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铁血首辅 > 第149章 东胜卫

大明铁血首辅 第149章 东胜卫

作者:用灵魂去瞄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0:49

第149章 东胜卫

第149章 东胜卫

看到锦衣卫的人如此做派,张宗贤也很纳闷。难不成这总兵府还有地下金库不成。

随后看到李公公进了一间房,张宗贤也就跟着进了过去,一进屋就看到了,摆在桌子上的玉玺和龙袍。

不应该啊!没安排人干这事啊!难道是雨农私下里干的?

随后便走上前向李公公询问道:

“敢问公公这事?”

此时的李公公满脸的愤怒,一副要吃人的样子。见张宗贤问起直接骂了出了声:

“这天杀的总兵,他家世受国恩,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私制玉玺龙袍,他们这是要造反啊!。”

那监军看到桌上的玉玺和龙袍后也是吓了一跳。指着桌上的玉玺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监军也是倒霉,任上遇上钦差查案,不管查出什么?他都是个失察之罪,如今在他眼皮底下总兵竟然想要造反。此刻他已经觉得自己项上人头不保啊!

张宗贤环顾一周看到周围都是锦衣卫,便小声地对李公公说道:

“公公此事不可张扬啊!这王家在延绥亲朋好友可不少,让他们知道了要被诛九族,可是会造反的。”

一听张宗贤这么说,那监军也反应过来,赶紧说:

“延绥镇这些年出了不少的将才,这王总兵门生子弟遍布九边,要是传出去,怕是九边不稳啊!”

李公公一听就慌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也是头一回遇上这事,只能向张宗贤看去。

真实老天都在帮他,张宗贤原先还想着,怎么让出利益,哄骗这些延绥镇的将门,出边墙去打鞑子,如今正好将此事利用起来。

就等着这便宜兄弟向他求助了,随即指着桌上的玉玺说道:

“此事不可声张,要是让外面延绥镇的,这些世袭边将知道了,肯定会跳动兵变,借机杀了我等,而后毁灭证据。

毕竟这是诛九族的大罪,谁也不想被牵连进来。我等要是死了,朝廷也只能斥责他们治军不严,相比诛九族那是轻多了。

得立即派人押送这总兵一家以及这些证物回京,请皇上定夺,至于那巡抚,也应立即看押抄家,押送京城。

还有为了以防延绥镇的将门中有同党,应立即将延绥镇的所有边军带出边墙,最近时常有鞑子扣边,让他们出边墙去打鞑子。

只要这些骄兵悍将出了边墙,就不怕他们造反破坏地方了。”

那监军已经吓傻了,他监的军竟然能出了叛逆,他怎么也脱不了责任。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那李公公则是第一次干这种差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听张宗贤的,便顺着张宗贤的话,开始安排锦衣卫,准备囚车收集证物。

而后和张宗贤一起走出总兵府,前往巡抚衙门,

胡巡抚在得知张宗贤成了钦差大臣,还带兵围了巡抚衙门,就知道自己已经完了。

而此时调查科已经接到张宗贤的命令,与骑兵连一起攻入巡抚衙门,将巡抚一家全部喂了毒药,造成服毒自杀的假象。

巡抚一家的自杀,让李公公认定了巡抚也参与了谋反。

在收到京城的消息后,原本张宗贤的安排是用尚方宝剑杀了总兵,而后再让巡抚被自杀,如今总兵竟然给了他一个这么大的惊喜,这让张宗贤后面的计划更加的顺畅了。

将巡抚衙门交给锦衣卫搜查后,三人便来到镇守太监这里,商议下一步怎么办?

张宗贤看着这两个愁眉苦脸的太监,内心早就笑出了猪叫声,安耐住兴奋的心情,假意着急道:

“二位公公不能再拖了,如今延绥镇上下,现在还以为是查盗卖军粮的事,要是王总兵的同党,发现事情败露,说不定就造反了。应立即召集这些边将出边墙。

只要出了边墙,一应粮草补给都在我们手里,这些骄兵悍将就掀不起多大风浪来。”

那镇守太监明白要是这些兵将造反,朝廷第一个要他的命。哪怕这些兵将都死在了边墙外也比造反强。这样他反而有功。

“张钦差说道在理,只是让这些骄兵悍将出边墙,就得给他们补发一部分欠饷才行。否则使唤不动他们啊!”

“朝廷不是刚刚赏了九边一笔银子吗?”

“张钦差那赏银才两百万两,还要分给九边,从京城出来就没有多少了?”

这帮蛀虫军费都不放过,暗骂一句后,张宗贤假装眉头一皱:

“得多少两银子,本官舍去这份薄面与葭州的商贾去借。”

那监军太监算了一下说:

“如果让延绥镇全镇,都开拔出战,至少得二十万两银子。粮草军械其他的得另外准备。”

才二十万两,也就是太平号票据一个月的发行量。

“那就二十万两,本官三日内备齐,其他军械粮草就不用了,也不是真的要去打仗,只是将他们带到边墙外,等待朝廷的旨意。李公公你看这么处置如何啊?”

李公公自进到这镇守府就没有说一句话,原本以为就协助查个贪污案,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一镇总兵想要谋反的。此刻他思绪万千不知道该怎么办?

被张宗贤连续叫了两声才反应过来。

“那就按照钦差说办。”

张宗贤见那便宜兄弟还是向着自己的,便接着说道:

“那就立马召集渚将让他们即可点兵,十日后发兵扫荡套寇。出征草原的事就有本钦差与监军,带着尚方宝剑前去。

李公公就先留在榆林一面等皇上的旨意,一面在后方假借清查粮草军械的名义,继续追查王总兵的同党。”

延绥镇的那些将门世家原本人心惶惶的,以为钦差要大肆追查,结果却接到钦差大臣的军令,要他们点齐兵马十日后出兵扫荡套寇,并且承诺补发一部分的欠饷。

这让这些世袭的边将们彻底放下心来,既然让他们出去打仗,那就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到时候出去随便杀点鞑子还能立功领赏。

如今总兵的位置也空下了,某些边将也想更进一步。自然卖力地点齐兵马想要在钦差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在给延绶镇的军将下达命令后,张宗贤又让雨农联系良臣,让他将集结好的五个骑兵旅,带到榆林卫边墙外五十里处。

又从太平号总号调来二十万两现银,作为给边军的欠饷。

第二天押送王总兵一家的囚车就从榆林卫出发前往了京城。

接着就将原本属于总兵的亲军和巡抚的标营全部调回了榆林卫,而后在这些兵马解除武装,由原本看守学院的骑兵团看官,

随后的几天不断有边将跑到张宗贤这里来表忠心送礼,张宗贤也乐得笑纳。

十日后榆林卫校场上人山人海,听说补发欠饷,边军的普通兵士早就等着粮饷下锅了,早早地就来到校场集合,原本定员五万七千的延绥镇,张宗贤以为有个两万人就不错了,结果按目前整兵的情况看,至少有三万人,吃空饷还在正常范围内。

张宗贤倒不是怕人多就怕人少,等出了边墙,就由不得他们了。张宗贤就是要乘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将延绥镇的兵马一网打尽。

将饷银发给那些边将后,这些边将立马喜笑颜开,开始整顿兵马。估计这笔钱都到了这些边将的手里,普通士兵能拿个二两银子就不错了。

随后杀牛祭旗,大军开拔。

一路上张宗贤只带着一个骑兵连,周围全是延绥镇的兵马,三万人大军绵延数里,在出了边墙后,一直行进到了离边墙外,五十里的地方才停下安营扎寨。

到了夜晚先是将监军太监迷倒,而后又将所有百户以上的军官都召集到大帐内,接着良臣带领的骑兵则是拿着钦差的调令,迅速地控制了各个大营。

而那些边将等了半天也不见钦差过来,感觉有些不对时,良臣已经控制了整座大营,包围了中军大帐。

第二天早上将这些士兵和军官分开后,对所有士兵进行了筛选,年龄超过二十五岁的老弱病残,全部都安排到朔方城的工地上去,

剩下的士兵则是调派军官,将他们重新编练成五个补充旅。

张宗贤让军官们,对这些延绥镇的军士们,讲解了立法军的政策,对于裁撤的老弱,将享有朔方城定居点移民的待遇,给予贷款划分五十亩土地。

对于被整编成为的补充旅的军士,将享有与立法军一样的待遇,月饷二两银子,免税十年的五十亩土地,立功后还有额外的土地奖励。

至于那些边将,则是将他们赶入一处无名沟壑内,接着就是不断地排枪打向沟壑中,或许他们有一部分是无辜的,但是他们的存在,影响了张宗贤未来掌控整个延绥镇。

处理完延绥镇的边将后,带着整编好的军队,朝着东胜卫故地一路前行而去。

一路上不断有从前进基地调来的步兵旅加入,还有从边墙内调集的物资车队。

经过六天的行军,等他们到达黄河渡口君子津时,军团已经汇集了三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五个冷兵器补充旅,再加上各种辎重补给车队,整个军团达到了空前的六万人。

东胜卫原为元朝的东胜州,分为左右两卫,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中右卫,位于大黑河汇入黄河的河口处,掌控黄河古渡口君子津,顺着大黑河往上游走一百多里就是归化城,往东不到三百里就是大同城。

起着连接山西诸卫与宁夏诸卫,控扼河套的重要作用,朱棣将东胜卫内迁后,大明就逐步失去了对河套的掌控。

一旦立法军重建了东胜卫,就意味着土默特部,将失去对漠南草原的掌控,土默特的顺义王如果不想投靠林丹汗,或者流亡漠北就得阻止东胜卫的重建。

由于此次是张宗贤亲自带军亲征,总指挥自然就成了张宗贤,良臣负责指挥具体作战,伯仁则是统管所有骑兵部队。

大军在到达君子津后,土默特部此时并没有意识到,立法军的目的是要重建东胜卫,归化城的顺义王还在等汉军内江。

于是趁着土默特部还没有反应过来,法军立即搭建浮桥,让骑兵集群率先通过浮桥抢占东胜卫右卫旧地。

骑军渡过黄河后,迅速抢占了东胜卫右卫,接着两个步军旅加三个补充旅也迅速渡过黄河,开始重建东胜卫右卫。

而张宗贤则是留在了黄河西岸建立东胜卫左卫,辎重车队和一个旅的步军两个补充旅也留了下来。

而此时的归化城,在得知汉军已经抢占东胜卫旧地后,顺义王大骂汉人狡诈,上了延绥总兵的当,就应该集结兵力夺回河套的。

而聚集在归化城的土默特台吉们,也吵成了一片。

面对汉军的步步紧逼。大成万户部台吉最为着急,一旦汉军重建了东胜卫,他的部族将面对河套汉军以及大明山西镇(偏头关),大同镇三面夹击。

大成万户部台吉极力劝说顺义王,立即集结所有兵力与汉军决战,将汉军驱赶回河套,决不能让汉军重建东胜卫。

而其他的万户部畏惧河套汉军的战力,并不想强攻汉军坚固的营寨。

反而提出不必理会汉军重建东胜卫的动作,而是从达拉特万户部出发(包头),攻入河套去截断汉军的后勤补给线,将汉军在河套建立的定居点全部铲除。

没有了河套的支持,东胜卫即便重建了,也会因为补给困难,而使汉军不得不放弃。

双方就此吵得不可开交,顺义王原本是比较倾向去进攻河套,为了重建东胜卫汉军肯定精锐尽出,如此河套必定很空虚。

但是东胜卫离归化城就一百多里,一个突袭就能打到归化城下,鄂尔多斯万户部和乌审万户部的前车之鉴,让顺义王不敢带着大军离开归化城,没有了归化城,他这个顺义王就做到头了。

两难下的顺义王最后只能分兵,派出一支万人队支援达拉特万户部,由他们去截断汉军的补给线,自己带着剩余全部兵力,到东胜卫牵制汉军的主力。

等顺义王带着四万骑兵,经过一上午的急行军,赶到东神卫时,立法军已经用防爆墙建立起了坚固的营地。

新人新书求订阅!求!求推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