中已经显现出了极为恐怖的威力。

反正放着也不会坏,趁着打折促销,一车一车往家里拖的家庭主妇不在少数,报纸上时不时就冒出“家里堆满几年都用不完”的新闻。

没有条件就算了,有能力,还是要尽量赚钱维持现金流,为无法变现的网络流量保驾护航。

别看每个细分品类似乎不起眼,加起来就十分夸张了。

不是金尚的决策失误走错了路,而是不得不这样。

今年下半年事比较多,根源就在于今夕文化的重心越来越往实体产业倾斜了。

如果说以前还有半分摸着同行过河的心思,现在就全没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金尚人都差点麻了。

“也不是经常如此,说白了,还是咱们太弱,需要委屈自己迁就一下现实。以后会好的。”

前世的“小企鹅”哪里遇到过无限加强版的飞信和一帮虾兵蟹将的围剿?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两者联手,打算整合包括京华商城在内的数家大小电商平台,接入支付系统。

若是没有前世的见识兜底,说不得小金心里也没底。

到底不一样了啊。

这也得益于金尚一开始做的就是B2C,在老百姓没有网购习惯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正品的招牌,没有被假货的恶名拖累。

今夕聊天有了比较健全的生态链的情况下,小金也时不时有心惊肉跳的感觉。

不怕手下败将不服气,就怕它们联手“打BOSS”。

更让金尚如临大敌的是,京城科技居然以移动话费为基础,开发了一款自有知识产权的远程支付系统。

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过是现金流枯竭以及自己瞎操作,只要不自乱阵脚就稳如泰山。

“好吧!年底了,元旦计划的出游,要做准备了。”

自己就是领头羊,前面没人了,往哪走,全靠披荆斩棘开路了。

女朋友见小金长舒了一口气,有些心疼地安慰道:

“这几天搞社交辛苦了,要是不创业,当个吃喝玩乐潇洒过一生的纨绔子弟,可能轻松多了。”

上个月底,飞信为了拓展线下影响力,和京城科技搞了个战略合作,以时空网为基础,辅以和“网吧联盟”打擂台的“云网时空”为臂助,做了一次回馈用户活动,大抵还算成功。

“说好了,没问题!”

而且很明显,今夕文化被别人摸着过河了。

别以为同行都是蠢蛋,明知道打不过还什么都不做等死。

现成的模板不会抄?

一家没实力,数家联手,看看市面上有哪些对标的企业,吸纳进来,照猫画虎,总归是有点成果的。

作为互联网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不仅要防备被后来者居上,还要顶住线下实体同行的明枪暗箭,更要提防跨界而来的降维打击。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当初为了保持自主权,将今夕文化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金尚已经做好了准备。

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依然免不了心底的无奈。

上辈子的国内互联网同行盯着欧美一通乱抄,这辈子的互联网创业者大概是准备瞅准今夕文化亦步亦趋了。

忧虑是有,但还不至于过分担心。

先发优势仍然在,互联网行业里,目前只有今夕商城的成功,将电子商务这个行业炒热,其他的还不足以吸引大资本下场整合资源和今夕文化正面对狙。

和女朋友李萱聊了几句,金尚再次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

几个公司有一大堆文件需要签署,尤其是上市公司北船机电,财务合并后的年度报表千头万绪,尤其是和第三方会计事务所以及监管方的沟通。

在过去的一年,北船机电动作很大,固定资产和现金流暴涨,证明主营业务开始好转,但是高昂的应收账款和库存压力,也为公司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于盈亏数额,内行投资人都知道,这对目前的北船机电不重要,关键是国际贸易主导的航运造船业是否复苏,以及转型加码消费电子是否成功。

从财务数据来看,还是可喜的。

二级市场也迅速给了正面回应,在公布业绩预告后的一周,公司股票市值在短暂低迷后,再次突破二十五亿。

自去年易主后,北船机电的表现着实抢眼。

遗憾的是,今年大概率拿不到“股王”了,有好几支更加“妖孽”的小盘股涨幅更加夸张。

除此之外,今夕视频的股权激励计划的落实也很关键,为后年的顺利上市奠定基础,不可不慎。

渠道方面的拓展依然按部就班地执行,付费用户的数据迁移正在进行,投入巨大的在线播放,目前只在少数专线用户和高速网吧里流行。

一年多过去了,投入巨大,收获的活跃用户刚超过五万。

外人不知道,内部也保密的是,就这五万活跃用户,一年提供了将近两百万营收,人均贡献四十元。

这个数据,看似不高,但在一九九六年底的当下,转换率简直高得离谱。

难怪上辈子奈飞有底气动不动就斥巨资拍摄独家网剧,优质付费用户,简直就是个大金矿,什么爱优腾,都是弟中弟。

『急不得,还要稳一稳,不急着变现,尽快上市,融资后抢占市场,再来考虑独播网剧的事。』

ADSL高速宽带都还没普及,步子太大,不是好事。

下班之前,赵主编和王燕过来,商量了一下传媒事务。

知音杂谈和京西都市报已经很成熟了,两位高管的能力值得信赖,金尚只是看了下年度总结就没有仔细研究了。

创收大头《知音杂谈》的成功,让王燕的名气也涨了不少。

出嫁后的王主编依然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发展而努力,让金尚也稍微放下心来。

不过,她的年纪到了,随时会请产假,公司得做点准备了。

除了琐事,两人也带来个好消息。

电视剧《花束》获奖了,借着这股东风,原著小说更加畅销,国内外都小有名气,还获得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文学奖项的提名,算是意外之喜。

“通俗小说能在文学领域获得认可,属实难得,尽量提供帮助,能获奖最好。对外界普遍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络文学行业以及一众业余写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金尚如是吩咐着,

“如何留住有能力的作者,维持今夕文库的知名度,是最重要的事。想要做大做强,先要让他们赚到钱,至少能维持个温饱,或者是主业的重要补充,才能吸引大家坚持写下去。”

创作是个辛苦活,尤其是现在,还在坚持投稿上传的,基本靠一腔热情在努力,职业作家看不上网络小说。

这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有五六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甚至斩获了影视奖项,但原作获得主流文学关注还是首次。

表面题材是软科幻,实际是一部人文气息十分浓郁的作品。

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实至名归,其质量真的很好,不考虑发表载体的有色眼镜偏见,其实早该出名了。

赵主编频频点头,认可金尚的意见。

“大众传媒的经验证明,造神是十分有效的手段,《第一次亲密接触》,《外来妹》等电视剧的成功是基础,证明我们有强大的宣发和变现能力,《花束》原著得奖,更是充分说明,网络小说也不全是没有营养的游戏之作,写好了,也能出人头地。”

很多网络作家都是业余爱好者,坚持写作的原由,多多少少都带着点文青病,得奖的激励,比赚钱还要好。

这年头,能有渠道上网,还能抽空写作的,绝大部分都是衣食无忧,有点追求的文艺青年(文学少女)。

在商业写作以及相关工作室不成熟的一九九六年,赚钱难,出名更难,哪个更得人心?

明显是后者!

当然了,公司卖力的推广和宣传也是重中之重。

别说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鬼话,好作品也要有好的宣传,否则,被埋没也不奇怪。

三人就具体举措聊了会,敲定之后,就谈到了事关线下营收增长冠绝全公司,原本只是边缘业务,现在越发显得重要的领域——教育产业。

“为了孩子,家长们真舍得掏钱啊,豪爽劲连我都害怕。”

主持了一年多的外语诗朗诵演讲比赛,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数学竞赛等小范围线下线上结合生意的赵主编都在感慨,

“已经到了不得不整合的时候了,金总,分散的线下培训学校,得尽快归拢,再收编一些实力不强,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尤其是招揽有实力的讲师,刻不容缓。”

“我明白。”

望着手里超过六十度的夸张增长曲线,金尚头也不抬,云淡风轻地回应道,

“硬件部分那边,我提的要求是,尽快拿出一款看起来像是学习机,而不是游戏机的产品。估计春节之前,能看到样机……”

外地如何,金尚不知道,京西这片土地上,手里有钱的家庭还是有一些的,但消费渠道不如二十年后那么多。

酒吧歌舞厅KTV溜冰场,外出旅游也没太多地方可去,文旅业的发展,需要较大的投入,现在还不是时候。

总不能天天去会所,或者打麻将吧?

相比之下,用在孩子教育身上,明显要舒心多了。

所以,家长掏钱大方,一点都不意外。

没钱也就罢了,有点积蓄的家庭,怎么也不会在子女教育上吝啬。

耕读传家的文化烙印,几乎刻入骨子里,嵌入基因,一代代传承着。

理所当然,在这个几乎还是一片荒芜的领域,第一个下场吃螃蟹的,能占最大的便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是没有人觊觎过这方面的生意,但是以前有心人的目光基本集中在职业教育,精英教育,业务培训方面。

说白了,孩子没钱,经济不独立,消费能力是硬伤,买点零食,小说漫画绘本就是极限了。

很少有人考虑过,经济发展起来后,老百姓对课外辅助教学的需求有多大,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打破了藩篱后,会是怎么样的场景。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三人见证了京西地方一团乱麻的培训市场经过初步引导后爆发出来的威力。

很多家庭一年都赚不到一万块钱,掏钱为孩子报班的时候,几百几千眼睛都不眨,而且一报就是好几个。

这是稍微有点小钱的家庭,手头拮据一点的,也会想办法请家教,或者托关系找蹭名师。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你家儿女不学,差距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好在,这年头的公立学校还是很积极的,早晚自习拉满,周末时不时补课,外面的培训学校主要是在填补空缺,以及在寒暑假发力。

即便如此,大大小小的补习班已经有越来越火爆的架势了。

小试牛刀之后,赵主编已经有些坐不住了,不止一次向金尚提议加大投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